返回

第三百四十八章:雷厲風行

首頁
    方面的影響。

     而現在的情況和當初陳望在漢中之時截然不同,在來的時候,陳望自然也是做好了準備,他向着高名衡提到整頓軍器局、雜造局會遇到的困難。

     在高名衡那裡,陳望得到了便宜行事的權力,河南省内的軍器局、雜造局,所有的人員事務他可以全權安排處置。

     非常之事行非常之法。

     不過陳望也并非是有無限的權力,所有陳望做過的事情,最終還是要向高名衡都進行報備。

     高名衡的态度和潛台詞其實很明顯。

     早在出任巡按之時,他便對于各處的軍器局,還有開封内的雜造局便頗有微詞。

     隻是作為巡按禦史,他并沒有統管的權力,隻有上報的權力。

     而這些問題在大部分地方都是普遍的存在,因此上報上去之後,奏折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其實放這麼多的權力給陳望,高名衡也是有私心的。

     眼下皇上的目光已經注視到了河南 ,更是親令陳望訓練新兵,統管河南各鎮。

     軍械的問題必然要解決。

     處理這樣的問題,必然會牽扯到多方的利益,很多時候吃力不能讨好。

     所以将其放權給陳望,讓陳望處理這些問題,高名衡自己可以置身于事外,盡量少受波及。

     高名衡确實剛直,也是一名清官。

     但是大明朝數百年來,隻出一名海瑞,也隻有一名海瑞。

     清官,也會為謀身。

     高名衡在宦海沉浮多年,能夠一路走到巡按禦史的位置之上,自然并不簡單。

     陳望很清楚高名衡為什麼放權,但是他願意接過這個權力,他也需要這一份權力。

     牽扯利益陳望并不怕,遭受攻讦陳望也并不怕。

     他早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手中隻有幾千兵馬的小小副将了。

     現在,陳望麾下直屬兵馬便有将近三萬人。

     陳洪範麾下的湖廣的兵馬、宣慰司的土兵、漢中鎮的營兵和衛軍,現在都是他的直屬。

     而可以調動的兵馬現如今就更多了。

     河南各鎮的營兵,如今陳望也有調動的權力。

     朝廷的诏令雖然是名言高名衡主持進剿。

     但是高名衡根本不通軍事,現在也都是依仗着陳望。

     而陳永福這個河南總兵,也是有些名不副實。

     身為河南總兵,能夠指揮的隻有麾下一營的兵馬,其餘的兵馬都在陳望的指揮之下。

     最為重要的是楊嗣昌傳來的命令,是讓陳望負責進剿事宜。

     楊嗣昌如今身為閣臣,聖眷正濃。

     所有人都知道楊嗣昌睚眦必報,怎麼會有人敢觸他的眉頭。

     陳望沒有在雜造局的門前耽誤分毫,直接便帶着一衆甲兵進入了雜造局的内部。

     一衆甲兵從門外魚貫而入,很快便将整個雜造局納入了控制之中。

     陳望坐在雜造局大使的衙署之中剛剛坐下,雜造局的吏員們便已經是将所有相關文書全都呈遞到了案前。

     陳望沒有去閱覽文書,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他的麾下有專門處理這類文書的吏員。

     「此前所有的一切,我都可以不管,但是從現在開始,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我的規矩來。

    」 陳望不想浪費任何的時間。

     北方松錦之戰已經拉開了序幕。

     萬民軍如今聲勢浩大,李自成在西北鬧出的動靜也不小。

     羅汝才、張獻忠兩人在四川也是同樣攪動了不小的風雲。

     天下正在逐漸的變得面目全非,變得讓陳望陌生不已,他的優勢正在被不斷的縮小。

     「軍械制作,從原料、打制、再到存儲都要改變,所有事情都要責任到人,記錄在冊。

    」 「雜造局内增設專崗,我會親自指派人員擔任,負責監察管理。

    」 「所有的制作的軍械,無論火铳、刀槍、盔甲全都需要刻上編号,刻上工匠姓名。

    」 為了确保武器質量,明朝制定了嚴格的措施來進行把控和監察,這些制度已經被曆史證明了确實可行。

     明朝初時對生産出來的武器也制定了嚴格的标準,要求工部、兵部、都察院等多個部門檢查合格之後才能入庫貯藏。

     嘉靖時期,又增設專門的試驗廳來檢查武備的質量。

     同時所有的武器盔甲,都會刻上的工匠訊息,便于追究責任,使得工匠不敢怠慢偷懶。

     若是一直按照這樣的制度去執行,那麼明朝中後期的武備質量不至于如此的差勁。

     但是這一切,随着明朝 中後期吏治腐敗,原有的制度其實都已經變成空談。

     首先便是作為源頭的原料,因為相關官員的貪污受賄、中飽私囊。

     以及官商勾結等原因開始大幅度下滑。

     原料不行,哪怕工匠盡心盡力也難以制作出合格的産品。

     而随着匠籍制度和軍籍制度的日益崩潰,也直接影響到了武器的質量。

     很多時候出産的武器盔甲也不再需要工匠刻名。

     武器損壞,火铳炸膛,也不會再追究到工匠,就算是追究,很多時候也是不了了之。

     明朝中後期武備松弛。

     軍器、頂盔僅存形質,布甲不用口袋,弓非堅勁,矢無利簇,至于腰刀,悉皆白鐵,根本不堪大用。

     陳望準備實行的規定,其實就是将明初的政策重新實行起來。

     有的時候,很多問題都有最簡單的處理方法。

     打開一個帶鎖的箱子,不需要找到被藏起來的鑰匙,隻需要砸開一個洞口就行。

     手中的權柄,身後的甲兵,便是陳望的依仗。

     河南内共有九衛三所,各設軍器局,也就是共有十二所軍器局。

     算上開封的雜造局,共十三處軍械制作處。

     若是一處處的慢慢的去改革,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時間和精力。

     不如就用最簡單的,最粗暴的方法。

     「我沒有耐心和你們糾纏,巡撫大人已經将軍械一事全權交予我來安排。

    」 陳望站起了身來,神色冷漠,俯瞰着一衆跪在堂中的吏員。

     「如果有人想要試試本将腰間的雁翎刀是否鋒利,盡可一試。

    」 免費閱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