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南、明軍大營,校場之上鼓号聲不絕。
午時已過,太陽正越發的耀眼。
已入五月,天氣正逐漸的變得炎熱起來,再不複初時的涼爽。
在陰涼的地方感覺還好,不至于會出汗不适,但是在烈陽之下直招,要不了多久便會感到炎熱難耐。
不過在經過了為期近一月的訓練之後,這些小的問題對于這些新募的軍兵來說都不算是問題。
馬上就要到了飯點時分,校場之上的訓練也基本都停了下來,但是校場之上一衆軍兵仍然維持着嚴整的軍陣。
将台之上,陳望按刀而立,俯瞰着台下一衆正在訓練的軍兵。
側後方,胡知義和趙懷良并肩而立。
洛陽府的事務已經告了一段落。
大部分的賊寇都已經被清繳完畢。
隻餘下一些小事需要處理,胡知義留下了一部分人後,便帶領着軍兵從洛陽府帶人到開封和陳望完成了彙合。
寬闊的校場之上,七營的兵馬盡數在内。
河南營鎮有着自己的營鎮編制,但是現在陳望是主兵官,一切自然是按照他的規定。
如今漢中軍的軍制,一營由三部組成,即左、中、右三部組成,七營共二十一部。
此時的校場上,超過一萬五千名軍兵,按照各自營鎮不同,分列為七大陣,又按照各自所部的不同,每大陣分列為三小陣,共計二十一陣,陳列于校場之上。
烈日耀目,所有的軍卒皆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視。
營有營旗、部有部旗、司、局、旗也各有旌旗,下至到隊同樣也有旗。
隻不過隊内的旗幟并非是高豎的大旗,而是背負在背脊的靠旗。
十人一隊,一隊便有一旗。
一萬五千人,便是一千五百面靠旗。
算上各旗、各局、各司旌旗,校場之上旗幟旌幡足有兩千餘面之多。
一眼望去,是由無數旌旗組成的海洋。
朔風迎面襲來,無數的旌旗應聲而動,獵獵的旌旗響動聲不絕于耳。
從将台之上向下望去,隻覺肅殺之氣迎面撲來。
「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平賊将軍果然練兵有方,今日末将才能夠明白‘盡得形意"四字内中的含義。
」
陳永福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的贊歎道。
如果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之下,有人跟他說眼前這支軍隊是一支剛剛訓練了剛過一個月的新兵,所有的人在之前都不過是普通的平民。
他絕對不會相信那人的鬼話。
這樣的聲勢,這樣的氣勢,怎麼可能是一支剛過訓練了一個月的新兵?
但是事實勝于雄辯,眼前這支軍陣嚴整、軍容強盛的軍隊,确實是在四月才剛剛組建。
到現在成營也不過一月的時間。
陳永福臉上神色的變幻,全都被陳望盡收于眼底。
陳望之所以讓陳永福觀摩練兵的目的,就是想要進一步的拉攏陳永福。
拉攏一個人,隻是一味的給予好處是決計難以奏效的。
很多時候,還需要展露出價值和實力。
「現在還暫時隻是空有其形,而無其神。
」
陳望看着校場之上,隊列還算嚴整的軍兵,心中也是較為滿意。
「京營的那些兵馬,在閱兵的時候,看起來也是威武雄壯,但是上陣的時候怎樣,大家也都清楚。
」
當初他在漢中的時候,花費了兩三個月的時間,才将那些衛軍訓練成這樣的聲勢。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今時不同往日
。
當初在漢中練兵的時候,他也是親自主持練兵,但是下到局旗的訓練官,大部分也都是原先部隊之中普通的軍兵。
但是現在下到各局旗的訓練官,都是漢中軍内部的各級軍法官。
他們本身就精通訓練,熟背操典,訓練自然是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不過訓練終究還是訓練,沒有上陣見血,這支新軍到底還沒有達到合格的标準。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血腥而又殘酷。
那鮮血淋漓的場面,足以使得任何人膽寒。
任何一支軍隊,在沒有經曆過戰火的洗禮都難以被稱之謂真正的軍隊。
「确實……」
陳永福贊同的點了點頭,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上陣時狼狽不堪的表現。
「不經戰陣,終是難成強軍。
」
「陳總兵所言甚是。
」
陳望眼神微動,他等的就是陳永福的附和。
「單單隻是訓練,再練也不過隻是虛有其表,到底還是要上陣見血。
」
「現今萬民軍已經進入歸德府内圍攻商丘,與保定、山東、南直隸的兵馬相持。
」
距離李岩領兵離開開封也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李岩領兵一路東進,雖然在開封城外折損了不少的精銳,但仍然是勢如破竹。
河南的民變主要是集中在開封、洛陽,還有黃河以北這幾處受災最為嚴重的地方。
歸德府雖然也遭受了災荒,但是影響卻并不深重,因為靠近南直隸的原因,也得到了不少的援助,因此民變一直沒有鬧大。
所以歸德府内并沒有多少的兵馬,李岩帶領萬民***進歸德府内自然是勢如破竹。
杞縣、睢陽、甯陵、虞城、夏邑先後被萬民軍所攻破,歸德府的府城商丘已經被徹底的孤立,淪為孤城陷入重圍之中。
「進剿的事情暫時不急,商丘城堅池固,兵馬還算充足,能夠堅持一段時間。
」
「而且楊督師已經領兵趕赴歸德,等楊督師領兵趕到,商丘之圍應聲而解。
」
陳望口中的楊督師,自然不是楊嗣昌。
楊嗣昌現在仍然在四川主持進剿事務,張獻忠和羅汝才兩部進入四川之後如魚得水,三番數次跳出了官兵的包圍網。
官兵雖然取得不少的勝果,但是卻一直難以擴大。
這裡的楊督師,指的是如今擔任保定總督的楊文嶽。
孫傳庭因事下獄,接替他的正是楊文嶽。
楊文嶽被擢兵部右侍郎,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
所以在收到萬民軍東進,可能會進入南直隸或是山東之時,兵部便下文,讓楊文嶽領兵南下協剿萬民軍。
楊文嶽先令山東總兵劉澤清、登萊總兵楊禦藩領兵于邊境據敵。
本章未完,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