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八章:松錦

首頁
     從山海關進擊,遼西走廊沿途的堡壘将會成為明軍的夢魇。

     隻要拿下了遼西走廊、大清的國祚必将長久。

     假以時日,必将會成為曆史上猶如遼、金那般的顯赫一時的大國。

     殿宇之中,一衆旗主和固山額真皆是低頭肅聲、沒有人敢反駁黃台吉的言語。

     黃台吉刻薄寡恩、喜怒無常,久居高位,威勢與日俱增。

     在座的一衆旗主和固山額真、沒有人不畏懼于他。

     所有人第一時間思考的并非是是否應該進攻遼西走廊,他們思考的是應當如何進攻遼西走廊。

     多爾衮坐在座椅之上,餘光在一衆固山額 真和旗主的身上輕掠而過。

     此前入關之戰,最後在青山關戰敗,損兵折将,使得他在軍中的威望大跌。

     不過好的一方面是,黃台吉并沒有怪罪于他,甚至還罕見的對他露出了好顔色。

     細想之下,多爾衮也清楚了黃台吉為何在他戰敗之後反而是有了好臉色。

     此前他的軍功赫赫,威望與日俱增,已經達到了足以影響朝政的地步,黃台吉自然是想要削弱他的勢力。

     然而這一次,入關戰敗,正好促成了這一件事的發生。

     他手中的正白旗和多铎手中的鑲白旗損失都頗為慘重,軍中威望又降。

     因為此前利用蒙古兵殿後的原因,蒙古各旗對于他也是頗有微詞。

     對于這一切,黃台吉顯然是樂見其成。

     身處局中,很多時候難以察覺。

     這一次青山關之敗,在多爾衮看來,頗有一種因禍得福的意味。

     多爾衮和黃台吉的關系現在緩和許多,眼下自然也是不會放過進一步拉近的機會。

     「皇上聖明,遼西走廊确實至關重要。

    」 「臣願率旗下健兒,為大軍先驅,攻城拔寨,以洗恥辱!」 多爾衮話語之間慷慨激昂,面紅耳赤,憤概不已,似乎真的是因為青山關之敗而感到恥辱。

     「十四弟能有此心,朕甚感欣慰。

    」 黃台吉的臉上露出了些許的笑容,他很是滿意現在多爾衮的态度。

     「既然十四弟請戰,那朕也不好阻攔,此次攻明,便由十四弟作為先鋒。

    」 當下多爾衮便站起了身來,敏捷地撣下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後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與身略向前傾,打了一個千,應下了命令。

     其餘的旗主和固山額真見到這樣的情形,也是向着黃台吉紛紛請戰。

     一時間之間,殿宇之中倒是顯得軍心可用。

     黃台吉面帶笑容保持着不變,一一安撫,但是心中卻如明鏡一般。

     有些事情并不像是看上去那麼簡單,就像現在請戰的這一些旗主、固山額真,心中其實并不想這個時候開戰。

     去歲入關各旗皆有傷亡,死傷的兵丁不少。

     而劫掠而來的物資和奴隸也使得很多人的家庭富裕了不少。

     安逸使得不少的人都起了懈怠之心。

     而懈怠,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在猶豫斟酌了許久之後,作為正紅旗現任旗主的杜度,最終還是出言發出了疑問。

     「遼西走廊不下,對于我大清确實如同食骨在喉一般難受。

    」 「隻是此前我大清數次強攻遼西走廊,都是徒勞而無功。

    」 杜度知曉這個時候說這種話喪氣的話,可能會得罪黃台吉。

     但是作為旗主,這個時候他必須要為自己的旗負責。

     「遼西諸城城建池固,便是紅衣大炮也難以摧垮,雲梯地穴又難以建功,強攻恐怕難以奏效。

    」 杜度言語一出,殿宇之中其餘的旗主和固山額真皆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沉默不言。

     去歲他們入關之時,黃台吉在遼東領兵進攻遼西、作為策應,親自率軍攻打松山。

     松山、錦州、杏山呈一個三角形分布在遼西走廊的東北端,互為奧援、是遼西走廊的第一道防線。

     松山則是往東伸出的角,若是能夠攻占松山,那麼便可與孤立錦州和杏山。

     但是要想攻占松山卻是并不容易。

     一是松山城建池固、守備兵馬良多。

     二則是一旦他們進攻松山,錦州和杏山的明軍絕對不會 松山作為明軍在遼西走廊最為重要據點,明軍絕對不會将其放棄,他們的進攻必然招緻明軍的瘋狂反撲。

     崇祯十二年的進攻,是以他們的失敗告終。

     先是動用了數十門紅衣大炮對着松山狂轟濫炸十數日,而後又是雲梯地穴百道并進、皆是未能夠取得什麼戰果。

     在激戰了四十餘日,丢下了大量的屍體之後,最終還是未能攻下松山。

     黃台吉神色未變,心中卻是陰沉了不少。

     在他的心中其實一直存在着一根簽刺——滿洲的八旗制度。

     作為皇帝來說,他對這個制度可以說是深惡痛絕。

     權力從來隻有獨占,沒有分享。

     八旗制度,八王議政這樣的制度,極大的削弱了皇權。

     黃台吉心中冷然,他花費了不知道的多少的時間,才逐漸掌握了決策的權力。

     但是哪怕是走到如今這一地步,在決定國家命運的時刻,這些原本支持着他的旗主,最後還是選擇了以本旗的利益為先,而放棄了國家的利益。

     黃台吉面上表情如常,放下了手,背負于後,淡然道。

     「強攻遼西确實不妥,所以這一次的進攻,朕決定改變以往方針和策略。

    」 大明體量雖大,極為富庶,這是優勢,也是劣勢。

     如今的大明腐敗不堪,便若一個臃腫的胖子。

     每日都有許多的吃食,但吃的東西沒有讓大明強壯,而是全都變成了無用的肥肉,堆積在無用的地方。

     逐漸堆積的贅肉,使得大明的行動越來越遲緩,加重了大明的負擔,還為其帶來大量的并發疾病。

     「如今明國的局勢,用内憂外患四個字來形容,無疑是極為貼切。

    」 「流寇在明國的南部肆虐,大量的兵馬往南彙聚而去,明國又再度加派饷銀,更是加重了民衆的負擔。

    」 黃台吉走上前去,舉起了放置在一旁的長鞭,指向輿圖。

     殿宇之中衆人目光也随之轉動而去。

     長鞭所指的地方,正是介于廣甯與錦州之間的大淩河畔的義州! 「時間,現在站在我們這一邊。

    」 「大明,已是病入膏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