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五章:北行

首頁
    官道之上塵土飛揚,沉悶而又雜亂的腳步聲伴随着飛揚的塵土,向着遠方飄搖而去。

     陳望牽引着座下的棗紅馬,在一衆甲騎的環衛之下,行走在行軍隊列的旁側不遠處。

     舉目望去,是滿目的榛荒。

     草木枯黃,枝丫稀疏,明明是初春的時節,但是卻見不到一絲的生機,望不到半分的盎然,隻有恍若秋冬時節一般蕭瑟破敗的景象。

     橫卧在遠處的民居村莊很多都早已經是化作了一片丘墟,不見絲毫的人煙。

     官道的兩側,是成片成片的田畝,卻沒有一名農人在其上勞作。

     枯黃的雜草散布在田野之上,大部分的田畝都已經是土結水枯,到處是幹旱造成的龜裂。

     蛛網般的裂紋綿延着一路向着遠方的天際蔓延而去。

     眼前的一切讓陳望禁不住産生了一種錯覺,似乎又回到了崇祯八年的陝西一般,往昔有些模糊場景在這一刻重新又變得清晰了起來。

     一路走來,到處都是倒地的餓殍,凍斃的流民,很多的屍體甚至都已經是腐爛了大半。

     明明是人間,卻猶如身處于煉獄一般。

     餓死的人死狀是極為可怖,死的時候,好像連血肉都已經幹枯了一般。

     在那單薄的皮膚下,幾乎沒已經沒有了血肉…… 官道的側面,又有一隊約有數百人左右的流民正順着官道往南而行。

     這些人從北方而來,逃荒逃難的饑民。

     遇到軍隊,他們不敢阻擋軍隊的前進的道路,隻能是離開官道,從不遠處的地方走過。

     他們也不敢逃跑,兩條腿的人怎麼能跑得過四條腿的戰馬,隻能是戰戰兢兢的走旁側繼續走過,生怕一點不對,便惹來殺身之禍。

     陳望臉色陰沉,一路北上,他們不知道已經遇到過多少南下逃荒的饑民。

     逃荒難民成群結隊,抱團取暖,一路之上無數的事務都能給他們帶來的威脅。

     寒冷的天氣、惡劣的生活環境、神出鬼沒的馬匪,到處橫行的流寇、還有極度短缺的食物…… 常國安的死,對于陳望來說還是有不小的價值。

     雖然作為棋子常國安的行為的并不合格,但是借助常國安,陳望得到了鄖襄山區詳細的輿圖。

     又借助着新設立的監察所,與這些地方很多的山民聚集地聯系了起來。

     在這些山區之中,那些山民們在山間的谷底之中抱團聚集,自給自足。

     而後随着時間的推移,加上需要躲避官府,以及保全自身的需求,最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大規模的聚集地,基本都是以原本所屬地域的形式居住在一起。

     大規模的聚集地自然是有組織的,每一個大規模的山民聚集地組織架構都不盡相同,有所差别。

     不過相同的是,組織都相對比較松散,雖然有頭人管理,但是卻不征糧不征稅,全民皆兵,一遇到外敵,所有人都會拿起武器來迎擊,民風極為彪悍。

     這些山民聚集點,都受官府的承認,每年也需要按時繳納一定的賦稅,不過比起外界,稅賦卻并不算承重。

     一切都是妥協之後的産物。

     陳望和這些山民接觸,改善關系的方式用得是最為簡單的互市。

     将山區之中沒有的東西,難尋的東西,諸如食鹽等等販賣入内,然後購入山中的獸皮草藥等珍惜物品。

     不僅能夠保持着聯系,維持和山民之中的關系,還能賺取其中的差價,獲取不菲的金錢。

     鄖陽府城内新開設的一座名為“同心行”的商行,商行上下除去力夫之外的基層人員之外,一應管理人員都是監察所内的幹事充任。

     商行專門負責與鄖陽山區的一衆山民聚集地交易。

     原來也有不少的商行做同樣的生意,但是自從流寇來後,市場便就被切斷了。

     而後常國安來了之後,因為陳望也給了命令,和山民貿易的商隊大多也都被其洗劫,所以造成了短暫的空窗期。

     當初在鄖陽府城和鄖陽衛指揮使康瑞武搭上線的時候,陳望便已經是想到這一方面。

     在軍事接管了不少的地域之後,陳望利用手中的兵馬,還有代管鄖陽府内的權力。

     以及康瑞武這個地頭蛇,借着詳細的地圖,陳望實際上已經是壟斷了所有和山區山民之間所有的生意往來。

     貿易帶來的利潤無疑是巨大的,鄖襄山區廣袤無比,單是現在和鄖陽府内的山民貿易往來,每年能夠賺取的白銀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兩。

     随着後續交易的加深,這個數字還隻會更多。

     有兵有權,便能有錢,鄖陽府内的私鹽生意,礦産生意,陳望也已經開始着手接管。

     随着距離的不斷的靠近,那隊逃荒的難民在陳望的視野之中變得越發的清晰。

     他們用破爛的草繩當作腰帶,緊緊的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