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二章:進退

首頁
    的原因,便是因為第二年開春之後,旱情不僅沒有得到多少的緩解,反而還有進一步惡化的情況,原本已經重新安置下來的百姓無奈隻能再度逃荒。

     朝廷無力赈災,各地盜匪蜂起,世道一日比一日更為艱難,更是加劇了局勢的惡化…… 楊嗣昌歎息了一聲,到了南方,坐到了總理這個位置之上,他才知道事情并沒有他當初想的那麼簡單。

     饒是楊嗣昌在赴任之時,便已經是将很多事情都做了最壞的預料,但終究還是不抵現實困境的一半。

     紙上談兵,終究是紙上談兵。

     楊嗣昌再三思量,神色經濟變化,最後終于是下定了決心。

     “河南的情況,你可了解?” 陳望神色微凝,眼神驟亮,他低着頭,很好的隐藏着臉上的神色。

     作為武官而言,通過正常的渠道,其實得不到多少的消息。

     除去所轄戰區的信息能夠得到詳情之外,其他的地方和戰區消息都不會下發于各鎮各營之中,因為這些事情屬于機密。

     打勝的戰役會宣傳,打敗的戰役則會被遮掩起來,畢竟這些事情都會對士氣和軍心造成不小影響。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原先陳望在進入漢中府沔縣稍微站穩了腳跟之後,便開始着手組建屬于自己的情報機構,為的便是能夠盡可能的了解整體事件的發展和走向。

     這一次河南民變沸騰的消息,就是監察所星夜奔馳從河南送來的。

     而在官方的塘報還有傳下的消息之中,陳望并沒有得到任何關于河南的消息,河南的情況被官方遮掩的嚴嚴實實。

     河南糜爛,州縣淪陷,這樣的消息無疑是會極大的影響到前線官兵的士氣。

     在這個沒有網絡,通訊幾乎靠着書信,出行基本靠走的年代,想要遮掩地方上的消息實在是太過于容易。

     也是因為有着監察所的原因,陳望對于河南的困境才心知肚明,否則現在根本便是一無所知。

     不過陳望雖然心中知道,但是面對着楊嗣昌,自然是不能表露出來分毫。

     “閣部如此詢問,可是河南有所變故?” 陳望擡起頭來,假裝狐疑之色,疑問道。

     面上的疑惑之色,但是陳望的心中卻是已經掀起了波瀾。

     河南之行,現如今已經是十拿九穩。

     如果楊嗣昌沒有讓他去往河南的想法,也就沒有任何的理由向着他的面提起河南的事情。

     “河南民變沸騰,盜賊蜂起,由以賊酋李岩勢力最盛,河南副總兵陳永福來報,言稱麾下兵馬規模已逾五萬之衆。

    ” 監察所的設立,還有陳望暗中種種的布局,楊嗣昌自然是不可能知道。

     楊嗣昌輕歎了一聲,惆怅道。

     楊嗣昌将李岩稱為賊酋,而并沒有稱呼李岩的诨号。

     明末之時,各地流寇的诨号很多時候極犯忌諱,諸如闖塌天、混世王、紫金梁等等。

     但是對于這些流寇,各地的官府和将校上報之時,都是寫明诨号。

     不過李岩的诨号,卻是沒有人敢寫。

     因為李岩的诨号,是“信王”! 當今聖上,還是藩王之時,封号便是信王…… 如此诨号,自然是無人敢稱。

     也正因此,李岩在河南叛起,也是引得崇祯勃然大怒。

     “河南諸鎮兩次圍剿此獠皆以失敗告終,賊酋李岩的麾下因此招有不少的降丁,李岩連敗河南進剿兵馬更是引得四方流寇相投。

    ” “甚至有舊七十二營之寇首領兵歸附,聲勢一日無兩……” 楊嗣昌神色凝重,河南的局勢如今一日三變。

     第一次針對李岩的圍剿失敗是因為輕敵。

     但是第二次針對李岩的圍剿失敗,河南各營的兵馬可以說是真的傾盡了全力,并沒有絲毫的輕敵。

     陳望豁然擡頭,面做震驚之色,震聲道。

     “前番塘報言說,河南九營三衛,進剿兵力足有三萬,李岩與紅娘子麾下流寇不過萬衆,兵力如此懸殊,怎會失敗?!” 陳望的神色有大半是假,但是也有小半是真。

     監察所畢竟草創,他能夠收到了信息也極為有限,因此對于第二次進剿兵馬的戰敗細節并不知情。

     楊嗣昌皺起了眉頭,冷哼了一聲。

     “河南九營三衛紙面上是三萬人,實際上卻連兩萬人都不到。

    ” 吃空饷喝兵血,這樣的事情在各地的營鎮之中都是常例,在河南這樣的内地營鎮之中更是司空見慣。

     對于這樣的情況,楊嗣昌自然是極度不滿,不過此事積弊已久,就算是他也是沒有辦法改變。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