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三章:河南

首頁
    “李岩此賊,不同于其他諸賊。

    ” 楊嗣昌的神色凝重,無論是曾經的流寇盟主王嘉胤、還是後面接任的王自用、高迎祥,亦或是張獻忠、羅汝才等寇首。

     他們或是驿員、或是兵丁、或是将校、或是商賈和地主,身份地位有高有低。

     但是他們卻全都沒有辦法和李岩相比。

     杞縣李氏是官宦之家,其宗族在當地廣有聲望,因此在李岩反叛之後,得以迅速的起勢。

     而後李岩所做出的動作,也更是印證了他的不凡。

     雖然沒有明言,但是楊嗣昌此時的心中已經是計劃讓陳望領兵北上,前去河南省内平定動亂。

     如今三邊局勢複雜,李自成突然西進,三邊兵馬在鄭崇儉的帶領之下一路追擊,正與其糾纏不休。

     西南諸省的兵馬因為張獻忠的原因也是疲于奔命,英、霍山區的革左五營牽制了東南諸省的兵馬。

     而在北方建奴近來又蠢蠢欲動,蒙古諸部也并不安穩,北國諸鎮的兵馬自然全都不能調動。

     河南雖然地處中央之地,緊鄰諸鎮,但是一時間卻沒有辦法抽出多餘的兵力去馳援。

     現在距離河南最近的一支還有戰力的部隊,隻剩下了陳望麾下的漢中鎮兵。

     陳望明白了楊嗣昌想要委任他北上平叛的意願,當下神色凝重,做傾聽狀,恭敬道。

     “還請閣部示下。

    ” 楊嗣昌看到陳望凝神靜氣,正襟危坐,一副虛心聽教的态度,心中更是看好。

     “李岩出身官宦之家,飽讀詩書,引動之禍比起昔日闖王高迎祥更烈數倍。

    ” 流寇四處劫掠,不事生産,到處燒殺,隻顧眼前,不顧将來。

    ” 但是李岩走的卻不是其他流寇所走的同一條道路。

     “李岩在河南大肆放糧,邀買人心,又做歌謠傳唱四方宣傳其名,河南饑民如大旱之望雲霓,甚至惟恐李岩不至。

    ” 李岩打破州縣,占據城池,收留饑民,開倉而赈饑民,收買人心。

     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民變之勢恍若燎原之火。

     李岩編唱童謠,讓小兒到處傳唱,又将派人僞裝成商賈、旅人、流民将傳言傳向四方。

     世人将李岩尊稱為李公子,将李岩麾下的兵馬認做是仁義之師,救濟萬民之軍。

     李岩也因此将麾下的軍隊直接稱之為萬民軍。

     如今萬民軍之名,已經是傳遍了河南九府之地。

     “李岩将麾下軍隊編為五營,一曰标營,有八千餘衆,盡皆騎軍,另為前、後、左、右四營,各有萬衆。

    ” “不同于流寇之混亂,李岩麾下部衆訓練有素,練金鼓、隊列,軍中職銜皆與九邊營鎮相同。

    ” 楊嗣昌神色凝重,從河南送來的情報,讓他難以舒展開眉宇。

     “萬民軍号令嚴肅,攻破登封,竟秋毫無犯。

    ” 陳望雙目微眯,聽到這裡,哪怕是他也不免有些動容。

     秋毫無犯,這四個字的分量有多麼的沉重,陳望自己領兵再清楚不過。

     窺一斑而知全豹,僅憑這一點,便可以知曉李岩的統兵能力到底有多麼強悍。

     談起河南的亂局,楊嗣昌的心中的陰霾更甚。

     “如今河南省内的一衆流寇,也都隐隐尊崇李岩為首,李岩攻破登封,便徘徊不前,而各地流寇皆是往登封相聚。

    ” 李岩在河南,就像是一面旗幟。

     李岩如今已經離開了開封府的杞縣,一路西進,過許州、襄城、攻破了登封,從開封府竄入了河南府中。

     因為河南進剿官兵的失敗,不斷有地方掀起民變,而各地原本偃旗息鼓的流寇也都重新興盛了起來。

     有消息傳遞過來,這些流寇和民軍,他們都在向着登封彙聚。

     李岩在登封停駐了腳步,似乎有下發了召集的命令。

     這樣明顯反常的舉動,自然是極不對勁,也讓楊嗣昌聞到了危險的味道。

     登封在河南的東南處,左右分别是河南省内最為重要的兩大城市——洛陽和開封。

     陳望神色凝重,壓住了眼眸深處的精芒。

     楊嗣昌說出的登封,這個熟悉的地名,讓他一瞬之間回憶起了曆史上的記載。

     原本的時空之中,領兵一路連敗河南進剿官兵,最終囤兵于登封的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

     而李自成在登封大會河南諸寇不久,便做了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李自成攻破了洛陽,殺福王朱常洵…… 因為自己的原因,蝴蝶效應改變了曆史的進程,李自成現在仍然在西北,最終導緻李岩的自立。

     現在雖然沒有了李自成,但是李岩進軍的路線,卻是和曆史上的李自成開始發生了重疊。

     陳望心中百轉千回,這樣的進軍路線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