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首頁
    随着乾清宮内的對話落定,封賞的内容徹底議定。

     三月二十二日,在盛大的朝會之中,所有參戰的有功之臣,活着的人得到了封賞,死去的人則是得到了追贈。

     這一次的封賞,不可謂不重。

     孫傳庭被晉為兵部左侍郎,仍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加太子少保,為保定總督,總督保定、山東、河南三省軍務。

     賜蟒袍,授光祿大夫,诰封其妻張氏為二品夫人,其母吳氏為二品太夫人,追贈其父孫元震為資善大夫,蔭一子世錦衣千戶。

     封妻蔭子,是所有官員畢生的夢想。

     而蟒袍一般隻授予司禮監宦官,内閣輔政大臣,親王外藩首領等位極人臣者。

     哪怕是六部的尚書,都不一定有一件蟒袍。

     嘉靖十六年時,群臣朝于駐跸所,嘉靖帝看到兵部尚書張瓒似乎是穿着蟒袍,大發雷霆,直接毫不留情的問責道:“尚書二品,何自服蟒?” 意思是尚書不過二品,怎麼敢穿蟒袍。

     如今賜下蟒袍,正是表明了看重之意。

     洪承疇改任三邊總督,因為護衛京畿沒有什麼戰功,因此也沒有得到太多嘉獎。

     隻是念着其勤王到來有功,給了一些布匹銀錢等獎勵。

     而死在賈莊之戰,拼死搏殺護住盧象升的大同總兵杜文煥被追贈為太子少保,榮祿大夫,同時也得到了不少的撫恤。

     曹文诏仍領援剿總兵官,官職未變,但是品級卻是再進了一步,署右都督,授榮祿大夫,也得诰封追贈,蔭一子世錦衣百戶。

     祖大壽、左光先、賀人龍、楊國柱、虎大威等一衆軍将也都得封賞,按照戰功的高低,或進官位,或授散階,或蔭子世錦衣衛官職。

     不過卻沒有幾人得到诰封,能夠得到所有封賞的隻有除去孫傳庭和曹文诏之外,隻剩下了陳望。

     陳望被晉為漢中鎮鎮守總兵官,加都督佥事,賜鬥牛服,授金吾将軍。

     诰封其母陳氏為二品太夫人,同時追贈其父陳平為骠騎将軍,允其蔭一子世錦衣衛百戶。

     鬥牛服是賜服之中的第三等。

     鬥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傳說中的虬龍。

     鬥牛如龍而觩角,蟒形魚尾,雙角彎曲如牛角狀。

     能夠被授予鬥牛服的基本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要麼是作戰有功的将領,要麼便是蒙恩特賞之人,都很珍重。

     除去營将一級的封賞之外,普通的軍官軍兵也都各有封賞,隻要是記載着有斬獲有戰功的統統都有賞賜,這一次的封賞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封了。

     對于賞賜,什麼诰封、追贈和并蔭子入錦衣衛,加什麼金吾将軍這些,陳望全都不在意。

     讓陳望感覺封賞厚重的,反而是崇祯覺得封賞太小的漢中鎮的總兵,還有那一件鬥牛服。

     賜下的那件鬥牛服,據送來的内官所說,全稱為大紅直徑紗地盤金彩繡柿蒂過肩鬥牛服。

     陳望一眼看去心中便是十分喜歡。

     鬥牛服有兩種,一種是類似于文武官官府的鬥牛服,隻有一個補子,另外一種便是這種過肩的鬥牛服。

     過肩的鬥牛服,整個上身和兩臂都繡着鬥牛紋,顯得華貴威嚴,正好可以作為盔甲下的内襯。

     而晉升為漢中鎮的總兵,卻能夠讓他擁有更多的權柄。

     雖然沒有了漢中衛指揮使同知的身份,沒有了截止漢中衛的權力,但是這些年來,陳望在漢中府内自然也早有了安排。

     沔縣和興安兩個守禦千戶所,沔縣守禦千戶關啟林和興安守禦千戶杜武剛兩人都在陳望的控制之中。

     關啟林被他架空了近半,而杜武剛能夠成為興安的守禦千戶,也是陳望動了關系。

     算起來陳望是杜武剛的恩主,在興安的時候,杜武剛直接執下屬禮拜見,心中早已有數。

     漢中衛如今也是一樣,兩個新建的千戶所還有軍器局中上下基本都是陳望自己的人。

     當初上任的時候,漢中衛的指揮使譚應鳳本身就膽小如鼠,沒什麼本事,而且私底下的傾吞田産,貪污受賄,一大堆不幹淨的事情。

     陳望找尋藉口好好的将其整治一番後就不敢多言了,而且實際上譚應鳳也已經是被陳望給架空了。

     現在漢中衛實際的掌權者王元康。

     王元康有心計,也有能力,隻是因為出身的問題,一直被壓制着。

     有了陳望的支持之後,王元康沒有花多少的手腳,便将漢中衛的上下都收拾了一遍,很多關鍵的地方都換上自己的嫡系。

     如今漢中衛實際上也已經是在陳望的手中。

     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意外,譚應鳳等一衆漢中衛的主官,現在都處在監控之下。

     得益于漢中府本身便封閉的地形,兩年的時間,漢中府已經是被陳望經營的宛如鐵桶一般。

     洪承疇北調成為了薊遼的總督,接替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是鄭崇儉。

     鄭崇儉不是洪承疇,他原是陝西右參政,累遷右佥都禦史,後為甯夏巡撫,無論是背景還是威望、手段,都比不過洪承疇,在朝中沒有多少的勢力。

     陳望并不擔心鄭崇儉做一些什麼事情,畢竟他現在背靠着楊嗣昌這座大山。

     而楊嗣昌南下平叛,也需要依仗他來清剿流寇,到時候他手中的權柄并不會少。

     漢中鎮如今也不再是隻有兩營軍兵的小鎮,因為南方動亂的問題,在楊嗣昌的運作之下也得到了擴充。

     漢中鎮原先兵額在周遇懋時期隻有兩千餘人,後續陳望任參将和副總兵,擴充了幾次,但是最終也隻到五千三百人。

     當然,陳望麾下的兵力實際上早已經是超過了這個數量。

     隻不過是一直都有遮掩,大部分都被藏到了衛軍的兵額之中,或是用輔兵作為借口,沒有人讓人跳出毛病。

     這一次,在楊嗣昌的幹預之下,漢中鎮的規格直接被提了一個度。

     定兵額為一萬三千四百人,設總兵官一員。

     鎮城設下屬武官中軍遊擊兩名。

     另有分守參将兩員,遊擊兩員,分駐各地。

     鎮城的下屬武官,直屬于總兵管理的武官,和總兵出于一個軍隊之中。

     簡單來說,空有官位,實權不大。

     這些武官不是獨領一營的營将,而是受總兵的直領,他們領的兵也不多。

     雖然是遊擊或是守備,但是行使的職責卻是千總或則副官的職責。

     這類官職的設立,一般是讓直屬于總兵麾下的将校有升職的空間。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