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缪

首頁
    時間。

     但是在其出獄之時,也就是崇祯十五年的正月之時,孫傳庭從監獄之中放出起複他為兵部右侍郎,而後在一月之後,又任孫傳庭為陝西三邊總督之職。

     而後孫傳庭一路步步高升,先後兼督河南、四川軍務,加兵部尚書銜,加督江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總領各路進剿兵馬,權柄極大。

     現在雖然才是崇祯十一年的年末,距離這個時間還有三年多的時間,但是未雨綢缪總是沒有什麼錯的。

     這個時候在孫傳庭心中留下的印象越深刻,等到孫傳庭起複之時,能夠拿到的權柄便越大…… “将校領軍,無威确實不足以禦下。

    ” 陳望面色肅然,雙手抱拳,思慮之間心中已經有了定計,鄭重道。

     “但是将校領軍,僅以威也不足以禦下。

    ” 孫傳庭本以為陳望會附和他,就和之前一樣行事。

     他沒有沒有想到陳望話鋒一轉,卻是說出了另外的見解。

     孫傳庭看着陳望的眼神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僅以威禦下,威壓過甚,甚至會遭遇反噬。

    ” 孫傳庭神色微凜,他想到了往日的舊事。

     崇祯十年時,他麾下标兵許忠、劉應傑叛亂,和流寇裡應外合,他也因此險些因此兵敗身死。

     後面擊潰了叛軍之後,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他們叛降的原因,一起隻因為因為他制定的軍律太過于苛刻,太過于壓抑。

     所以之後在軍中孫傳庭也相應的放寬了些許的條例,不再如同以往那般嚴苛。

     而現在之所以向陳望提起以威禦下的事情,其實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好奇陳望的治軍之法。

     漢中軍并非是什麼孱弱的軍隊,真定一戰,漢中軍的甲兵在和清軍甲兵交戰的過程之中沒有退後哪怕半步的距離。

     斬獲和殺敵都是各營軍兵之中最高的,自然不是什麼弱旅。

     孫傳庭看得出來,漢中軍的軍兵對于他們将校表露出的尊敬大于畏懼。

     而曹文诏麾下的大同兵和他治下的督标營,眼眸之中的畏懼大于尊敬,将校和軍兵之間的關系泾渭分明。

     “末将以為,治軍之策可用八字總結。

    ” “賞善罰惡,恩威并行。

    ” 陳望微微低頭,沉聲道。

     “而且僅以威禦軍,能練出精兵,卻得不來強軍。

    ” 明軍大部分營兵的軍律可以說是很嚴苛,當然在明末的時候,因為将校的不作為和放縱,很多營兵的軍紀都已經敗壞。

     正統的軍律幾乎包括着方方面面,從行軍到作戰,從紮營到入城。

     很多時候對于違反軍律的軍兵,動辄便是斬刑,肉刑。

     陳望依據實際的情況修改了許多,大部分的肉刑都被換成了鞭刑、棍刑,削鼻、穿箭遊行這些酷刑肉刑基本都已經是廢除了。

     這些肉刑其實很多時候不僅起不到威懾的作用,反而還會起到反作用,使得營内軍兵更加離心離德。

     但是死刑和斬刑,卻大部分都保留了下來。

     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方式和熱武器時代的作戰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兩面。

     死刑、斬刑在冷兵器的時代是必須要有的,絕不能心慈手軟半分。

     陳望治軍自然不是以威治軍,當初在定軍山的時候他就在軍中設置了督導處,在各部各司各局之中設皆軍法官,分管軍法宣講。

     軍法官的則任不僅僅是在于約束軍法,更主要的其實是宣講。

     這個時代的很多軍隊之中,普通的軍兵很多時候被将校視為奴仆,随意辱罵、鞭打、驅使, 而這些情況在漢中軍内是完全禁止,一旦發現便是嚴懲不貸,從重處罰。

     從一開始建軍的時候,陳望便是按照戚繼光的練兵法選兵,軍律也是向着戚軍靠齊,自然也不會遺漏了軍中的關系。

     “賞善罰惡,恩威并行……” 孫傳庭眼神微動,這句話他記得,是出自《三國志》中吳志的周鲂傳中。

     不過他沒有在這句話上糾結過多,而是将注意力轉到了陳望的最後一句話。

     “精兵、強軍,有何區别?” 陳望心思轉動,沉吟了片刻之後,回答道。

     “精兵,顧名思義,指的是精銳之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戰力卓越是為精兵。

    ” “白杆兵、九邊精騎、兩廣狼兵皆在此列。

    ” 孫傳庭微微颔首,陳望所說的這些軍兵确實可以稱得上是精兵。

     白杆兵公認的精兵。

     白杆兵一直以來戰功赫赫,先後參與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諸役。

     九邊的精騎說的再清楚一點就是各将校麾下的家丁私兵。

     兩廣狼兵就是廣東、廣西兩地的俍兵。

     “狼兵”一詞實際屬于音轉,其原本稱為“俍兵”。

     兩廣的狼兵和白杆兵一樣都是土司兵,戰力不俗,每歲地方有警,則聽調征剿。

     不過比起白杆兵來說,兩廣的狼兵要難以約束的多,時常會做出燒殺搶掠之事。

     “浙兵不算精兵嗎?” 孫傳庭眉毛微挑,疑惑道。

     “算。

    ” 陳望點了點頭。

     “渾河之戰的浙兵是精兵。

    ” “但是戚武毅麾下的浙兵卻是屬于強軍之例,所以末将沒有将在提精兵的時候提到浙兵。

    ” 戚武毅便是戚繼光,死後谥為武毅,因此人稱戚武毅。

     孫傳庭沒有意外,陳望選兵練兵多用的戚繼光的辦法這并非是什麼隐秘,自然是會将其列在強軍之例。

     “這強軍和精兵有什麼區别。

    ” 陳望緩緩擡起了頭,他鋪墊了這麼多,等的便是孫傳庭最後的這一問題。

     “區别隻在一點。

    ” 圖窮匕見,陳望知道,自己最後的這一席話極為重要。

     他要在孫傳庭的心中為其留下一個印象,一個忠心為國的印象。

     隻要能夠打動孫傳庭,那麼等到孫傳庭起複之後,他也将可以趁勢登上高位,真正的開始擁有可以改變天下的力量…… “在于心。

    ” “白杆兵、兩廣的狼兵,聽的是土司的命令,九邊的精騎,各地的營兵聽的是将校的命令。

    ” “土司将校以恩威籠絡,以利以威驅使軍卒作戰。

    ” “無論是白杆兵,還是九邊精騎,亦或是兩廣狼兵,各地的營兵,都是為私而戰。

    ” “而戚軍則不同,始建軍之時,戚武毅便為戚軍立心,此心為公。

    ” 陳望面色凝重,拱手向北,凜聲道。

     “為公之心,保家衛國,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如凱歌之所唱。

    ” …… 萬衆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鬥牛。

     主将親我兮,勝如父母。

     幹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