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八章:決心

首頁
    因為他覺得盧象升的計劃太過于弄險。

     清軍此次入關籌謀良久,動如雷霆,一路南下勢如破竹,明顯是有備而來。

     而他們卻是被動防禦,一路上顧此失彼的事情多如牛毛。

     各鎮軍将皆是紛紛退避,未戰先怯。

     多年以來與清軍野戰,皆是敗多赢少。

     對于決戰的勝負,孫傳庭并不看好。

     而且此次建奴入寇,協同了大量的蒙古輕騎一起南下。

     就算是決戰真能得勝,隻怕是也動搖不了建奴太大的根基。

     隻是現如今,一個絕技的機會就這樣的擺在孫傳庭面前。

     “建奴軍陣嚴密,不可以騎兵強攻,要想擊破建奴大陣,還是需要用步兵破陣。

    ” 曹文诏舉起了手中的千裡鏡,緊蹙着眉頭,觀察着不遠處的清軍大陣。

     他和清軍算得上是老對手,自然是知根知底。

     清軍的大陣長寬都約有一裡,原本是橫陣,此時已經是變成了方陣。

     盾車在前,中夾火炮,四面列陣,弓手據于盾車火炮之後,兩翼是重新聚集起來的蒙古騎兵。

     眼前的場景和當初收複遵化四城之戰時如出一轍,當初的清軍在面對包圍的時候,也是如此列陣據守。

     “建奴以盾車堅固,弓弩難穿,铳炮難透,建奴甲兵多持硬弩強弓,我軍軍中多為開元弓,少有重弓,對射我們不占優勢……” 曹文诏微微側目,看了一眼同樣正在用千裡鏡觀察着前方清軍大陣的孫傳庭。

     孫傳庭所使用的千裡鏡是伸縮式的三節望遠鏡,拉長之後長度足有一米,是用支架架設在高坡之上的。

     緊急的情況,人的肩膀也可以當成支架。

     孫傳庭所用的千裡鏡外表裝飾的頗為華麗,很多地方都雕刻上了獸紋。

     這自然不是孫傳庭從外面買來,而是陳望送給孫傳庭的。

     孫傳庭為人剛直,起初陳望将裝着千裡鏡的錦盒送去的時候還挨了一頓訓斥,直到打開了錦盒陳望呈上了千裡鏡後,孫傳庭的神色才轉陰為晴。

     陳望一共送了兩副,第一副是從澳門買的,另外一副則是薄珏制作的千裡鏡。

     薄珏制作的千裡鏡用的是兩面凸鏡,出來便是倒像,是開普勒式的望遠鏡。

     但是這個問題也已經是被陳望解決了,初中物理的知識并不難,一個倒像調整罷了。

     原來初中物理的知識陳望自然是記不全,畢竟許久沒有用了,但是自從到了這個時代之後。

     原來所看過的東西,了解過的東西,全都是記憶猶新,就彷佛擁有了過目不忘之能一樣。

     “僅以我軍現有兵力,恐怕難以擊敗建奴……” 曹文诏思慮了良久,還是選擇選擇了向孫傳庭谏言。

     圍攻真定的清軍有近五千人,雖然曹變蛟和賀人龍剛剛取勝,斬殺了不少的蒙古騎兵,但是對于清軍總體影響并不大。

     最好的辦法便是放開缺口,放清軍離開包圍網,然後趁機銜尾追擊,盡可能的殺傷清軍。

     這樣風險性遠小于強攻,收獲也不錯,對上面也能有一個交代。

     “不。

    ” 孫傳庭沒有轉頭,他的目光仍然是放在千裡鏡頭之下清軍大陣之上。

     “我們有機會,而且這機會還不小。

    ” 曹文诏有些錯愕,他不知道孫傳庭為何這麼有信心,而且為什麼這麼的肯定。

     “你之前不是跟我提到了海誓铳嗎?” “海誓铳?” 曹文诏微微一怔眼神微動,經過了短暫的疑惑之後,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陳望軍中火铳兵裝備的新式火铳名字就叫做海誓铳。

     說是鳥铳,但相比于一般的鳥铳來說更沉,更長,模樣也極為奇怪,用一條背帶背在身上。

     當時在潼關的時候,他問起的時候,陳望給他詳細的講解了關于海誓铳的事情。

     後面他要了幾杆铳,給孫傳庭看過,也簡單的說過一下,但他沒想到孫傳庭會在這個時候提到。

     “我讓人試過了那幾杆铳,四十步内破三層重甲,六十步内能破甲兩層。

    ” “打火用的燧石,前段時間,我看陳望在列陣演練的時候,火铳兵并非是相隔而戰,而是如同普通的軍兵一般并列而戰。

    ” “鳥铳放一次的功夫,海誓铳可以放上兩次,甚至是三次……” 孫傳庭收回了目光,轉過頭看向曹文诏。

     “時局艱難,機會難得,無論如何,也要一試!” 他不僅讓人試了曹文诏送來的铳,還在駐軍的時候,觀察陳望訓練軍伍。

     陳望将手下铳兵列為四排,交錯站立,四排齊射聲勢極為驚人,大片的白霧幾乎遮蔽了大半個訓練場。

     而在輪射的時候,四排铳兵輪番開槍,一輪接着一輪,幾乎連綿不絕。

     若是實戰能夠如此,敵人隻怕是未能接戰,光是在沖鋒的路上就要倒下一大批。

     孫傳庭緩緩舉起了手中馬鞭,遙指着清軍的大陣,他已經是下定了決心。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