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三章:潼關

首頁
    九月二十四日,京師戒嚴。

     崇祯帝急召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杜文煥,山西總兵虎大威諸鎮兵馬入衛。

     原本此時的大同總兵應是王樸,但是因為陳望的影響,延綏總兵俞沖霄提前一年戰死。

     王樸也因此提前了一年升為了總兵,而且不是大同的總兵,是延綏的總兵。

     在此前的成、階之戰,時任延綏的總兵王樸因為輕敵大意,被李自成擊敗,李自成也因此再越關山進入川北。

     洪承疇大怒之下,直接奪了王樸的官職,将其一撸到底。

     取而代之則是原本應該在崇祯十五年時才重新起複的杜文煥。

     同日,崇祯正式下發勤王诏,诏令山東、陝西等地兵馬北上拱衛京師。

     ……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二日。

     潼關西側已經是紮下了一個巨大的臨時營地。

     營地之中衆多旌旗獵獵作響,北風呼嘯而過,卷起了無數的旌旗。

     營地雖然簡略,甚至連多少防禦的工事都沒有,但是那股撲面而來的肅殺之氣還是讓人不由暗自心驚。

     營盤之中寂靜非常,除去守衛在營牆和在營盤之中巡邏的少數軍兵之外,其餘的軍兵都是安安靜靜的呆在營帳之中。

     十月的潼關寒冷非常,就是穿着普通的冬衣都忍不住的會打顫發抖。

     不同于營地之中的寂靜和安甯,營外的官道之上不時便有大隊的騎兵呼嘯而過,道路的遠方還有大隊的步卒正在緩緩而來。

     九月二十二日、二十八日,賊酋嶽托、多爾衮領軍分别由密雲、青山關再度入寇,合兵十萬,号稱二十萬。

     皇太極親自領兵向山海關作牽制攻勢,兩路清兵破牆不久,大明薊遼總督吳阿衡、總兵魯宗文相繼戰死,鎮守太監鄭希诏懼戰逃跑。

     嶽托、多爾衮兩人領軍一東一西再度入口,長驅直入,于牛欄山會師進而合兵一處。

     北虜寇邊之消息轉瞬之間已經是傳遍了整個北方。

     勤王令雖未下達,但是洪承疇和孫傳庭在很早的時候便收到了整備的命令。

     于是乎,整個陝西的兵馬此時都正在向着潼關的方向趕去。

     陳望也同樣收到了征調的命令。

     漢中府的威脅如今已經是徹底解除。

     在李自成戰敗以後不久,七月十五日時順義王在河南信陽宣布投降。

     崇祯诏發免死牌,将其麾下九千五百餘名部衆盡皆解散。

     同月,羅汝才、混十萬、整十萬、十反王、托天王、小秦王等六營在河南永甯也向總理熊文燦投禀乞撫。

     熊文燦派監軍道張大經于八月一日,至永甯縣西關會見羅汝才等人接洽招安事宜。

     同月二日,徘徊在河南府境内的紫微星、射塌天、一字王等六部,也在河南盧氏縣派人遞交了降表、表示願意歸降。

     如果說張獻忠、劉國能的投降讓七十二營覺得難以勝利,那麼李自成的兵敗便是真正的讓所有人都感到了絕望。

     陳望自然也沒有留在漢中府的任何借口和理由,洪承疇和孫傳庭兩人發下來的軍令,他也不得不遵守。

     軍令下達,命其限期抵達潼關,遲到将受軍法懲處,陳望自然也是不敢忤逆。

     這一次北上是為了勤王,雖然此時整個漢中府陳望已經是可以調集近萬人的兵馬,但是這一次陳望還是準備隻帶三千餘人。

     一部騎兵,兩部步兵,加起來三千人,合為一營,畢竟作為漢中府鎮守副總兵,名義上的總兵額也不過三千之數。

     騎兵本身就隻有一部遼騎,前前後後雖然挑選了一部分騎術精湛的軍兵加入,但是總人數到現在也隻是接近千人。

     對于騎兵陳望一直沒有太過于上心,現階段他養不起大量的騎兵,也沒有任何必要養大量的騎兵。

     會騎馬和能騎馬是兩碼事,騎兵需要大量的訓練,還需要大量的銀錢,才能夠培養出一名優秀的騎兵。

     養一名騎兵需要的花費足以養五名甚至是十名步兵,而且不僅如此,養騎兵還需要優質的馬源。

     現在銀錢、馬源陳望都沒有,所以從一開始陳望就沒有想過要先培養騎兵。

     近千人的騎兵部隊,已經是占到了總人數三成以上的比例,其實已經是足夠應付大部分的情況了。

     陳望領兵至潼關之時,大部分勤王的兵馬都基本已經到了很久了。

     漢中府雖然屬于陝西,但實際上是偏居一隅,期間路途遙遠,崎岖難行,自然是最後一批才抵達潼關。

     此時潼關已經是聚集了數萬的兵馬,曹文诏、賀人龍、左光先、馬科等人都已經在潼關駐紮了許久。

     潼關大營前,陳望執鞭立馬于官道的旁側。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