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一十章:海誓

首頁
    陳望端詳着手中的火铳,他現在手中所持着的這杆火铳正是薄珏在前不久給出的圖紙,制作出來的樣槍。

     陳望手中的這把樣槍上面已經是裝上了刺刀,刺刀是套筒式的刺刀。

     刺刀并非是後世二戰時期那般是長匕首的形狀,而是呈菱形,宛如長槍的槍刺一般,不過也有一些區别。

     陳望輕輕一振手中的火铳,将其像是拿長槍一般雙手舉起,熟悉了些許的時間,也是找到了一點使用長槍的感覺。

     火铳加上刺刀,雖然和長槍相似,但是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的區别。

     裝備着刺刀的火铳普及之後,陳望也準備專門教導麾下的軍兵學習刺刀的捅刺和協同戰法。

     铳身加铳托共長五尺有餘,裝上刺刀共長六尺有餘,換算成後世的米,差不多已經是将近兩米的長度。

     這個長度相對于這個時代長槍兵手中的長槍,自然是不夠長。

     這個時期一般長槍兵手中的長槍基本都在一丈以上,超過四米。

     但是長槍兵手中的長槍并不拒絕遠程射擊的能力,既不能在百步之外引發射擊,也不能在五十步内洞穿鐵甲。

     而現在這把火铳卻是可以做到,同時具備了遠程打擊和近戰搏鬥的能力。

     不過現如今的技術,還是不能夠量産這樣的火铳。

     刺刀的部分實在是太難了,對于工藝要求遠比想象之中的更好。

     樣槍的套筒和刺刀都是經過了工匠手工的打磨才完成了貼合,量産的話還有不小的技能難關需要攻克。

     證據就是薄珏送來的那一份足有五頁關于專業技術方面的報告,看的陳望都覺得自己或許真的不認識漢字。

     “打火率如何?” “說是有七成左右,打火率并不高,用上顆粒火藥作為引藥的話,還要更低一些。

    ” 陳望眉頭微蹙,他知道這個打火率在現階段來說已經算是不錯,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再高一些。

     後世燧發槍技術完善時期,打火率基本都在85%左右。

     “射程和威力如何?” 陳望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火铳,感覺重量約有八九斤的樣子,拿在手中頗具份量。

     不過薄珏也按照他之前提的要求,在火铳的槍口下端和扳機位置系上了一條背帶。

     行軍的時候不需要士兵再用肩膀扛着,隻需要背在肩上便行,這點重量倒是不算什麼,不過臨陣對敵的時候,這個分量确實是有些重了。

     “軍器局試槍二十發,得出的數據是在百步之内殺傷無甲目标,七十步内破甲,五十步内破甲兩層,四十步内破甲三層。

    ” 胡知禮的語氣略微有些激動。

     “若是北上與建奴野戰,建奴推盾車遞進四十步内,和我們對射怕是讨不了多少的便宜了!” 也不怪胡知禮情緒激動,實在是因為當初遼東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三番兩次吃過這樣的虧了。

     建奴推盾車一路過來,铳打不穿,炮轟不爛。

     一般的佛朗機和虎蹲炮根本造不成多少的殺傷,隻有打那些三四斤炮彈的火炮才能夠轟開。

     抵到近前五十步甚至是三十步的距離,建奴的那些甲兵才開始彎弓搭箭,從盾車後方踏出後連發重箭。

     他們手中的那些鳥铳火铳在這個距離上,和建奴重兵對射根本讨不到半點的好處。

     工部、各衛軍器局制作的鳥铳多為不合格的産品,對敵之時,軍兵往往不敢裝足火藥,因此原本不大的威力就更加的不足。

     而三眼铳設計之初本來就是針對沒有裝備重甲的蒙古遊騎,破甲功效比起鳥铳還要差上許多。

     軍中裝備重弓的隻有少數的家丁,普通的弓兵也多是持着軟弓,些許的家丁又如何能夠撐住局面。

     建奴的那些重兵多是出身于白山黑水之間,長時間以漁獵為生,射箭又狠又準。

     建奴的重兵停留的距離,是他們重箭的破甲的範圍,而他們完全是被動挨打,根本對建奴的那些重兵造成不了多大的殺傷。

     當初在遼東之時,野戰基本向來敗多赢少,每次回想起來胡知禮就倍感憋屈。

     現如今這杆從漢中府内地送來的火铳,卻是可以在四十步内射穿建奴的三層重甲,如何不讓他感到振奮?! “四十步内破甲三層……” 陳望握着手中的火铳,心中不由的放松了許多。

     有了這樣的火铳,到時候等到勤王令下來北上勤王和清軍作戰之時,對射的階段起碼不會太落于下風。

     “對了,這铳的精準度和鳥铳相比,應該差不了多少吧?” 戚繼光曾贊鳥铳為臨陣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

     曆史上戚家軍在訓練之時,對于鳥铳手的要求是在在八十步外立五尺高,二尺闊木牌,三發一中,十發七中者為精。

     戚家軍軍中對于軍士技藝是定期考察,按照技藝的高低評級給予不同的待遇。

     這一點,在早期建軍的時候,陳望就已經是直接照搬了戚家軍的這些規定,在軍中定下了技藝的考校制度。

     如今對于軍隊的訓練,大部分也都是照搬《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之中的内容,不過當然也沒有完全生搬硬套,而是按照實際的情況相應的做了一些改動。

     “不僅不差,甚至精準度還有提升。

    ” 胡知禮的臉上罕見的帶着笑容,回答道。

     “薄先生說,望哥因為設計的這種铳托,可以讓軍士手持着這種火铳的時候用肩膀提供什麼支撐來着,反正就是射擊的時候火铳更穩不會有過多的顫抖,所以射擊的精度因此高了不少。

    ” “試槍的時候,試槍手的中靶的數據也比往昔試用鳥铳要好不少。

    ” “不過,好像薄先生說,之所以準度提高了不少,和新制作出來的铳床好像也有不少的關系。

    ” “等等……” 陳望握着火铳的手僵在了半空之中,半響才回過神來。

     當下也顧不得其他,連忙詢問道。

     “铳床?!” 胡知禮點了點頭,看到陳望的神色,一瞬間便明白了這件事似乎很是重要。

     “對,就是铳床。

    ” “薄先生制作出了一種專門用來鑽膛的工具,用水力作為驅動。

    ” “一開始難道不是望哥先提出用水力作為驅動去鑽铳管的嗎?我記得薄先生在信裡面提到過。

    ” 胡知禮有些奇怪的問道。

     “這個,确實是我先提出來的……” 陳望點了點頭,最先提出來的确實是他。

     當時在所城内見薄珏的時候,他跟薄珏提過一下,可以用水力去鑽铳膛。

     因為有蓄水提壩的原因,水流穩定,用水力去鑽铳膛無疑能夠極大的提高效率。

     現在軍器局内鑽铳管用的都是堕子鋼,堕子鋼并不算出色,鑽膛的時候損耗也很大。

     鑽铳管的時候并不能一次成型,鑽铳的時間過久,就會有可能發生過熱變形。

     鑽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