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七月,高迎祥将平涼合臨礬付之一炬後,轉而東進,複攻明軍。
洪承疇麾下兵微将寡,接連失利,數敗之後,潰亡大半,一路撤離到三原、泾陽。
闖軍氣勢如虹,高迎祥于關中會十三家七十二營義軍,聚兵二十萬,連營六十裡。
宜碌、邠州、永壽、淳化、乾州等城,皆陷。
高迎祥令發萬軍,舉王旗,盡起大軍再度南下,兵進西安……”
這些跟随着皂吏走入邠州城的人,将來在城破之後不知有幾人能活。
而他募下的這三百七十名新募的兵卒,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夠走下戰場。
等到流寇再度東進之時,這三百七十名軍卒都将會成為孤家寡人。
陳望騎上了戰馬,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
腳踩馬镫的感覺才能讓他感到心安,手握着刀柄的時候,他才感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看到最後一雙手分離開來,陳望才舉起了手中的馬鞭。
“嗚——————”
低沉而又婉轉的号角聲緩緩在曠野之上響起,從西北吹來的輕風吹起了邠州城上無數的旌旗。
一衆新兵在老兵的指揮之下開始了列隊,他們大多都隻是終日在地裡刨食的農民,并非是軍戶出身,一時間有些混亂。
不過混亂并沒有持續多久,他們雖然不懂隊列,不明白如何排列,但是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聽話。
在各隊隊官的命令之下,他們很快便已經是排好了隊列。
雖然隊列松散,很多的地方頗為散亂,但是這一切都讓陳望很滿意。
隻需要十多天的隊列訓練,他們就能有一支軍隊的樣子。
隊列其實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其實就已經出現,當時以戰車為核心,排列車陣,就需要嚴整的隊形。
在長達數千年的戰争之中,交鋒作戰的方式一直在變化,但戰争的本質卻基本從未有過變化的。
從秦漢時期到如今,隊列基本都是一支正規軍隊所必須要先學習的東西。
隻有會排布隊列,才能在行軍的路途之中嚴整有序,才能戰場之上排列着軍陣與敵作戰。
陳望牽引着戰馬,行走在隊列的右側,巡視着整個陣列。
三百七十人,十人一排,共列三十七排,所有人都是目光向前,沒有人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在列隊的時候,便已經有人跟他們說了不允許去做的幾件事情。
“行軍路途,以肅靜為要,禁左顧右盼,喧嘩交談,違令者捆打三十。
”
這也是他們聽到的第一條軍令,當然這并非是原話,如果是原話的話,有些人确實是聽不懂。
帶隊的軍官用簡明的話語描述了這一過于書面的軍令,讓衆人都明白了這一道軍令。
陳望收回了目光,舉起了手中的馬鞭,目光望向遠方,沉下了聲音。
“出發。
”
陳望踢動馬腹,座下的戰馬晃了晃頭顱,打了一個響鼻,邁步向着前方走去。
“出發!”
按配着雁翎刀的軍官,站在隊列的左側,高聲的重複着陳望的命令。
曠野之上的一衆新兵聽到了命令,皆是手忙腳亂的向着前方邁步。
剛一邁步,陣列就已經開始散亂,但有站在側面的軍官盡心的約束着,還是能夠保證行進。
陣列雖然混亂,走的雖然磕碰,但是他們确實仍然保持着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