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縣試(二)

首頁
    修身為治人,若治人則需使自身得到他人的接受認可,方使人跟從他而學習。

     而使他人理解自己或是理解他人是非常難的。

     故借《史記·範雎蔡澤列傳》破題,“夫人變也,不易知,知人亦不易。

    ” 接下來便是論述君子如何知人……推于今世,君主怎樣能夠知人,又如何知人善用,以使國泰民安。

     由小到大,由古到今,有理論到實際,隻覺文思泉湧,全文一氣呵成,也算順利。

     考場內,寂靜無聲,唯有考生“下筆春蠶食葉聲。

    ” 做罷第二道四書題,時候尚早,李珩休息一下,吃了點幹糧,恢複精力後,便繼續答題。

     第三道帖詩題,倒是讓不少考生吃了一驚。

     主考官高縣令生性愛蓮,尤其喜愛收集歷朝歷代詩人關于詠蓮的篇章。

     很多學堂的教官私下裏給學子押題時,便考慮到這一點,猜測主考官的帖詩題與蓮有關。

     考生們考前專門複習關于蓮的詩篇,甚至部分投機取巧,不學無術者,隻背誦幾首知名的詠蓮詩,便想以此應付考試。

     李夫子對于自己的學生要求嚴,平日裏抓詩詞積累也緊,因而對他們的詩詞功底不慌,不過他還是提醒幾人,不要投機取巧,走捷徑,方方面面都準備得當,考試自然得心應手。

     果不其然,考題與蓮毫無關聯。

     而為“吟墨”。

     這下可在考場引起一片慌亂,好些學子在蓮的複習上花了大部分時間,如今見題目與蓮沒有一絲聯系,直接自亂手腳。

     天不燥熱,不少考生卻急得手心冒汗。

     李珩等人早有心裏準備,因而并沒有被這個小插曲影響,再加上他們的詩詞積累夠多,心裏自有把握。

     李珩花了時間構思,包括題眼的選擇,文章感情基調的奠定,以及最後由墨寄志。

     李珩答完所有題後,又花時間檢查全卷,主要是看文章格式是否正确,有無觸犯廟諱(已故皇帝名),禦諱(當今皇帝名)…… 随後便是整理東西,排隊分批出考場。

     李珩是最早一批出考場的,李潇等人還未出來。

    他于是在外院安靜等待,淺眯眸子倚靠在牆上小憩。

     不多時,李潇出了考場,亦和他一塊等待。

     “還行麽?”李潇問。

     “題目不難,還算稱手。

    ”李珩說。

     李潇笑了笑,伸出拳頭,兩人碰拳。

     “我也覺得。

    你下面幾場還考嗎?” 李潇說這話的意思,也是确定二人縣試正場必過,因正場過者,可以選擇不參加接下來的考試。

     李珩不假思索:“考,多見識點題目,練練手,沒壞處。

    ” 李潇莞爾:“我也是這麽覺得。

    ” 等到大批人出來後,李大寶等三人亦出來。

     李大寶心有餘悸地說:“俺寫卷子的時候手抖得厲害,又急又怕,生怕自己寫不完,俺旁邊的人都寫完了,可把我急壞了。

    ” 其它二人亦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李珩勸慰他,“按自己節奏走,寶哥你這是考試的次數太少了,多考幾次,自然就懂得節奏。

    ” 李大寶一臉不解地看着他:“難道你考試的次數多?” 李珩默默不語。

     何隻是多,他前世可是考場長大的人,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省聯考,高考,級考,證書考…… 然而這些他都不能對李大寶說。

     于是他笑了笑,“我在夢裏模拟考試千萬次。

    ” 李大寶:恐怖如斯。

     — 過了兩天,正場成績揭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