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芹寒不食,山杏雨應開。
世網留三宿,真源寄一杯。
因聲謝猿鳥,歲晏會歸來。
※卷542_21【七夕詩】
趙璜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
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
别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卷542_22【曲江上巳】
趙璜
長堤十裡轉香車,兩岸煙花錦不如。
欲問神仙在何處,紫雲樓閣向空虛。
※卷542_23【題七夕圖】
趙璜
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風一曲鳳凰歸。
明年七月重相見,依舊高懸織女機。
※卷542_24【登明戍堡】
潘鹹
來經古城上,極目思無窮。
寇盡煙蘿外,人歸蔓草中。
峰巒當阙古,堞壘對雲空。
不見昔名将,徒稱有戰功。
※卷542_25【送陳明府之任】
潘鹹
客見天台縣,闾閻樹色間。
骖回幾臨水,帶緩獨開山。
吏散落花盡,人居遠島閑。
過于老萊子,端簡獨承顔。
※卷542_26【長安春暮】
潘鹹
客在關西春暮夜,還同江外已清明。
三更獨立看花月,惟欠子規啼一聲。
※卷542_27【舟行】
潘鹹
平沙極浦無人度,猶系孤舟寒草西。
半夜起看潮上月,萬山中有一猿啼。
※卷542_28【送僧】
潘鹹
阙下僧歸山頂寺,卻看朝日下方明。
莫道野人尋不見,半天雲裡有鐘聲。
※卷542_29【句】
潘鹹
棧踏猿聲暮,江看劍影秋。
僧老白雲上,磬寒高鳥邊。
心已同猿狖,不聞人是非。
行人渡流水,白馬入前山。
秋深雪滿黃金塞,夜夜鴻聲入漢陽。
※卷542_30【秋晚同友人閑步】
薛瑩
藉草與行莎,相看日未斜。
斷崖分鳥道,疏樹見人家。
望遠臨孤石,吟餘落片霞。
野情看不足,歸路思猶賒。
※卷542_31【宿仙都觀陰王二君修道處】
薛瑩
十載别仙峰,峰前千古蹤。
陰王修道處,雲雪滿高松。
洞口風雷異,池心星漢重。
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殘鐘。
※卷542_32【宿東岩寺曉起】
薛瑩
野寺寒塘曉,遊人一夢分。
鐘殘數樹月,僧起半岩雲。
宿鳥驚初見,幽泉落不聞。
吟餘憑前檻,紅葉下紛紛。
※卷542_33【秋日湖上】
薛瑩
落日五湖遊,煙波處處愁。
沈浮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卷542_34【江山閑望】
薛瑩
渺渺無窮盡,風濤幾日平。
年光與人事,東去一聲聲。
※卷542_35【訪武陵道者不遇】
薛瑩
花發鳥仍啼,行行路欲迷。
二真無問處,虛度武陵溪。
※卷542_36【寄舊山隐侶】
薛瑩
舊山諸隐淪,身在苦無身。
莫鎖白雲路,白雲多誤人。
※卷542_37【羨僧】
薛瑩
處世曾無著,生前事盡非。
一瓶兼一衲,南北去如歸。
※卷542_38【錦】
薛瑩
軋軋弄寒機,功多力漸微。
惟憂機上錦,不稱舞人衣。
※卷542_39【中秋月】
薛瑩
三十六旬盈複缺,百年堪喜又堪傷。
勸君莫惜登樓望,雲放婵娟不久長。
※卷542_40【句】
薛瑩
單棹橫疏雨,江灘秋泊時。
花留身住越,月遞夢還秦。
※卷542_41【贈毛仙翁】
崔元略
莫将凡聖比雲泥,椿菌之年本不齊。
度世無勞大稻米,升天隻用半刀圭。
人間嗟對黃昏槿,海上閑聽碧落雞。
旌節行中令引道,便從塵外踏丹梯。
※卷542_42【太學創置石經】
馮涯
聖唐複古制,德義功無替。
奧旨悅詩書,遺文分篆隸。
銀鈎互交映,石壁靡塵翳。
永與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儒林道益廣,學者心彌銳。
從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