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九卷

首頁
    _30【史】 李峤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裡新。

    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轲昔向秦。

    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卷59_31【詩】 李峤 都尉仙凫遠,梁王驷馬來。

    扇中纨素制,機上錦紋回。

     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

    缁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卷59_32【賦】 李峤 布義孫卿子,登高楚屈平。

    銅台初下筆,樂觀正飛纓。

     乍有淩雲勢,時聞擲地聲。

    造端長體物,無複大夫名。

     ※卷59_33【書】 李峤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迹舒。

    河圖八卦出,洛範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雲骨氣馀。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卷59_34【檄】 李峤 羽檄本宣明,由來□木聲。

    聯翩至漢國,迢遞入燕營。

     毛義持書去,張儀韫璧行。

    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卷59_35【紙】 李峤 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馳。

    雲飛錦绮落,花發缥紅披。

     舒卷随幽顯,廉方合軌儀。

    莫驚反掌字,當取葛洪規。

     ※卷59_36【筆】 李峤 握管門庭側,含毫山水隈。

    霜輝簡上發,錦字夢中開。

     鹦鹉摛文至,麒麟絕句來。

    何當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卷59_37【硯】 李峤 左思裁賦日,王充作論年。

    光随錦文發,形帶石岩圓。

     積潤循毫思,開池小學前。

    君苗徒見爇,誰詠士衡篇。

     ※卷59_38【墨】 李峤 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

    繞畫蠅初落,含滋绶更深。

     悲絲光易染,疊素彩還沉。

    别有張芝學,書池幸見臨。

     ※卷59_39【劍】 李峤 我有昆吾劍,求趨夫子庭。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幹星。

     锷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

     ※卷59_40【刀】 李峤 列辟鳴鸾至,惟良佩犢旋。

    帶環疑寫月,引鑒似含泉。

     入夢華梁上,含鋒彩筆前。

    莫驚一百煉,特拟定三邊。

     ※卷59_41【箭】 李峤 漢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圍。

    影随流水急,光帶落星飛。

     夏列三成範,堯沉九日輝。

    斷蛟雲夢澤,希為識忘歸。

     ※卷59_42【彈】 李峤 俠客持蘇合,佳遊滿帝鄉。

    避丸深可诮,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

    誰知少孺子,将此見吳王。

     ※卷59_43【弩】 李峤 挺質本軒皇,申威振遠方。

    機張驚雉雊,玉彩耀星芒。

     高鳥行應盡,清猿坐見傷。

    蘇秦六百步,持此說韓王。

     ※卷59_44【旗】 李峤 桂影承宵月,虹輝接曙雲。

    縱橫齊八陣,舒卷引三軍。

     日薄蛟龍影,風翻鳥隼文。

    誰知懷勇志,蟠地幾缤紛。

     ※卷59_45【旌】 李峤 告善康莊側,求賢市肆中。

    擁麾分彩雉,持節曳丹虹。

     影麗天山雪,光搖朔寒風。

    方知美周政,抗旆賦車攻。

     ※卷59_46【戈】 李峤 富父舂喉日,殷辛漂杵年。

    曉霜含白刃,落影駐雕鋋。

     夕擯金門側,朝提玉塞前。

    願随龍影度,橫□陣雲邊。

     ※卷59_47【鼓】 李峤 舜日諧鼗響,堯年韻土聲。

    向樓疑吹擊,震谷似雷驚。

     仙鶴排門起,靈鼍帶水鳴。

    樂雲行已奏,禮曰冀相成。

     ※卷59_48【弓】 李峤 桃文稱辟惡,桑質表初生。

    宛轉雕鞬際,依稀半月明。

     遙彎落雁影,虛引怯猿聲。

    徒切烏号思,攀龍遂不成。

     ※卷59_49【琴】 李峤 名士竹林隈,鳴琴寶匣開。

    風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來。

     淮海多為室,梁岷舊作台。

    子期如可聽,山水響馀哀。

     ※卷59_50【瑟】 李峤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傳名。

    流水嘉魚躍,叢台舞鳳驚。

     嘉賓飲未極,君子娛俱并。

    倘入丘之戶,應知由也情。

     ※卷59_51【琵琶】 李峤 朱絲聞岱谷,铄質本多端。

    半月分弦出,叢花拂面安。

     将軍曾制曲,司馬屢陪觀。

    本是胡中樂,希君馬上彈。

     ※卷59_52【筝】 李峤 蒙恬芳軌設,遊楚妙彈開。

    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聽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卷59_53【鐘(一作宋之問詩)】 李峤 既接南鄰磬,還随北裡笙。

    平陵通曙響,長樂警宵聲。

     秋至含霜動,春歸應律鳴。

    欲知常待扣,金虛有馀清。

     ※卷59_54【箫】 李峤 虞舜調清管,王褒賦雅音。

    參差橫鳳翼,搜索動人心。

     □□□□□,□□□□□。

    □□□□□,□□□□□。

     ※卷59_55【笛】 李峤 羌笛寫龍聲,長吟入夜清。

    關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驚。

    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卷59_56【笙】 李峤 懸匏曲沃上,孤筱汶陽隈。

    形寫歌鸾翼,聲随舞鳳衰。

     歡娛分北裡,純孝即南陔。

    今日虞音奏,跄跄鳥獸來。

     ※卷59_57【歌】 李峤 漢帝臨汾水,周仙去洛濱。

    郢中吟白雪,梁上繞飛塵。

     響發行雲駐,聲随子夜新。

    願君聽扣角,當自識賢臣。

     ※卷59_58【舞】 李峤 妙伎遊金谷,佳人滿石城。

    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朝。

     儀鳳諧清曲,回鸾應雅聲。

    非君一願重,誰賞素腰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