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卷

首頁
    厓久不還。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雲中一鳥閑。

    縱觀窮水國,遊思遍人寰。

     勿複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卷49_34【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 張九齡 指途跻楚望,策馬傍荊岑。

    稍稍松篁入,泠泠澗谷深。

     觀奇逐幽映,曆險忘岖嶔。

    上界投佛影,中天揚梵音。

     焚香忏在昔,禮足誓來今。

    靈異若有對,神仙真可尋。

     高僧聞逝者,遠俗是初心。

    藓駁經行處,猿啼燕坐林。

     歸真已寂滅,留迹豈湮沉。

    法地自茲廣,何雲千萬金。

     ※卷49_35【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應,因賦詩言事】 張九齡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

    丘禱雖已久,氓心難重違。

     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岩扉。

    獨宿雲峰下,蕭條人吏稀。

     我來不外适,幽抱自中微。

    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

     窮年滞遠想,寸晷閱清晖。

    虛美怅無屬,素情緘所依。

     詭随嫌弱操,羁束謝貞肥。

    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

     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

    閉閣且無責,随車安敢希。

     多慚德不感,知複是耶非。

     ※卷49_36【經江甯覽舊迹至玄武湖】 張九齡 南國更數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華林苑,日晏景陽樓。

     果下回仙騎,津傍駐彩斿。

    凫鹥喧鳳管,荷芰鬥龍舟。

     七子陪詩賦,千人和棹讴。

    應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

     風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

    駒王信不武,孫叔是無謀。

     佳氣日将歇,霸功誰與修。

    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遊。

     否運争三國,康時劣九州。

    山雖幕府在,館豈豫章留。

     水澱還相閱,菱歌亦故遒。

    雄圖不足問,唯想事風流。

     ※卷49_37【登襄陽岘山】 張九齡 昔年亟攀踐,征馬複來過。

    信若山川舊,誰如歲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圖猶寂寞,嘉會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漢水波。

    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

    同心不同賞,留歎此岩阿。

     ※卷49_38【登荊州城樓】 張九齡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迹,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陝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複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憨,非如甯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凫。

     ※卷49_39【登樂遊原春望書懷】 張九齡 城隅有樂遊,表裡見皇州。

    策馬既長遠,雲山亦悠悠。

     萬壑清光滿,千門喜氣浮。

    花間直城路,草際曲江流。

     憑眺茲為美,離居方獨愁。

    已驚玄發換,空度綠荑柔。

     奮翼籠中鳥,歸心海上鷗。

    既傷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變焉能及,莺鳴非可求。

    願言從所好,初服返林丘。

     ※卷49_40【候使登石頭驿樓作】 張九齡 山檻憑南望,川途眇北流。

    遠林天翠合,前浦日華浮。

     萬井緣津渚,千艘咽渡頭。

    漁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疇。

     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

    徒然騁目處,豈是獲心遊。

     向迹雖愚谷,求名異盜丘。

    息陰芳木所,空複越鄉憂。

     ※卷49_41【登臨沮樓】 張九齡 高深不可厭,巡屬複來過。

    本與衆山絕,況茲韶景和。

     危樓入水倒,飛檻向空摩。

    雜樹緣青壁,棹枝挂綠蘿。

     潭清能徹底,魚樂好跳波。

    有象言雖具,無端思轉多。

     同懷不在此,孤賞欲如何。

     ※卷49_42【陪王司馬登薛公逍遙台】 張九齡 嘗聞薛公淚,非直雍門琴。

    竄逐留遺迹,悲涼見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尋。

    人事已成古,風流獨至今。

     閑情多感歎,清景暫登臨。

    無複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遠目,勝氣入幽襟。

    水去朝滄海,春來換碧林。

     賦懷湘浦吊,碑想漢川沉。

    曾是陪遊日,徒為梁父吟。

     ※卷49_43【嘗與大理丞袁公,太府丞田公偶詣一所,林沼尤勝,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歡,遂賦詩焉,以詠其事】 張九齡 方駕與吾友,同懷不異尋。

    偶逢池竹處,便會江湖心。

     夏近林方密,春馀水更深。

    清華兩輝映,閑步亦窺臨。

     蘋藻複佳色,凫鹥亦好音。

    韶芳媚洲渚,蕙氣襲衣襟。

     蕭散皆為樂,裴回從所欽。

    謂予成夙志,歲晚共抽簪。

     ※卷49_44【與弟遊家園】 張九齡 定省榮君賜,來歸是晝遊。

    林鳥飛舊裡,園果讓新秋。

     枝長南庭樹,池臨北澗流。

    星霜屢爾别,蘭麝為誰幽。

     善積家方慶,恩深國未酬。

    栖栖将義動,安得久情留。

     ※卷49_45【郡内閑齋】 張九齡 郡閣晝常掩,庭蕪日複滋。

    檐風落鳥毳,窗葉挂蟲絲。

     拙病宦情少,羁閑秋氣悲。

    理人無異績,為郡但經時。

     唯有江湖意,沉冥空在茲。

     ※卷49_46【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稱其美,夏首獲賞果,會夙言故有此詠】 張九齡 憶昨聞佳境,駕言尋昔蹊。

    非惟初物變,亦與舊遊暌。

     幽渚為君說,清晨即我攜。

    途深獨睥睨,曆險共攀跻。

     林筍苞青箨,津楊委綠荑。

    荷香初出浦,草色複緣堤。

     樂處将鷗狎,譚端用馬齊。

    且言臨海郡,兼話武陵溪。

     異壤風煙絕,空山岩徑迷。

    如何際朝野,從此待金閨。

     ※卷49_47【西江夜行】 張九齡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卷49_48【南還湘水言懷】 張九齡 拙宦今何有,勞歌念不成。

    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歸去田園老,倘來軒冕輕。

    江間稻正熟,林裡桂初榮。

     魚意思在藻,鹿心懷食蘋。

    時哉苟不達,取樂遂吾情。

     ※卷49_49【商洛山行懷古】 張九齡 園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陳迹向千古,荒途始一過。

     碩人久淪謝,喬木自森羅。

    故事昔嘗覽,遺風今豈訛。

     泌泉空活活,樵臾獨皤皤。

    是處清晖滿,從中幽興多。

     長懷赤松意,複憶紫芝歌。

    避世辭軒冕,逢時解薜蘿。

     盛明今在運,吾道竟如何。

     ※卷49_50【南還以詩代書贈京師舊僚】 張九齡 薄宦晨昏阙,尊尊義取斯。

    窮愁年貌改,寂曆爾胡為。

     不谄詞多忤,無容禮益卑。

    微生尚何有,遠迹固其宜。

     思擾梁山曲,情遙越鳥枝。

    故園從海上,良友邈天涯。

     雲雨歎一别,川原勞載馳。

    上慚伯樂顧,中負叔牙知。

     去國誠寥落,經途弊險巇。

    歲逢霜雪苦,林屬蕙蘭萎。

     欲贈幽芳歇,行悲舊賞移。

    一從關作限,兩見月成規。

     苒苒窮年籥,行行盡路岐。

    征鞍稅北渚,歸帆指南垂。

     樹晚猶蔥蒨,江寒尚渺瀰。

    土風從楚别,山水入湘奇。

     石濑相奔觸,煙林更蔽虧。

    層崖夾洞浦,輕舸泛澄漪。

     松筱行皆傍,禽魚動辄随。

    惜哉邊地隔,不與故人窺。

     疇昔陪鹓鹭,朝陽振羽儀。

    來音雖寂寞,接景每逶迤。

     朝罷冥塵事,賓來話酒卮。

    邀歡逐芳草,結興選華池。

     及此風成歎,何時霧可披。

    自憐無用者,誰念有情離。

     望美音容闊,懷賢夢想疲。

    因聲達霄漢,持拙守東陂。

     ※卷49_51【初發道中贈王司馬兼寄諸公】 張九齡 昔歲嘗陳力,中年退屏居。

    承顔方弄鳥,放性或觀魚。

     曾是安疵拙,誠非議卷舒。

    林園事益簡,煙月賞恒馀。

     不意栖愚谷,無階奉诏書。

    湛恩均大造,弱植愧空虛。

     肅命趨仙阙,僑裝撫傳車。

    念行開祖帳,憐别降題輿。

     誰謂風期許,叨延禮數殊。

    義沾投分末,情及解攜初。

     追餞扶江介,光輝燭裡闾。

    子雲應寂寞,公叔為吹噓。

     景物春來異,音容日向疏。

    川原行稍穩,鐘鼓聽猶徐。

     林隔王公舉,雲迷班氏廬。

    戀親唯委咽,思德更躊躇。

     徇義當由此,懷安乃阙如。

    願酬明主惠,行矣豈徒欤。

     ※卷49_52【自始興溪夜上赴嶺】 張九齡 嘗蓄名山意,茲為世網牽。

    征途屢及此,初服已非然。

     日落青岩際,溪行綠筱邊。

    去舟乘月後,歸鳥息人前。

     數曲迷幽嶂,連圻觸暗泉。

    深林風緒結,遙夜客情懸。

     非梗胡為泛,無膏亦自煎。

    不知于役者,相樂在何年。

     ※卷49_53【當塗界寄裴宣州】 張九齡 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

    如何分虎竹,相與間山川。

     章绶胡為者,形骸非自然。

    含情津渡闊,倚望脰空延。

     遠近聞佳政,平生仰大賢。

    推心徒有屬,會面良無緣。

     目夕遵前渚,江村投暮煙。

    念行祗意默,懷遠豈言宣。

     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卷49_54【郡中每晨興辄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唳雲路甚和樂焉,予愧獨處江城,常目送此,意有所羨,遂賦以詩】 張九齡 雲間有數鶴,撫翼意無違。

    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歡呼良自适,羅列好相依。

    遠集長江靜,高翔衆鳥稀。

     豈煩仙子馭,何畏野人機。

    卻念乘軒者,拘留不得飛。

     ※卷49_55【和裴侍中承恩拜掃旋辔途中有懷,寄州縣官僚鄉國親故(後缺)】 張九齡 嵩嶽神惟降,汾川鼎氣雄。

    生才作霖雨,繼代有清通。

     天下稱賢相,朝端挹至公。

    自家來佐國,移孝入為忠。

     霜露多前感,丘園想舊風。

    扈巡過晉北,問俗到河東。

     便道恩華降,還鄉禮教崇。

    野尊延故老,朝服見兒童。

     ※卷49_56【和姚令公哭李尚書乂】 張九齡 貴賤雖殊等,平生竊下風。

    雲泥勢已絕,山海納還通。

     忽歎登龍者,翻将吊鶴同。

    琴詩猶可托,劍履獨成空。

     疇昔嘗論禮,興言每匪躬。

    人思崔琰議,朝掩祭遵公。

     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

    天文虛北鬥,人事罷南宮。

     上宰既傷舊,下流彌感衷。

    無恩報國士,徒欲問玄穹。

     ※卷49_57【奉和聖制經函谷關作】 張九齡 函谷雖雲險,黃河已複清。

    聖心無所隔,空此置關城。

     ※卷49_58【奉和聖制度潼關口号】 張九齡 嶙嶙故城壘,荒涼空戍樓。

    在德不在險,方知王道休。

     ※卷49_59【答太常靳博士見贈一絕】 張九齡 上苑春先入,中園花盡開。

    唯馀幽徑草,尚待日光催。

     ※卷49_60【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張九齡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複歎誰家子。

     東望何悠悠,西來晝夜流。

    歲月既如此,為心那不愁。

     ※卷49_61【賦得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複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卷49_62【答陸澧】 張九齡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