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63.大刀落下

首頁
    買活963.大刀落下 熱鬧地議論一番,又去看六姐的批注,叫拿着書的人讀出來,那人面色有些古怪,猶豫再,才讀道,“純純有病——這個不是我自己加的啊!六姐就是這麽寫的!” “啊?” “這……” “????” 倘若是那種文绉绉又千篇一律的贊頌,大家倒也不詫異了,因為所有類似的批注故事,批注大抵都是如此無聊的,哪怕就是馮老龍出的話本子,最後的點評也有點矯揉造作的感覺,這會兒突然來了個‘有病’,搞的大家都有點踏空了的感覺,前面還加了‘純純’兩個字,這就更難理解了,有人便道,“啊?這?這別不是印錯了吧?還是說這二十四孝圖的作者叫‘純純’?” 皇帝出書,不算是什麽多稀奇的事,或者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普及,歷來凡是有些要強的皇帝,登基之後,大緻把朝局歸攏之後,便都會示意翰林院編纂文集,以自己的名義出版,作為自己雅好文學、善事教化的政績。

     把附庸風雅的後妃也一起計算在內的話,本朝的帝後基本沒有一任是不出書的,就算是當今這一朝,眼看着就是末代了,到底也出了幾部書,隻是多為特科的教科書,而且其中抄襲買地的部分很多,有些學科完全就是照搬後加以增減,用皇帝的名義出書罷了。

    還有一本講述管理學和算學的論文集,在民間也有些名氣,被叫做《王妃冊子》——是如今已經出宮的王良妃所寫的,雖然是離婚後出版,但民間哪裏在乎這個,依舊叫她王妃娘娘,還把她和皇帝看成是一家人。

     當然了,對于百姓來說,這些書本,他們是完全用不上的,隻是聽說而已。

    日常中比較多接觸的,還是各種勸善冊子,這也是如今民間話本冊子的一大品類,自有其廣泛的受衆,而且因為僧道也愛印出來到處分送,傳播得特別廣,他們還愛在佛道經文中參雜一些皇帝文集的內容,算是自己的護身符,且也有一些人是迷信皇帝身份的,看到這樣的內容,也愛留下來,因此也能多讀一些他們自己的經文。

     再加上皇帝的文集,在各種官府印文發放的活動中是經常占據主角的,譬如祖宗所出的《孝順事實》、《為善陰骘》,就一直到現在都在書鋪中占據有一定的份額,民間對此也并不陌生,聽說《醒世菜根譚》有六姐的批注,還以為都和這兩本書是一樣的行事,講述一個故事,之後有皇帝的批語和論斷——還有人笑談,買地的試卷中,語文科裏‘概括中心思想’這個考點,其實就和這種勸善書裏的批注是一樣的! 可笑這幫粗人,沒人真正看過《菜根譚》,隻是因為前面加了醒世兩個字,又有批注,還以為菜根譚也是這樣的勸善故事集子,六姐對此加以批注,分析其中的道理,便是‘醒世’兩個字的來由。

    這樣想當然地猜測了一番,便亂哄哄翻開扉頁,看了序言,先是一喜:“是白話文,有拼音标注!” 這個大家都答不上來了,那人又讀下去道,“以邏輯來說,這是虐待兒童與謀殺未遂,該故事作為孝道故事傳揚屬于作者腦子不清楚,未能明白原作者的深意,繼母在不提供充足預算購買活魚的前提下,要求食用活魚,有誘導兒童處于危險之中的強烈嫌疑。

    兒童不論是前往河流自行捕魚還是在無錢的情況下前往市場偷竊,都将使自己身處危險環境。

    這故事流傳的目的如果是渲染并攻擊繼母的不慈,使其在家中惴惴難安不敢鬧事還情有可原,用來宣揚王祥的孝順屬于純純有病行為。

    ” 知道這兩點,便根本懶得再細讀序言了,又翻了幾頁,把目錄跳掉,先看了第一個故事,大聲讀道:“卧冰求鯉——噫!這是二十四孝圖哩!” “嗐!老生常談的東西!二哥你別不是被那劉營給捉弄了!” “且看看畫圖,這畫圖倒很精美,是買地的版畫!看那線多密,色彩倒分明的!” 大家擠着看,個人看個人的,注意到的點都不同,也有人看了一眼圖,就大聲去讀下頭的白話故事了——這《二十四孝圖》,在民間是非常廣泛流行的,而且必須帶上後頭的‘圖’,單單是其中的故事文字,流傳得遠沒有圖畫這麽廣,因為二十四孝圖行刊之時就是帶圖的,而且是民間各種建築最不會出錯的壁畫、雕刻題材,就像是佛龛一樣,這有錢人家修廟也好,自家畫個彩牆、雕個照壁也罷,凡是有不知道弄什麽的,那就來個二十四孝,絕對不會出錯,而且工匠也一定是對的,你要來個佛經的本生故事,人家可能還不知道是什麽,刻都沒法刻,但二十四孝——這就和北方館子裏的蒸餃一樣,手拿把掐、叱咤立辦,完全就不是個事兒。

     因此,隻要是去過寺廟,二十四孝圖多數都是看過的,四個字的圖畫名肯定都能知道,望文生義也猜得到一些內容,但真正要說故事,還是在這本書上完全看到白話文的版本,這樣的人也不少,聽到故事的內容,還有驚呼嘆息的:這卧冰求鯉,講的是有一個高官叫王祥,年幼時母親去世,繼母進讒言,因此父親對他也并不喜愛。

    但這人依然對父母十分孝順,有一次繼母天寒地凍時生病了,想吃活魚,王祥便解衣卧在冰上,想要用體溫融化冰塊,後來冰塊突然裂開,兩條鯉魚跳了出來,繼母食用後果然痊愈——頗有一些人還不知道這王祥是為繼母求魚,這時候都道,“原來如此,這要是親媽,如何舍得這般為難孩子!” “這話怎麽能這樣說呢!”也有人試着想辯駁,但怎麽都找不出新的道理來,很顯然在完全理解對方的觀點之前,想要反駁也很難,急得結結巴巴,隻能重複着這句話,“不能這樣說的!” 魯老二倒是聽得興緻盎然的,哈哈笑道,“有些意思啊,讀呗!要有那犯忌諱的話咱們就小點聲——這反正是劉營的書!俺們不也在南下嗎?” 也是……這都走到彭城,聽那劉營的意思,便算是買地的地盤了,這書既然敢在彭城賣,他們讀得小心點應該也沒什麽…… 看戲也難得,多日沒聽說書、讀報,新鮮故事的誘惑力太大了,又有劉營長做靠山,一幫人戰戰兢兢、猶猶豫豫,卻又還是忍不住還是重新掏出書本,但這一次朗讀聲音很小,衆人都是屏息凝神側耳聆聽,才能聽得明白:前面的小故事大緻都來源于《二十四孝圖》,而且多是貶低挑刺的,很少有肯定的态度,還有一些言語莫名其妙,說不出貶低還是褒揚,很難懂其中的意思。

    比如說《扼虎救父》,評語有一段話就有點費解,說是:人和人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我曾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掐住了一隻老虎的脖子…… 說是貶低不像,但細品又有點陰陽怪氣的意思,之後的段落還好懂一些,大緻是說老虎的脖子的确是身上相對脆弱的地方,但絕不可能被一個少年的虎口環住,不要因為看到這個故事就誤以為自己也能掐死老虎,建議還是采取滑鏟好些,可以直接滑鏟進老虎嘴裏……這裏為什麽會有個滑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雖然之後也肯定了楊香為了保護父親奮勇鬥争的精神,但總覺得這評語有點不正經…… “啊……這……” ‘純純有病’,再出現一次之後,其意思大家大概是理解了,不至于在書裏去找純純這個人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拗口的表達,大家也能勉強明白六姐的意思,但這份批注依然讓大家全都陷入了沉默,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就連朗誦者都有點發虛,清了清嗓子讀道,“初編者将這個故事納入二十四孝,存在歪曲故事原義的嫌疑。

    本故事對活死人的啓發意義應當在于一點:孩子有權利勇于對父母的不合理要求說不。

    你說要吃魚,我還想要個慈愛的母親呢,咱們誰也不能如意,這不是滿公平……啊?” “啊?”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覺得非常的不對味了——雖然他們也未必就對卧冰求鯉的故事多麽的推崇,真要細說的話,也覺得王祥為繼母這樣做實在不值得,這要不是感動了上蒼,寒冬臘月的,小孩卧在冰上這不是找死嗎?但……但,怎麽說呢?‘孝’這個事,在這幫北面百姓的生活中實在是太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了,哪怕有些圍繞它的産物不是那麽合理,但看到一國的軍主,這樣肆意且公然地攻擊着孝順之道,還是讓他們感到非常的陌生和不适。

    好像生活中天經地義的道理被颠覆了一樣,什麽叫做‘孩子有權利對父母的不合理要求說不’?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孩子倘若還能駁回父母的意,那麽費力巴哈地生孩子養孩子,為他們操勞又算什麽? 雖說這些人家平時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