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神女像
暮色四合,迎着夕陽而走,撞見河邊上點點燈火,狀似花燈。
竺葉小跑過去,她沖長渡招手:“快看!這兒有放花燈的!”
離近一看,竺葉才發覺原不是花燈,僅是河邊插着兩排麻杆,麻杆上浸油,又點了火,遠遠一瞧,狀似燈火罷了。
她頓時頗感驚奇。
“放燈,乃是一種喪葬風俗。
喪家出殡的時候,傳說鬼最喜歡吃油,便以麻杆浸油,點燃插放,以向沿途的許多野鬼行賄,隻求關照即将入土的死者的靈魂。
”
還沒等來竺葉不走心的誇獎,身後便傳來和善又蒼老的聲音:“小兄弟竟知放燈這一習俗,難不成也是我們靈安鎮人?”
是個老人,頭發花白,中等身材。
皺紋滿面,尤其唇角眼邊溝壑深重,是常笑者才有的面相,一眼望過去慈眉善目,精神矍铄。
“不才…雲浮鎮人,放燈習俗于書中得來。
”
老人點頭道:“原是如此,倒是老朽自以然了。
”
他話音落地時。
不遠處山丘上悲樂聲響起,人群哭天喊地,冥錢一落,棺椁一合,葬入土中,親者悲痛跪地,扶棺而哭。
一時間,這丘山凄凄悲聲,連鳥雀都駐足下來,停了鳴叫。
不多時,幾個壯漢攙扶着親者顫巍巍離開丘山,往那竹山深處所去,餘者則四散開,跟在其後,有一身量稍高的少年人快步而來,沖老人便道:“海爺爺,我剛才還說,怎麽沒找到你,原是在這兒。
”
他又疑惑的看向長渡竺葉:“這兩位是?”
幾番交談下來。
兩人得知這兒是靈安鎮竹月村。
而這老人名叫林海,早年喪妻,無兒無女,此後便不再娶續弦,中年撿了個孤兒,便是這少年林儒。
林海因秀才功名,在村裏學堂教書,勉強維持祖孫兩人溫飽。
竺葉捂住急促響着的八角鈴铛,她容色清豔,酒窩淺淺,笑起來乖巧又軟綿,看起來似是和善又容易親近的鄰家妹妹。
少年慕艾,哪兒見過這般秀麗的女郎,林儒一瞧見竺葉,便羞紅了臉。
竺葉湊到他身邊,眉眼彎彎,似同他閑聊道:“林儒哥哥,初來乍到,不知你們竹月村可有什麽有趣好玩之處?”
林儒被她說得羞紅了臉,撓了撓頭,勉強壓着自己的聲音,絞盡腦汁的想着,盡量用官話同她說。
竹月村雖屬靈安鎮管轄,卻位于竹山深處。
竹山,顧名思義,山上處處都是青翠竹君,因小路兩旁檀竹傾斜遮住陽光,觸目所及,便是滿目綠意,拾階而上,踩過浮橋,便瞧着了那隐藏在竹山深處的炊煙袅袅、白牆灰瓦。
林儒見竺葉眉目含笑,和善乖巧,更是恨不得把所知所覺一股腦的說出來。
因山清水秀之故,竹月村人天資聰穎,秀才衆多,進士舉人也不少,近年來更是出了位儀表堂堂的探花郎。
林儒說到這探花郎時,卻見竺葉頻頻點頭的模樣,私心下,将這俊秀異常的探花郎含糊一提——也不是同煜哥關系不好,主要是就連天家的郡主見了煜哥,都想嫁給煜哥,若這乖巧女郎見了煜哥,非卿不嫁,豈不是平白傷一個姑娘家的心嘛?
說到這兒,他忽覺脖頸有些涼,擡眼一瞧,隻見跟在竺葉女郎旁邊的少年微垂了下眼簾。
林儒也沒想太多,又開始無甚邏輯的說着。
靈安鎮上多廟,神女廟是一奇景,鎮人多拜,管文曲星的廟最為靈驗,誰家兒郎參加春闱,必要焚香沐浴,先拜個幾天,以表誠心。
竹山上有一雅亭,透過亭閣,可一攬竹月村風光。
村民多喜石雕,雕刻手藝活靈活現,竹山南頭就有幾座石雕,據說是很久以前文人留下的痕跡。
他天南地北的都說上一遍,說話間,總用手揉鼻。
竺葉發現他大拇指的位置有顆黑痣。
又說,他今年肯定也能考上秀才的——這吹牛皮的能力占了大多。
林儒說到此,揉了揉鼻子有些心虛,望了望走在前面的林海,小聲同竺葉說:“其實,我也不太想讀書。
”
他眼睛發亮,握着拳頭:“我要當大英雄!”
竺葉依舊笑意盎然。
走過一竹林,旁邊豎着個岩石,石頭上面雕刻着“竹月村”三字。
這林儒少年已經開始講這石雕的來歷。
竺葉隐隐有些不耐。
但果然不出她所料,越是靠近這竹月村,八角鈴铛就越是發出急促的聲響。
這聲響不是僅針對一個人,而是針對整個村子。
圍在村口的村民瞧見林海家的帶回來兩個外鄉人,沒有防備和警惕,竟是滿臉熱情的圍了上來。
一個瞅了瞅竺葉:“這小姑娘生得貌若春花,笑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