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06章 骑兵的命运,在你们身上

首頁
    “将軍,我軍圍攻百人秦騎,久攻不下,陷入了苦戰之中,齊軍有呈合圍之勢,一旦等到秦軍主力返回……” “鳴金收兵!” 龐煖果斷下達命令,還沒有聽斥候把話說完,他就知道後面的話不用說了。

     這一場,趙軍輸了。

     數千人的精銳騎兵,圍攻百人秦軍,久戰不下,其中定有貓膩。

     再繼續攻打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

     更換目标的話,趙軍沒能一舉拿下遠少于自己的敵人,士氣受損,并不是明智的選擇。

     除非,有一個觸之即潰的目标,幫助趙軍重拾信心,而這是不可能的。

     咣咣咣! 金屬碰撞,産生的尖銳刺耳聲,不似戰鼓那般蕩漾着沖向戰場,而是如同一根筆直的利刺,目标明确地插向戰場上的趙軍。

     撤退的信号傳出,即便是他們下一刻就能攻克敵軍,也要遵守戰場規則,軍令如山,立刻撤退不能有任何耽擱延誤。

     久攻不下的趙軍,已然有些憤怒,憤怒中更是夾雜着複雜的沮喪。

     這份沮喪,使得他們每次進攻,都會矛盾,既希望攻滅秦軍,又覺得進攻會失敗。

     因此,聽到撤退信号後,所有的趙軍都松了一口氣。

     勝負是将軍們考慮的事情,他們隻需要考慮是否可以活着離開現場,最好能夠帶着一些軍功,有了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畢竟,這天下能把軍功一絲不差地送到士兵手上,除了秦國,就沒有第二個諸侯國了。

     …… “趙軍這是要撤,将軍快下令攔住他們。

    ” 王贲默默注視着,戰場上的所有風吹草動,他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誇張一點說,有個趙軍砍了某個秦兵幾劍後,反震力震的他短劍脫手,被騰出手的秦兵一斧頭劈開腦袋,王贲都一清二楚。

     “千裡眼”放大了細節,王贲可以固定看一個人,事實上這是很困難的,他是戰場外的觀衆,又不完全是觀衆,無法放棄整個戰局,隻看一個人。

     多少劍是他估出來的,一斧開顱,是親眼所見。

     “擂鼓進軍!” 王贲陡然一聲高喊,把身後的數人吓了一跳,聲音一直都很平靜,忽然變得很有感染力。

     刹那失神後,他們反應過來,想明白王贲的意圖。

     一直壓制着秦軍,始終沒有擂鼓助威,就連趙軍擂鼓進軍的時候,秦軍也是保持被動應對,小心謹慎的姿态。

     硬撐到趙軍撤退,士氣落下去。

     這個時候,王贲下令擂鼓進軍,隻要鼓聲響起,戰場上的秦軍士氣高漲,面對士氣回落的趙軍,就會形成單方面的碾壓之姿。

     氣勢上,秦軍獲勝,已然沒有懸念。

     事實上,秦軍能不能獲勝,還要看接下來的最後搏殺。

     面對撤退的敵軍,既不能逼迫太甚,引發他們殊死搏鬥,也不能過于寬松,錯失收割戰果的時機。

     山峰上的龐煖,視線不再受阻後,再度俯瞰整個戰場,就好像是營帳中的軍事地圖,全模全樣地複刻在戰場上。

     每一處,他都熟悉到了極緻。

     秦軍速度變快,以及那支不足百人的騎兵,行動起來,主動陷入與趙軍的戰鬥當中,足足攔住了數倍于己的敵人。

     他們的行動,處處透着詭異。

     無論是一開始的靜止不動,等到趙軍陷入包圍後的,上前收割,還是陷入包圍,硬抗趙軍主力的射擊與搏殺,以及鳴金收兵後,主動追上來糾纏不休。

     每一個動作裡面,都透露着讓龐煖後知後覺的不安。

     這年輕人,有點陰謀詭計,全用在了這裡。

     誰說他是馬夫? 一招閑棋,看上去沒有什麼作用的百人小隊,竟然成為整個戰場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環。

     由毫不起眼,到吸引趙軍注意,再到主動深陷包圍,一切就是設計好的。

     龐煖不明白秦軍的那位年輕主将到底想要做什麼,在搞不清楚那百人小隊具體情況之前,同樣不能理解趙軍為何會在此受挫。

     但,經驗告訴他,這個時候所有的疑惑,都會在戰鬥結束後,透過事實得到解答。

     當下,不是搞清楚疑惑的時候,及時撤退,避免陷入更大的危機,才是正事。

     即便是這一場輸給對方三座城池,也要及時撤退,遠離秦軍設下的圈套。

     隻要距離足夠遠,再多的圈套,也套不住圈外人。

     撤退的命令已經下達,龐煖人在場外,隻能把希望寄托在戰場上的将士們。

     本就渾濁的目光,在這一刻變得更加幽暗深邃,随着趙軍旗幟移動,他那一顆早就曆經無數風霜,堅毅不拔的強大心髒,也時不時地猛然揪在一起。

     成片的士卒留下斷後,他們把追上來的那支秦軍騎兵小隊圍起來,擋在後面。

     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着面臨敵人時的無畏,更有即将與強大對手交鋒的踴躍,以及對即将到來命運的坦率和豁達。

     王贲無法理解。

     據傳,趙國的軍功,從來都不會完好無損地送到立功者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麼這些留下來斷後的人,是為了什麼? 若僅僅是服從命令,倒也用不着如此悲壯。

     看着試圖在大軍撤退的過程中,對追擊的秦軍發起沖鋒的斷後趙軍。

     他們成為了戰場上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王贲想不明白,他們在追尋什麼,或許是天生血性,在戰場上從不畏懼,一聲令下,有進無退;或許是義氣當頭,他們不是在為吞軍功的将領斷後,是為了并肩戰鬥的戰友們,以己換人,義之所在。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這一刻,王贲腦海中的這句話,忽然就具象化了。

     稱贊他們的精神,敬重他們的沖鋒,共情他們的悲歌。

     然而,王贲不會就此撤兵,戰場上不需要,也不允許個人感情作祟。

     作為獲人敬重的對手,王贲會在戰後打掃戰場的時候,讓他們入土為安。

     但也僅此而已。

     “準備第三場吧,趙軍鳴金收兵,第二場大局已定。

    ” 王贲收回“千裡眼”。

     戰場上的趙軍,隻剩下一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