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35.建新大喜

首頁
    買活935.建新大喜 等臺風結束了,北部急凍,苦葉島的渡口随之關閉,那良月號也就沒有繼續北上的必要了,船員于是往南洋跑了小半年的來回,等到預算中苦葉島渡口開放的日期臨近,這才動身北上,剛好就在渡口接上了周老七兩人,往蝦夷地過來,也就是說,周老七這一趟陸路等于是白走了,他如果在雲縣等待,到達蝦夷地的時間也是差不多的。

     “可不白走,要不走這一趟,哪來這麽喜人的大媳婦兒呢!” 話題每每說到這裏,大家就要拿這對小夫妻取笑,因為這段姻緣說起來真是千裏姻緣一線牽,而且馬翠英口快,很早就把來龍去脈,能倒騰的都倒騰出來了——“他第一次聽到炮響,吓得跌倒了(總算知道藏住自己的違規操作),俺爹娘過意不去,就讓他在家裏養傷,別人都住在學校裏,就他住我們家裏,我也常去照看。

    後來他好了,俺爹就問他還想不想住家裏,他說都可以,服從安排,俺爹就說,也不是不能住,但要住下去就得有個說法,不然,俺們兩個孤男寡女老在一扇窗前說話,被人看去了也不是事,他就請人登門來提親……” 這樣的事情,一向是大家喜聞樂見并且愛好打趣的,馬翠英一開始還有點不好意思,後來破罐子破摔,別人這一說,她就點頭,“嗯,說得對!是這個理!這都是六姐慈恩保佑,神機妙算,照顧到了我和老七的姻緣,六姐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一邊說,還要一邊組織大家來贊美六姐,讓六姐也保佑她們的姻緣,她這麽大方,倒搞得衆人不好意思起來,這些女水手泰半都是單身,雖然走南闖北,歷練得大大咧咧,打趣別人是無所顧忌的,甚至受了一些旁人的葷話回擊,也能笑嘻嘻若無其事,但真要一本正經地求姻緣,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于是在這件事上,都被馬翠英折服,公認她最豁得出去,“成親了就是狠!比俺們還賴!” “小心點,小心點,船要靠岸了!手裏東西都穩着點啊,小心颠簸——” “這就是蝦夷地了麽?瞧着挺有模有樣的呀,好像比建新還繁華些呢!老七你來看啊,碼頭全是水泥路!” “那是,蝦夷地真不差的,別的不說,物資可是要比建新豐富——這就在海邊呢嗎,上了岸就是城了,運建材多方便那,再說,人家李城主那也是有備而來,本來就是有名的富豪來着,肯定比戰敗的女金人身家要豐厚得多啊!” 站在船頭眺望城口的周老七,還沒和妻子搭話呢,肩上搭了厚繩圈的水手,剛好從他們身後經過的,便随意地拍了一下馬翠英的後背,和她開起了玩笑,“怎麽樣,翠英妹子,開眼了吧!你瞧那城牆,那高大的,肯定比你想得要好得多!蝦夷地的日子可不比你們開原差多少!” 馬翠英不甘示弱,也反拍回去一掌,兩人打鬧了一會,她才問道,“你扛這麽重的繩子呢?我幫你一把?” 也是因為如此,馬翠英一下就和這些女水手們打成一片了,眼看這會兒船隻到港,就要分離,這些小姐妹們還頗有些不舍呢,約定了幾個月之後,深秋再見,那水手英惠還笑嘻嘻地對馬翠英道,“若是老七手腳快,到時候你懷孕了,就搭我們的船回開原去養胎,等做完月子開春了再過來,開原的醫院比蝦夷地的好,其餘條件倒是都差不多。

    ” “不用!你這小身闆能幫什麽!歇着去吧,這本來就是我幹的活。

    ” “嘿,你說你這人,大家都是能幹苦活的姑娘,我下地幹的農活可不比你輕省,我這身闆怎麽就小了,英惠你站住,把繩子放下,我來——” “行了行了,別鬧騰了,人家當班呢。

    ” 周老七不得不把妻子拉回身邊,制止她繼續和女水手們鬧騰——不得不說,雖然建新的風氣也相當開明,但馬翠英的确是在苦葉島渡口上岸之後,發現前來的是一艘女船員為主的遠洋船隻,這才重新活潑歡騰起來的。

    這些女船員,和敘州、建新、敏朝的女性,做派上截然不同,雖然馬翠英和這些女人也不是無法相處,但很顯然,在她已經非常熟悉的買地女娘環境裏,她才是最活潑自在的。

     這不是,上船沒有兩三天,雙方就已經徹底混熟了,姐姐妹妹地叫了起來,甚至還感嘆起了命運的奇妙:這艘船其實就是周老七原本預訂要等的那一艘,當時周老七錯過了上一艘船,可能要在雲縣等待數月,衙門便安排他往陸路周折,這一走大半年的功夫,沒想到最後到達苦葉島渡口的時候,登上的就是原本定了要往蝦夷地走的‘良月號’,在周老七等人因天氣滞留參園的時候,良月號也因為秋末臺風,耽擱了北上,走到武林就被迫折返。

     這肯定是知道的,因為虎主任和烏雲其其格有兒女,雖然兩人分開了,但兒女會給母親捎帶東西問好,他們自然知道,南邊華夏地區的買地,是和天堂一樣的好地方,隻是,因為自己的日子也還算好過,往年也就走了鞑靼人的草原,到邊市去做做買賣,見識一番罷了。

    布裏亞特地區也開始逐漸地流傳起了買地的嘎啦吧故事,他們嘴巴裏也念叨起了遠在東南炎熱海邊的‘六姐布爾紅’…… 正是因為這樣的貿易關系,讓布裏亞特人對哥薩克騎兵充滿了反感,從未降低過反抗的意願——如果□□是他們從來沒見過,沒聽說過的東西,或許還有人會認為這是哥薩克騎兵得到了神眷的證據,認為鞑靼人要聽從他們的統帥。

    可他們都是和延綏做過買賣的人了,他們有見識,部落裏有人在邊市見到過火铳,甚至還有比火铳更加神奇可怕的黑天使,這讓鞑靼人怎麽能服從這些哥薩克土匪?如果一樣要繳稅做農奴,那還不如去延綏! 因為布裏亞特人并不知道如今遼東的局勢變化,不知道建新也算是買地的一部分了,他們沒想着往東南來,還想着跋涉去延綏邊市找出路,即便知道延綏那裏,人口稠密,他們的草場恐怕不會太大,這樣的決心也依然是非常堅定的,而等到建新的騎兵一和他們接上頭,把建新的情況一傳說,當即就有不少生計艱難的家庭願意跟随他們南下—— 延綏更遠,人口更多,競争也更激烈,布裏亞特人知道,自己是不占優勢的,他們不會說漢語,而延綏那裏的鞑靼人已經把漢語當成自己的第一母語了,布裏亞特人過去以後自然要處處被人欺負,反而是建新,距離更近一些,而且地廣人稀,土壤也肥沃,語言相通,建新的老汗在鞑靼人中的評價也不錯……至少現在,他們願意接納被盤剝幾年後,吃飯都成問題的大量孤兒寡母,那麽布裏亞特人為什麽不來看看呢?! 就這樣,一個部落疲于天災和敵人的盤剝,急于解決這些非戰力的吃飯問題,不想讓族人餓死,一個部落非常渴望新鮮血液的加入,雙方簡直是一拍即合,自從建新的騎兵返回,陸陸續續,就有不少布裏亞特人沿着他們的馬蹄印成群結伴地搬遷了過來,更好笑的是,到後來居然連哥薩克寡婦都來了——說來也是可笑,這些哥薩克騎兵翻越烏拉爾山,自然是成族遷徙,而在北海要征服布裏亞特人,也少不了死傷,他們總不可能是數百人就管住了偌大的北海,在北海兩岸的各個據點,人數加在一起,數千人總是有的。

    可以想象,隻要死傷人數超過一成,就會有上百名寡婦,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必須立刻找到下一個人依附,否則,光靠她們自己,在北海畔是很難找到足夠的燃料和食物,讓她們能夠過冬的。

     馬翠英有點招架不住了,紅着臉說,“哪到哪,我和老七都說好了,別那麽快要——蝦夷地的醫院不成麽?你之前不還和我說,蝦夷地有一棟專門的醫院呢!” 說到三地的情況,沒有誰比這些常跑航線的水手更清楚了,英惠一路上也和兩人說了不少蝦夷地據點的事情,因點頭道,“蝦夷地是發展得不錯,醫院裏還有專門的醫生呢,但是那都是看啥的呀,凍傷、外傷專業,婦産科什麽的,肯定還得回開原去啊,蝦夷地和建新一樣,都是男人國,女人不多的!” “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