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活897五龍戲珠
別看萬州那邊鬧得不可開交,城外也是亂哄哄的,一會兒城裏又嚷着要發動民夫練軍守城,但百姓的日子也還要繼續,尤其是劉道婆平時拜訪的一些人家,大多都是有根底的,不比小民手停口停,受局勢影響很大,這些家庭并不怎麽擔心城中異動對自家的影響,甚至局勢越是動蕩,越盼着劉道婆這樣的三姑六婆登門
一方面,能帶給她們一些城裏城外的最新消息,另一方面則是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講講善惡有報的道理,再接受一些香油供奉銀子,增強自身的安全感局勢不是個人能把握得到的,在這樣莫測的世道下,想要保全自身,不就是隻能憑借着對因果的信仰嗎,平日裏的虔誠,此時就能化為自信了,這些信衆篤定自己因為虔誠,怎麽也比別人多了一分安全。
越是兵荒馬亂的時候,這些僧道就越能發財,青城山上的道觀,現在的香火都比平時鼎盛多了,哪怕在城外,也有很多大商人派人特意運送了供奉過去,除了換取心理上的安慰之外,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青城山畢竟是山地,易于把守,道士們平時在山中修行,也有些身手,又有信仰護身,受到亂兵滋擾的可能性較低,這時候多送些供奉,把家裏受寵的子女送到道觀去祈福清修一段時間,無疑也是為家裏留了個後手,城內無事則罷了,若是有事,至少還有一條血脈在外,不至于阖家都陷在了裏面。
這些道觀,眼睛都是瞧着宅院深深的大施主,中等人家乃至全百戶這樣的殷實小戶人家,則由城內外的大小道館庵堂盯着,彼此間倒也不是沒有争鋒,一條街上幾十戶人家,各有各的僧道走動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一戶人家裏,太太和小姐各有各的三姑六婆也正常。
至于說善信到底選擇和誰來往,這就是自己的事情了,三姑六婆為了搶香火,撕扯起來的都有不過,劉道婆雖然也就是這幾年間才在錦官城內活動起來的,但卻是順風順水,處處逢源,倒沒聽說有和誰争吵打架的事情。
她初來乍到,但卻善信雲集,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劉道婆總能弄到一些印刷精美,畫工生動的小冊子,多是佛經的本生故事、經變故事,也有二十四孝故事、道經上的神仙故事等等,雖然她是道婆,但在信仰上卻是不拘小節,兼收并蓄,這也符合大多數三姑六婆給人的一貫印象,反正隻要善信肯掏錢,他們什麽話都能接的住。
“幹娘這就回了”
“是呀,這就回了,幹娘,上回你還說給我帶的那本太子出遊本生故事圖呢我等了好久來着,花都盼謝了,幹娘也還是不來”
“這不就來了嗎,哎喲,我的小乖乖哎,忘了誰也不能忘了你的圖冊,這不是如今正打仗呢,到處都不安穩,幹娘這可是腿都跑細了,才給你找到了這麽一本你瞧,和我說的一模一樣吧這畫裏人不都說話嗎,小字都有拼音,精細着呢”
“我看看我看看還真是幹娘待我真好這荷包我也做了多半個月了,您瞧上頭用的可是好線,就是上回從您那倒騰的銀線,本就沒多少,這回都全用光了,就當是我孝敬您老人家的”
“哎喲,好閨女,”劉道婆滿面是笑,愛惜地摩挲着大姑娘的手,“幹娘哪裏受得起,你也要多愛惜眼睛才是,這刺繡傷眼着呢,書拿到了還是白天看,晚上別用眼了,得閑了多看看遠方,多揉揉眼角,大好的姑娘,可別落了個近視眼那就可惜了的”
這些小冊子的來路無疑是不怎麽正的很明顯那都是買地的畫工和畫風,買地的小人書,在錦官城也是有售賣的,而且價格不低,雙方的畫風完全一緻,而且這些繪畫故事比較特殊的點在于,圖中人物口邊會有白框,填寫臺詞,這也是買地小人書特有的表現。
至于說畫風中經常出現的所謂透視感,即在平面繪圖上,人物并非隻是呈現側面示人,大小一緻,而是猶如真實眼見一般,近大遠小,畫面感十足,非常生動這就更是買地特別的一種風格了,這和敏朝常見的老式畫風完全就不是一種,辨識度還是極高的。
當然了,雖然有鬼,但又不能說是完全不正,因為畫風的事情是不能拿來當證據的,至于說上頭的臺詞使用了拼音,這也無傷大雅,因為朝廷的特科也用的就是拼音,甚至還列入特科的考核呢,雖然沒有完全正身,但現在誰也不能說用拼音就是買地的本子。
再加上劉道婆搞來的這些小冊子,內容沒有絲毫問題,畫風也的确惹人喜愛,故事比一般壁畫還好懂得多了,就算是不識字的稚童,無須指點也能看個明白,那筆觸又遠勝從前僧道發放的畫冊那些畫冊和劉道婆的圖冊比起來,簡直就是簡筆畫了,是人是鬼都分不清,一樣的供奉,換回來的冊子都是不同,這種冊子在市面上要賣都能賣個兩百多文的,劉道婆時不時能弄來一本白送,這叫衆人如何不喜歡她
再還有一點好,就是她什麽供奉都收,富貴些的,送尺頭、香料,她也歡喜,普通人家就送幾斤菜油,劉道婆也笑臉相迎。
若是繡工好的女兒送了荷包,劉道婆下回來還倒送些絲線,若是全都折錢來說的話,一本書市價200文,荷包市價300文,絲線也要70、80文,她登門一次,不過拿走20多文而已,就算是家裏的老爺也實在不能說她黑心貪錢,倒覺得劉道婆是個難得一見的正派姑子,真正的清心寡欲、樸實無華,從不帶藥帶符,不擔心她們把人給拐帶壞了,因此并不禁她上門,有時還親自和她喝喝茶,聽聽她講經。
“哎,幹娘留下吃飯吧”
“不留了不留了,這不是還給镋钯街李家大姑奶奶送冊子去嗎這也是個好善兒聰明的,也是惦記着要看圖冊兒改明兒觀音誕辰,我帶她登門,咱們一道撿佛豆積積福,你們也多個姐妹平素裏多來往走動走動。
”
“好哇,對了,幹娘,您今日可去了全家姐姐那裏我倒是想去找她玩兒,上回見了面,覺得她極可親的,隻是畢竟隻見了一面,貿然登門多冒昧的。
”
劉道婆雖說急于回家,但面上卻是不露分毫,極是耐心地道,“她好着呢,也還記得你,常說兩家住到不遠,蠻好常來常往的,下回我們庵裏做小法事,你們恰好結伴來去,這麽一來二去的也就結交起來了”
“好好好便按幹娘說的辦,到時幹娘千萬來叫我,我們家雖艱難,但幾十斤香油還是供奉得起的”
說到這裏,鎮守太監王至孝王知禮王大珰的義子,被皇帝特意派到錦官城來,為的就是收拾蜀王,隻是沒想到他帶來的百把親信,在江上就出事淹死了數十人,故而王至孝隻能全盤依賴買活軍,談到錦官城的權貴,更是咬牙切齒,刻骨痛恨道,“隻要情報局肯出人,我這裏還有高手,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