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活895蜀王的底牌
當然了,這是聽起來還比較合乎道理的,還有些神神鬼鬼的傳言也是難免,譬如之前就有人傳說,吉王依托了潭州城龍脈,和買活軍在大江渡口展開了一場曠古絕今的大鬥法,最後卻是靠了一個小人物,偷運了買活軍歹毒的藥火入城,炸掉了龍脈鱗片,讓龍脈有缺,于是潭州城城防這才被迫,吉王當即也被反噬身死雲雲。
這些玄乎的傳說,全百戶是一個都不信的,他相信的隻有一點,那就是買活軍的藥火是真的好使,錦官城裏坐井觀天的達官貴人沒有感受,但他去過白帝城好幾次,滟滪堆的消失,讓全百戶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果要往玄乎了去說,他覺得買活軍對大江龍脈的侵蝕,那也是從他們的疏通航道就開始的,把江河風水都給改變了,還要建什麽水壩船閘,把水量都給把控了,這不是把兩大龍脈中的一條上了龍頭嗎這水壩要是給建起來了,他們不是江河之主,還有誰是呢
當然了,他不信這是不要緊的,隻要蜀王信就好了,全百戶不知道蜀王這裏接受到的都是什麽信息,譬如說他覺得最可怕的錦衣衛抄家說,蜀王有沒有聽到倘若聽到了,這就等于是在蜀王府和鎮守太監府這裏下刺,鎮守太監府的精兵不過是五百,現在要對上其餘人的兩千五,感覺也是勉強,倘若城中內鬥起來,那就真亂了。
因此,全百戶雖然認為這個結局好像是最合理的,但也絕不會多提,而是跪在地上,老老實實地行了禮,從鬥法說開始,敘述自己心中的疑窦,又把青渠村的變故說了出來。
“自從那一日以後,城外便亂起來了,百姓們都和中了邪術一樣,四處奔走潰逃,讓官兵的行動也越發不能如意似乎就是龍脈被抽取了真氣,顯露在外的表現”
“殿下是一城之主,坐鎮錦官城龍脈,隻怕也有所感應卻不知緣故,小人不才,也是擔憂情切,故而冒昧前來禀告。
那青渠村,又是流水潺潺之所,又有一個青字,應了錦官城龍脈所在青城山,恐怕恐怕其中的變故,也不是沒有來由呢”
“真是豈有此理京城到底在搞什麽是要再鬧出個靖難不成我看他們就是想削藩這人都到錦官城門下了,朝廷還一點動靜沒有,這是把人都當死人嗎那個誰,你過來,再把沿岸那些藩王的下落講一遍,已經好幾日了,可有什麽新消息”
“是是回殿下的話,已經派人去白帝城迎候了,信使應當很快這一兩日內就能返回,隻怕是這兩日城外太亂,耽擱住了”
“哼都是一幫不中用的東西”
還沒進屋,書房內便傳來了聲音尖細的呵斥,看來,全百戶得到的消息不錯,果然蜀王這幾日心情大壞,已經難以維持藩王應有的體統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敏朝各地的藩王,大約也從來都沒什麽體統可言的,別看朝廷諱莫如深,民間傳得可兇了,什麽父子聚麀、什麽美人皮肉為杯,反正,什麽荒淫無道的事情,落在藩王身上都是極其合理的,凡是藩王受封之所,百姓的呻吟抱怨更已成為一種常态。
然則,由于當年的靖難之役,導緻削藩也成為了一件很敏感的事,皇帝還是不怎麽願意過于約束藩王的行為,除了極其警惕他們造反的願望,随着朝代傳承往後,越來越少把他們封在富貴膏腴之地以外,藩王在封地的舉動,朝廷也是不太過問的。
這也就造成了大多數藩王天怒人怨的名聲,讓人很擔心改朝換代後他們的下場全百戶作為藩王治下的卑微軍官,對于買活軍那裏傳遞來的諸多消息中,本能地對延平郡王府的下場印象很深刻延平郡王父子及時逃走了不假,可留下來的宗室可沒好下場,殺的殺,苦役的苦役,聽說還找了個地位卑微,和下人一般的庶子,裝模作樣地搞了什麽改造反省,發表文章,把延平郡王的幾宗罪在報紙上說得清清楚楚。
他估摸着,蜀王就算再讨厭買活軍,大概也是看過這些報道的
聽他繪聲繪色,說起了青渠村的變故,蜀王一時都是聽住了,滿腔怒火抛到九霄雲外,急切問道,“還有此事這青渠村,離城近麽好、好歹毒的賊子,人還在夷陵沒有入川呢,神通就先漫過來了”
“千真萬确但茲事體大,還請大王派人再仔細驗看”
說起來,蜀王雖然極其厭惡買活軍,但倒是沒少用他們的東西聽說萬州、敘州方向,常常有奢物販賣過來,現在進了內院一看,才知道背後的大買家原來是蜀王府。
全百戶雖然低垂着頭,但眼神卻是靈活,四處亂看,先瞄到了上手四隻雕花外扒的紅木腳,便知道蜀王坐的大概是買地那裏産的沙發,這個東西售價高昂得很,倒也不是他區區一個百戶能買得起的,不過吃不起豬肉,守門時還沒見過豬跑麽
運貨進城時,綁在車廂頂上,倒是叫大家都看了個新鮮,據說坐起來柔軟發彈,越是胖子越能體會到支持身子的好處,一擡沙發,便要白銀近千兩哪怕蜀地富庶,這也是兩三個小戶人家所有家産的總和了,但蜀王府書房內就擺了兩擡這還隻是書房蜀王平日裏起居并不在此處,光是坐具一項,這裏就是多少錢出去了
錦官城這裏,一直有傳言,據說初代蜀王精通黃白之術,傳授了一卷鴻寶書,可以點鐵成金,從前全百戶當然是不信的,但進了王府,卻也不由得有些含糊起來倘若沒有異術,如何能這般豪富除了沙發之外,書房一角放的那人高的穿衣鏡、大座鐘哪個不是成百上千兩的奢物再一想到左護衛常年來軍饷不足,自己靠着喝兵血也不過是勉強溫飽,心中也不由得泛酸道,“王府炊金馔玉,半點好處也不肯分潤出來,若不是延平郡王前車之鑒,恐怕就是這一次,蜀王最多也就給個幾十兩銀子打發了。
”
他這話的确不假,蜀王最怕的就是買活軍處死沿路藩王,因此他非常積極地打探這些人的消息沿江一路往蜀地,藩王有遼、襄、荊、淮、吉、榮,都在買活軍的必經之路上,現在按道理,封地已經全部陷落。
對于這些藩王的下場,之前消息很亂,莫衷一是,什麽傳言都有。
有說在買活軍還沒來之前,就被亂民闖入府中,燒殺搶掠,阖家沒有幸免的,也有說事先逃去京城,被買活軍放了一馬的,更還有很驚悚的消息說是之前朝廷查抄逆黨,查到了藩王頭上,因他們私下資助那些京城逆黨,有意謀反,因此在買活軍還沒入城以前,就被錦衣衛直接查抄了,阖家都被鎖在王府裏,等買活軍一入城,立刻就開公審大會,該處死的處死,該送去苦役的就送去苦役,一個也沒能幸免
在他這裏,全百戶撈錢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錢而已,要說對于前途,他卻一向是沒有什麽主見的,迷迷糊糊、随波逐流而已,這筆銀子到手以後,要不要躲到青城山裏去,或者走得更遠一些,或者說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