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碩聽了謝統師的話,轉過身來,朝向衆人道:“諸位怕是早有耳聞吧?唐國秦王李世民骁勇善戰、無人能敵,薛氏父子就是敗在他的手下。
前車之鑒,不可不防,萬一李世民率兵來攻,請問誰人可以抵擋?”
……
梁碩與謝統師在朝堂上各執一詞,針鋒相對,大臣們也分成了兩派,各抒己見,吵嚷不休,誰也無法說服對方。
李軌聽着大臣們的争論,心中左右為難、猶豫不決。
他既舍不得皇位之尊,又怕落得個與薛仁杲相同的下場。
最終,李軌被吵得頭昏腦漲,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罷了,此事今日暫且擱置,待朕深思熟慮後再做定奪。
”
這場關于歸順與否的辯論,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争,在朝堂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李軌的猶豫與掙紮,也預示着西涼未來的命運将充滿變數。
李智雲抵達西涼城已經數日,對這座邊陲重鎮的複雜局勢有了初步的認知。
西涼朝廷内部的紛争,安興貴借由胞弟之口探聽得一清二楚,随後又詳盡地向李智雲轉述。
鑒于李軌舉棋不定,尚未作出決定,李智雲心想,不妨在此地多逗留些時日,耐心地等待,直至他做出最終的抉擇。
見李智雲久居驿館或許會感到煩悶,安興貴便提議陪他到城中走走。
李智雲亦有此意,便欣然應允。
于是,他帶着張正、蔡虎和英姑,在安興貴的陪伴下,離開了驿館,踏上了西涼城的青石闆路。
一行人緩步前行,兩旁古樸陳舊的房屋,仿佛在訴說着這座古城的曆史滄桑。
街上車水馬龍,行人絡繹不絕,好一番繁華景象。
然而,在這繁華之中,李智雲卻看到了一幅很不協調的畫面。
隻見大街兩旁,出現了許多流離失所的災民,他們蓬頭垢面,衣衫褴褛,面帶饑色,眼中滿是絕望與無助。
許多人蜷縮在簡陋的帳篷裡,目光呆滞地注視着過往的行人,仿佛這世間的一切,都已與他們無關。
一群渾身污垢的孩童,更是可憐,他們追逐着行人,伸出髒兮兮的小手,讨要着銅錢,那瘦弱的身軀,在寒風中顫抖。
安興貴見李智雲眉頭緊鎖,連忙解釋道:“王爺,河西去年收成欠佳,許多地方都發生了饑荒,這些人大概是從外地逃難而來的災民。
”李智雲聞言,默默點頭,神色凝重,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
就在這時,那群讨錢的孩童看見了這一行衣裳光鮮的貴人,連忙圍了上來。
英姑心地善良,不待他們伸手讨要,便已掏出一把銅錢,輕輕灑落在地上。
孩童們見狀,紛紛争搶起來,趁着這個當口,一行人迅速離開了此地,繼續前行。
他們拐了幾個彎後,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
隻見街上忽然出現了許多裝載着石頭、木料的騾馬大車,車夫們揮鞭驅趕,塵土飛揚。
李智雲正覺得奇怪,英姑突然用手一指前方,驚道:“快看,那是什麼?”李智雲順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右前方,一座宏大的建築拔地而起,氣勢恢宏。
這座建築完全由堅硬的石頭砌築而成,基座部分寬大厚重,而頂部則狹窄尖銳,宛如一座金字塔,高約十幾丈,直插雲霄。
盡管尚未完工,但那雄偉的姿态,已足以令人震撼。
李智雲注意到,在“金字塔”的旁邊,同樣是大興土木,一片繁忙。
不待他詢問,安興貴已主動說道:“王爺,我聽修仁說,李軌聽信了胡巫的谶語,說天帝将派玉女降臨人間,所以他要修建玉女台,以迎接玉女的到來。
想必,這就是玉女台吧?”
李智雲聞言,心中暗自歎息。
他指着玉女台旁邊初現輪廓的房舍問道:“那些房屋是幹什麼用的?”安興貴看了一眼,答道:“聽說,那是為玉女修建的廟宇。
”李智雲默默地注視着眼前的一切,隻見整個工程浩大無比,工地上起碼有幾千人。
那些士兵和民夫,衣裳破舊、面黃肌瘦,顯然每天都承受着繁重的勞動。
他們的眼神中,既有疲憊,也有無奈,仿佛是在訴說着無盡的苦難。
李智雲眉頭緊鎖,緩緩道:“饑荒之年,如此大興土木,勞民傷财,實非明智之舉!”安興貴聞言,歎了口氣,道:“誰說不是呢?修建這座玉女台耗費巨大,涼國百姓苦不堪言。
可李軌這個人十分迷信,對胡巫的谶語深信不疑,沒人能夠勸阻他。
”衆人圍繞着正在興建的玉女台轉了一圈,然後才心情沉重地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