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九六章 争执不下

首頁
    翌日清晨,陽光溫柔地灑在大地上,李智雲在安修仁的陪同下,離開了驿館,踏上了前往梁府的路途。

    一路上,西涼城的景緻緩緩地展開,古樸的街巷、繁忙的市集,無不透露出這座邊陲之城的獨特韻味。

     兩人抵達梁府大門前,仆人進去通報後,梁碩親自迎了出來。

    李智雲擡眼望去,隻見他年約五旬,身形挺拔如松,雙目閃爍着睿智的光芒,令人一見難忘。

    安修仁為雙方作了介紹,盡管是初次謀面,但梁碩的臉上卻洋溢着真摯的笑容,态度溫文爾雅,令李智雲感到十分親切。

     梁碩熱情地引領他們進入客廳,雙方分賓主落座後,仆人奉上了香茗。

    李智雲輕輕地端起茶盞,細品一口,茶香四溢,仿佛也潤澤了他的心田。

    他放下茶盞,目光誠摯地望向梁碩,緩緩開口道:“梁大人,李軌日前遣使至長安,表達了歸順大唐的意願。

    因此,本王奉皇命出使西涼,旨在冊封李軌為涼王兼涼州總管。

    然而,抵達此地後才發現情況有變,令本王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故而今日特來拜訪梁大人,懇請賜教。

    ” 梁碩聞言,微微颔首道:“楚王有所不知,李軌派人送的那封信,正是在老夫的勸說下寫成的。

    不料他後來竟聽信奸臣讒言,登基稱帝,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此事讓老夫深感遺憾。

    不過,楚王請放心,老夫在李軌面前尚有幾分薄面,定當竭盡全力,勸其放棄帝号,接受大唐的封爵,以不負大唐天子的美意。

    ” 李智雲一聽心中大喜,連忙站起身來,拱手作揖,言辭懇切地:“梁大人深明大義,晚輩敬佩之至,請受晚輩一拜!”說罷,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以表達對梁碩的感激與尊重。

     梁碩見狀,連忙擺手制止道:“楚王殿下,千萬使不得,折煞老夫了,快請坐。

    ”然而,李智雲并未立即落座,而是從衣袖中取出一封密封完好的信件,雙手呈遞給對方:“梁大人,這是我阿爸寫給李軌的親筆信,還煩請大人代為轉交。

    ”梁碩雙手接過信件,鄭重地點了點頭:“楚王放心,老夫定當親手将此信交予李軌。

    ” 接下來,雙方又寒暄了幾句後,李智雲與安修仁起身告辭。

    梁碩親自送至大門外,目送他們遠去,直至背影消失在視線盡頭。

    随後,梁碩也離開了府邸,踏上了前往皇宮的路途,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勸說李軌。

     隋唐時的涼州城,是在漢晉姑臧城的基礎擴建加固而成,分宮城、皇城、外郭城,還有朱雀門、五鳳樓等着名地标,具有典型的都城格局。

    李軌的皇宮雖然比不上長安與洛陽,但也是氣勢恢宏。

    抵達皇宮後,内侍引領着梁碩走進一座内殿,隻見李軌正斜倚在一張軟榻上,神色悠然。

    梁碩上前跪拜行禮,李軌輕輕擡手,示意他起身說話。

     梁碩站起身來,拱手禀報道:“皇上,唐國天子派遣的使者已經到了,乃是唐國的楚王。

    他奉皇命前來冊封您為涼王兼涼州總管。

    此外,他還帶來了一封唐國天子的親筆信。

    ”說罷,他取出書信,雙手奉上。

     李軌接過書信撕開封口,将信箋取了出來,打開來一看,隻見上面寫道: 臣謹奉唐皇敕谕,緻書涼州都督李公麾下: 伏惟昊天眷佑,山河形勝。

    朕承高祖遺烈,膺符受命,每念西陲雄藩,賴公威德鎮撫,邊氓安堵,誠社稷之幹城也。

    前者公之近臣鄧曉入觐,觀其器宇軒昂,乃知龍淵之畔必有骊珠。

    今特遣犬子智雲赍紫泥丹诏,晉公涼王尊号,授涼州總管之钺,此非朕之私恩,實乃天命所歸。

     憶昔隴右煙塵,公執三尺劍廓清玉門,比之窦融保河西故事,何其壯哉!今既遣使輸誠,複獻河西輿圖,此等襟抱,豈不令班超投筆而歎,馬援據鞍而歌?朕當以麒麟閣繪公形貌,使後世知君臣相得之盛。

     昔漢武置酒泉郡,今公封涼王爵,異代同輝,當效衛霍開疆之志,共守絲路咽喉。

    來日克定中原,必以金匮盟書藏之宗廟,使李氏子孫永享茅土。

     犬子智雲,朕之喉舌也,公有所欲言,盡可委之。

    秋高馬肥之時,盼能親至長安,與公共獵昆明池畔,垂釣渭水之濱。

    天威咫尺,書不盡言,惟願山河帶砺,永結盟好。

     武德二年八月甲子 大唐皇帝淵親筆 李軌讀完之後,陷入了沉思,目光時而凝重,時而閃爍。

    片刻後,他擡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