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十五章 穩住,别慌

首頁
    郡守府裡的人忙了一天,一夜好夢。

     而樂韻通宵達旦地制符寶,于天色剛破曉時分也掐着點兒将最後一枚符寶刻箓完工,也有功夫坐在正殿靜聽商郡君念經文。

     聽商郡君念完了祈福經文,再次取出符紙和原料,上手畫符。

     一共畫了一百零八張符。

     當小蘿莉擱筆之際,東邊的金瞳也爬升至山尖,明燦燦的光輝從空中灑照下來,為大地渡了一層金光。

     在萬物盡情呼吸時,樂韻用新畫出來的符在大書案面上擺出了一個濃縮的鎮遠辟邪陣。

     符紙落定,再在每個方位的符紙上放置一枚符寶。

     于此,濃縮成微型版的鎮運辟邪陣真正的大功告成。

     符陣發着微光。

     陣擺好了,樂韻退後了兩步,對着桌面上的微型法陣念誦袪邪除晦的經文。

     誦了一篇經,工作完成。

     “搞定!”樂韻滿意地拍拍小手手,溜到後面的羅漢榻上坐着,另在榻前放置一張條案,搬出文房四寶,又一絲不苟地畫符。

     為了不影響鎮運辟邪陣,人必須呆在正殿,而且有些事不宜做,隻能畫畫符,刻刻符寶。

     就連畫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隻能畫驅邪誅煞類的符,自帶邪煞氣的符也是不能畫的,如黴運符、陰煞符等。

     樂韻把自己積攢的符分給了燕帥哥帶着防身,庫存不多,正好趁機為自己的庫存補充裝備。

     她在正殿一心一意地畫符,兩耳不聞窗外事。

     郡守府裡的衆官吏又一如既往地處理庶務,商氏家空閑的人和衆官吏家安排跑腿的人也正式忙碌了起來。

     商氏家族的修士也僅餘兩位大乘守在郡守府,元嬰真君以上的修士皆去了甯城周邊的城采買,小修士則在甯城内、中城采買時蔬、針線等物品。

     商郡君忙着整理靈植和礦石,在必須他用大印時才去蓋印。

     郡守府裡的主薄與衆官吏們也配合有度,将各項事務處理得整整有條。

     商郡君就在清晨祈福、白天整理資源、蓋印的事務中打轉,忙了四天,終于将所有靈植和礦石全整理齊整。

     他将裝有資源的儲物器和儲物袋放在一隻盒子裡,再送到了正殿門口,也沒敢出聲求見仙子。

     商郡放下東西準備離開時,聽到了仙子的聲音:“郡守府裡儲物器緊張,稍後本仙子将資源轉至本仙子的納物袋裡,商郡君一個時辰後來取盒子吧。

    ” “給仙子添麻煩了。

    ”商郡君垂手施了禮,一擡眼就見自己放着的盒子飛進了正殿。

     仙子取走了盒子,商郡君緩步後退了三步,再轉身去了西配殿理事。

     商郡君送來了靈植和礦石,樂韻也暫時不畫符了,先查看了靈植礦石的種類和品質,心裡也有了數。

     她先将資源轉移進自己的儲物袋,将空出來的儲物器又裝在盒子裡送出大殿,仍放在門口。

     整個過程實際上僅用了一刻鐘。

     将郡守府的儲物器送了出去,樂韻慢悠悠地整理靈植,反正自己有大量的儲物器,将靈植按丹方分配,煉同一種丹的靈植放一隻袋子裡。

     整理完靈植,再整理礦石,同樣依據礦石可以煉制的法寶種類歸類。

     郡守府裡的靈植和礦石資源不少,奈何小蘿莉她神識太強大,不到一個白天便将靈植和礦石安排得明明白白。

     靈植備齊,理論上可以煉丹啦。

     樂韻仍沒找宣少回來煉丹,為啥? 原因很簡單——再有三天即是中元節。

     雲瀾的中元節也是農曆七月十五,南北大陸很多地方的習俗與地球華夏國某些地區的風俗相似——接祖先回家過節,送祖先回去時在野外用石灰畫個圈燒紙錢。

     時至七月中旬,早熟的金黍、粟相繼成熟,還有隻種一季的稻也可以收割了,有些早熟的豆也到了成熟期。

     以農為生的百姓們忙着采收莊稼。

     宣少和小夥伴們在甯城内城轉悠了幾天,被洛書音和俞桢帶着去了甯城周邊的城收購糧食,也忙得不亦樂乎。

     樂韻繼續畫符。

     中元節的頭一天,甯城下了一場雨,雨從半上午開始下,持續到了中元節的早上。

     商郡君為了不令雨淋濕主殿前院子内的香爐,把一件傘形法寶撐開放在了香爐上方遮雨。

     甯城一帶中元節還有放河燈的習俗,中元節這一天,城裡城外的河流漂滿了燈,從高處看,河如一條閃閃發光的銀龍。

     過了中元節,城裡城外的人更忙。

     郡守府也忙了起來,大批大批的百姓們或駕着馬車,或拖着闆車,或背着背簍子,或挑着筐子,或扛着袋子,或牽着羊,或拎着花禽到了府前的廣場。

     百姓們把馬車闆車留在了廣場上,挑的挑,扛的扛,背的背,牽的牽,拎的拎,搬着自己的物品進了郡守府。

     商郡君和衆官吏接待了來訪的衆百姓,費盡口舌勸百姓将東西帶回去,郡守府不收禮。

     百姓們眼睛一瞪,嚷嚷開了:“不是送郡守府的,這是送仙子吃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主薄抹着汗,好言相勸:“父老們,仙子是修行人,不像咱們一樣必須吃一日三餐,仙子鮮少進食的。

    ” “知道知道。

    ” 百姓們嘴裡應了,又嚷開了:“仙子吃不吃是另一回事,我們送的是我們的心意。

    ” “仙子聖德無雙,為我們甯郡主持公道,我們感念于心送點東西以盡心意,差爺就别推三阻四地攔着了。

    ” “就是就是,我們送的東西都是自家種的,又不是什麼稀罕物,算不得賂賄。

    ” “這米是我家新打下來的,今年大年收,請仙子嘗嘗新米。

    ” “這是我家新收的豆,磨豆腐最是合适。

    ” “我家養的翅禽下的蛋,都是新鮮的。

    ” “我家沒啥好東西,這是今早才摘下來的時蔬和金瓜。

    ” 百姓們嘴裡絮絮叨叨地說着,将背簍子籃子筐子袋子等放下,也不與官吏們推讓拉扯了,趕緊走人。

     商郡君和衆官吏:“……” 百姓們放下東西就走了,他們想攔也攔不住,想派人送回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