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93章 周哥見家長

首頁
    不大,對于電三輪來說相當于普通人面對去Z省的那條天路一樣的艱險。

     因而,有時上陡坡開不上去,蒙嫂充當人力纖夫在後頭推車,連開帶推的把車子給推得爬上坡。

     兩人合作愉快。

     蒙嫂家距鄉街約有二十五裡路,周哥開着車以過五關斬六将的勇氣,輾過了數不清的坑,爬過N多的坡,淌過十幾條溪澗,曆盡千辛萬苦和心驚膽顫,耗時二個多鐘終于抵達目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蒙嫂家的村子在半山腰,村子坐落的地方相對而言勉強算得上平坦,開了梯田,有些梯田是旱地。

     村子很小,不到二十戶人家。

     村子裡的房子大部分還是泥坯房,隻有幾戶人家在有了天然泥路後用拖拉機從九稻鄉拉磚修建了磚房。

     忽略交通要素,僅論環境,那是個仿佛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唯能從電線杆和塑料用品看出它并沒有完全與現代文明脫軌。

     稻子紅薯高梁等莊稼已收,田裡地裡除了種有蘿蔔和冬豆,青菜,基本空閑了,不用再盯着放牧牛羊,村民家的牛羊在田裡地裡、荒野裡自由自在的找草吃。

     村民養的雞,活動範圍很寬,有時能跑一二裡遠,很容易被當成野雞。

     年青人都出去謀生,留守的是老人與少量孩子,孩子要麼是還沒讀書的那種小小孩,要麼就是讀初中高中可以住校的那類。

     小村距有小學學校的村委有十七八裡路,村裡的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要麼被父母帶去打工的地方讀書,要麼被送去了親戚家寄養,讓小孩子們讀書。

     村子裡人少,顯得很甯靜,誰家的狗叫幾聲,誰家的雞鴨“咯咯嘎嘎”的回應,滿滿的鄉土氣息。

     蒙嫂指路,周哥開着車身沾滿了灰塵和泥土的電三輪,穿過了大半個村子,到達一座泥坯房子前。

     泥坯房一排三間,蓋着彩鋼瓦,進門右手邊那方搭了一間耳房做夥房,屋檐下支着竹竿,可以曬衣服,也晾着串成串的辣椒和幹菜 土坯房前有小小的一塊地坪,在屋後另有土坯建的關豬雞鴨的矮房子。

     房子很舊,四周打掃得挺幹淨,可見主人們比較講究。

     李婆婆和孫女李小妍早上把家裡家外打掃了一番,把客房整理好了,自己也換上了最好的一件羽絨衣。

     李小妍留着中長發,紮成馬尾,普通臉型,穿着中長的半舊紅色呢子大衣,人比較高,有一米六四。

     祖孫倆從清早就等着了,張望了很多次。

     聽到電三輪車弄出的聲響,從夥房裡跑到屋前地坪,家裡養的黃毛土狗在看到遠處那輛不知去誰家的車,也先幫着叫喚上。

     當車子開向自家,李婆婆便知是小蒙和她新談的對象來了,習慣性的在衣服上搓了搓手,笑着喊:“小周,你來了啊,路上辛苦了。

    ” 蒙嫂坐在後頭,看到自己女兒竟然比自己先回家,十分意外,她還想着回到家再去半路接一下姑娘。

     “大娘好,路不太好走,讓你久等了,我倒沒覺得辛苦,辛苦的是三輪車。

    ”周哥将車開到地坪,先停,趕緊下車跟老太太打招呼,看到一邊的女生,不确定是不是蒙嫂的女兒,望向推開車門下車來的蒙嫂。

     青年看着是個很好說話的人,李婆婆笑得咧開了嘴,露出了掉了幾顆牙的牙床和剩下的、熏得有點黃的牙。

     媽媽的新對象挺幽默的,李小妍喊了一聲“周叔”,再喊“媽”。

     “是小妍啊,剛才我還不太敢認,你媽媽說你可能要到快中午才到,我想着等會和你媽媽去村委附近接一下你,你竟然比我們還快哪,難不成你也有飛毛腿。

    ” 女生叫了一聲“媽”,周哥也反應過來了,那個女孩就是李家姑娘,不怪他眼拙認不出來,實在是那姑娘長得跟蒙嫂不怎麼像。

     蒙嫂下車先喊了婆婆,再回頭提東西,她買了魚和肉,還有水果,裝了兩大袋子。

     “我昨天下午就回來了。

    ”李小妍有些不好意思,看到媽媽買了東西,才從奶奶身邊跑開,去幫媽媽提袋子。

     李婆婆想幫忙,她孫女不讓,她招呼青年去堂屋坐。

     有客來了,先得到堂屋坐坐,夏天就坐堂屋,如果在夥房吃飯就去夥房,如果在堂屋吃飯,不必進夥房。

     冬天天冷,夥房一天到晚燒着火,先到堂屋坐一下,再去夥房烤火取暖。

     蒙嫂把較輕的東西提下來,周哥再提自己帶來的大籃子,跟着蒙嫂後頭走。

     喜歡魔眼小神醫請大家收藏:()魔眼小神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