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9章 三年之内,孤若不北伐,天下人都能責孤為背信棄義之徒!

首頁
     劉備得了益州,說不定也是繼續拿着蜀地的錢糧物資過好日子、支撐更加奢靡的享樂、跟弟兄們分享富貴罷了! 杜瓊等人會這麼想,也不奇怪,因為蜀儒當中,有這種以己度人之心的非常多。

     他們見慣了劉焉、劉璋父子兩代二十多年的作為。

    加上這些年裡自己為自己的行徑找合理化借口,自己騙自己,已經形成了思維慣性。

     他們就像《潛伏》裡那個姓謝的情報販子,自己毫無信仰,隻會說“這裡有兩根金條,你告訴我哪根是清白的,哪根是龌龊的”,說久了之後,就覺得别人也都是“嘴裡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正如雞是不能理解不賣這種境界的,雞聽說不賣時所能理解的上限,就隻是“是不是價錢沒談攏”。

     至于高尚的主義和口号,在他們眼裡,不過是為了搶奪他人基業和利益這種龌龊行為所扯的借口。

     所以此時此刻,劉璋因為最終沒沉住氣、因為面對面時内心憋屈的爆發,冷不丁說出這麼一番話時,王商、杜瓊、陳實才會覺得劉璋要遭,要被報複。

     而劉備的情商和待人接物、對人的觀察,自然是當世一流。

    他聽了劉璋一時沒忍住的氣話,立刻從其神色、語氣中揣摩出:劉璋并無惡意,就真的隻是氣話和不服,以及懷疑自己之前所倡導的檄文口号的真實性。

     同時,劉備也敏銳地捕捉到了劉璋身後那群文官眼裡,流露出的悲憫和歎息,似乎在為劉璋的前途不值。

     以劉備的情商,他又哪裡會猜不到,那些人究竟在想什麼。

     他便不由自主、心生一股英雄豪氣,想要當着兩軍将士、十萬人馬的面,把話公然說清楚。

     “看來賢弟這一時之誤,埋藏甚深呐。

    這算不算以常人之心、度英雄之腹?”劉備用力拍了拍劉璋的肩膀,随後轉向投降的衆人,傲然睥睨道, “孤知道,你們當中,肯定有人不服,以小人之心揣測,覺得孤整頓益州,也不過是為了割據私利、與季玉賢弟無二!” 劉備先定了調子,把大實話當衆撂下,順便掃視一圈,觀察投降衆文武的反應。

    然後,他也組織好了後續的規劃和言語,铿锵有力續道: “不過孤行事,素來身正影直,不懼流言蜚語!今日,當着兩軍将士、十萬人馬,孤就在此立誓,孤得益州,絕不會為了私利、長期割據求全。

     近年益州連年戰亂,殘敗确需休養生息,且今年蜀郡農時也多有耽誤,百姓不堪重負,孤自會減免田賦一年!自明年起,孤自會令尚書令諸葛亮,整頓蜀中民政,推行新法,使蜀人錢糧民力,能更好地用于北伐大計、且用民更輕、國民兩利! 整頓地方自然需要時間,但孤也不會無限期拖延。

    今年是建安十三年,就從明年算起,三年之内,到建安十六年,孤若不發動全力北伐、驅除曹賊。

    到時候天下人都能指摘我劉備言而無信! 三年之後,天下人自然會看到,益州在孤治理之下,比在季玉治下,更能為匡扶漢室之大業輸誠竭力!” 劉備一連幾段話,聲音洪亮,雖做不到讓城上城下十萬人都聽清,卻也一時令衆人側耳,不敢喧嘩。

    哪怕一開始略有嘈雜,聽他說到後面,衆人也越來越屏息。

     尤其是離得較近的益州核心文官,紛紛心中凜然:這劉備,竟敢當着十萬人的面,公然撂這樣的狠話?這是一點都不給自己留台階下了麼?若是将來做不到怎麼辦? 但不得不說,這番話的效果是真的好。

    一下子把此前劉備奪劉璋基業正義性的争執,徹底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

     就憑劉備敢放話承諾、甚至加上一個期限:益州在我手上,比在劉璋手上,更能為匡扶大業做貢獻! 毫無疑問,這番宣示,這番表态,也是出自諸葛兄弟為劉備安排的快速安撫蜀中人心的方略預案之一。

     當然了,諸葛兄弟也不是神,不可能預料一切,所以一開始并沒想到這番話一定會用上。

     如果劉璋沒有說氣話、旁邊的蜀儒地方保護勢力沒有流露出不服,劉備或許不用當衆表這個态的。

     但既然氛圍烘托到這兒了,這點英雄氣就必須流露。

    有時候身居上位者也要有這個擔當,把該公開承擔的責任一肩挑起來,責無旁貸。

     諸葛瑾在為劉備設計這番“讨伐兼并劉璋的正義性補充理由”時,顯然也是借鑒了後世的一些經驗。

     當時,諸葛瑾就想到了他後世看過的《笑傲江湖》,那裡面,五嶽劍派一步步合并的過程中,雖然左冷禅嶽不群這些人都有問題,但是他們抛出來的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本身,确實是正義的。

     你可以懷疑一個僞君子表裡不一、說了的話做不到。

    但你不該懷疑一個僞君子喊出來的口号本身,僞君子往往比真君子更懂得怎麼喊絕對正義的口号。

     所以,真君子也可以學僞君子的口号,隻不過學了之後,真君子要表裡如一地去踐行、去做到。

     如果左冷禅說了他兼并五嶽派後、要剿滅魔教,而且他立刻能做到,那麼他就可以是君子。

    隻不過左冷禅做不到,殲滅魔教隻是他的幌子罷了。

    他是打着對付魔教這個旗号,實則要謀奪别的利益。

     如果嶽不群對令狐沖說“五嶽劍派合并後,嶽某發誓在三年之内為恒山派三位師太報仇,如果做不到伱們就可以指責嶽某是言而無信的卑鄙小人”,而且他真的做到了,那麼嶽不群當然也可以當真君子。

    隻不過恒山三師太本來就是嶽不群殺的,嶽不群根本做不到、也沒真打算做到罷了。

     而諸葛瑾為劉備設計的這個兜底撂狠話收攬人心的方法,從語言架構上來說,跟嶽不群說的那番話是相似的。

     但問題是,劉備是真心打算做到他所說的話的。

     他來之前,就跟諸葛兄弟先後磋商過,堅信“拿下益州後,再休養整頓最多三年,絕對能有實力扭轉曹劉強弱、全面發動北伐。

    ” 說到,做到,那就是真君子,真英雄。

     此前的一切“恐懼流言日”,都可以被打得煙消雲散。

     滿場的蜀中降官,都被劉備這一手不給自己退路的表态,震得無話可說。

    他們隻能看三年後劉備有沒有履行諾言。

     如果劉備履行了,曆史就證明他拿下劉璋,沒有一絲一毫的問題,就是大義所向。

     蜀中原本浮動的人心,就随着劉備這一番擲地有聲的話,一時鎮定了下來,哪怕再狐疑的人,也隻能選擇先拭目以待。

     而這一切,原本曆史上的劉備,是沒法承諾的。

    因為原本曆史上,劉備入川之後,實力依然距離曹操比較遠,他沒法承諾什麼時候能全力北伐。

     哪怕是諸葛亮,也隻能告訴劉備:你得先等“天下有變”,然後才能北伐。

     這也是導緻曆史上劉備入川後被人指摘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覺得“益州在你手上,乍一看跟在劉璋手上也沒區别”。

     現在卻不一樣,這一世的劉備已經足夠強,隻要吞掉劉璋,他和曹操的實力對比就接近五五開了。

    他已經不需要太刻意去等待天下有變,隻要自己種田種得夠好,把内部整頓好,就可以北伐。

     當你自己就強大到成為了行情本身時,你就不用等行情了。

    而這份豁達、這份剛到成都就公然許諾的英雄氣,也讓劉備在凝聚蜀地人心方面,收獲了更多正當性。

     …… 劉備最後傲視掃了一圈全場,憑借着自己的識人眼光,觀察那些投降文官的神色變化,便看出有多少人暫時被震懾不得不服,有哪些人選擇了隐忍觀望。

     他對這個結果也非常滿意,随後就宣布了對劉璋的正式表官決定。

     他拿出一道給陛下的表文,上面奏請劉璋為太常卿、兼領廬江太守。

     随後,他還拍了拍劉璋的肩膀,私下安撫道:“季玉賢弟,愚兄知你是江夏郡竟陵縣人士,但如今江夏郡乃是劉琦賢侄所領,并非愚兄治下直轄,故而暫時安排你到鄰近的廬江郡任職。

     将來琦兒若另有高就安排,愚兄自然會安排你回鄉為郡守。

    愚兄自己,也不過是武昌侯爵位,封地便在江夏,将來願将江夏郡交給賢弟,還望賢弟能理解愚兄誠意。

    ” 劉璋還能說什麼?當然是連連謝恩。

     他确實是江夏郡竟陵縣人士,這個籍貫劉備沒記錯。

    讓他回鄉當官,也确實是一種榮寵,對于投降諸侯絕對算優待了。

     而江夏郡又是劉備的封地武昌縣所在地,可以說去了那裡,是一點風浪都翻不起來的,就在劉備眼皮子底下。

     原本曆史上,劉備沒法這麼封,一方面是因為平行時空江夏郡握在東吳孫權手上,根本就不是劉備的地盤,他自然隻能退求其次、放在上遊一些的武陵郡,也算是盡量靠近劉璋的祖籍地了。

     (曆史上劉備不但沒法把劉璋封在江夏郡,甚至都沒法封在更靠近江夏一點的長沙郡,因為湘水之盟後長沙郡也被割讓給孫權了。

    ) 這一世,劉備全據整個揚州和荊南,自然是想把劉璋放哪裡都行,他隻需要考慮放哪裡最好最合适。

     …… (注:上一章有人覺得,本書把王累塑造成了“為了反對而反對”,還說枉顧了王累确實是忠臣這個曆史事實。

    我稍稍澄清一下。

     我塑造的王累,依然是一個忠臣,也為劉璋監軍督戰到了最後,雖然能力不濟擋不住,但他盡忠了,這點我從未否認,所以才安排了他壯烈的結局。

     但是人性是複雜的,忠臣也可以是有動機的。

    我認為王累同時還是忠于“蜀地地方保護”這一小集團利益的人,他忠于劉璋,劉璋的暗弱、無野心,也恰好最能實現蜀地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不卷入外界戰争、不為外界戰争出人出力、不問外界天下正邪是非、最多最後誰赢了他們直接投誰,這是對益州本地人最省錢省命的路線,他們同時是忠于這條路線的。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