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4章 曆史的滾滾車輪,不是統治者無欲就擋得住的

首頁
    些的綿竹。

     一來是借口避免在邊境屯兵過多、激化我們兩家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另一方面,也是借口涪城容易被迂回,不如綿竹直堵成都北部門戶。

    ” 龐統聽了法正的安排,自然也已經察覺到,法正這是等不及了,非常迫切想要劉備趕緊把劉璋搬掉。

    這樣他和張松、孟達這些想進步的人,将來才能參加對曹操陣營的作戰,撈功勞升官。

     跟着劉璋混,别的都好,但就是對有能力有野心想升官的人不好。

    劉璋守戶之犬,跟着他哪有立功的機會? 這種亂世,少一年參戰履曆,就是少一年升官的機會,有本事的人早就看明白了。

    隻有那些躺平隻想混年功資曆的,才會真心跟劉璋混吃等死。

     其實,劉璋要是肯把手下的謀士武将都派去參加對曹作戰、收割功勳的話,那張松和法正說不定也還會考慮第二條路。

    但劉璋偏偏又不會把自己的資源投入到讨逆大業中,這就沒辦法了。

     當然,說句良心話,張松、法正這些人,道德上肯定也談不上多好。

     他們也是“一将功成萬骨枯”的想法,反正覺得自己隻是謀士,一般不用上一線戰場。

    跟着帶兵打仗他們也不會死傷,死傷的都是下面的小兵,打了勝仗立了功勞,他們卻可以升官。

     站在益州普通平民百姓和壯丁士兵的角度來看,張松法正肯定是壞人。

    因為原本益州本地人不用去打仗,也不用匡扶漢室,讓其他州的士兵去打内戰好了。

    張松法正這樣的人一出現,卻可能導緻益州普通百姓陷入戰場厮殺的危險。

     但這就是人性,如今還是漢朝,慣性太大,沒那麼多人文關懷。

    士大夫想要立功升官、搭順風車的心思,是很難摁住的。

     面對對方一再伸出的橄榄枝,龐統卻被劉備的道德所束縛,一時無法響應。

    所以他隻是對孟達委婉表示: “孝直如此盛意拳拳,一心為朝廷、為太尉着想,為匡扶漢室出力着想,我豈會不知?便是太尉本人,心裡也是清楚得很,将來肯定會厚待重用孝直的。

     不過,此事還是不能急切,劉璋去年對聯盟畢竟還算恭順,漢中之戰期間,糧草軍需供給倒也不曾短缺。

    太尉是不會做出主動對不起朋友的事情的。

    回去告訴孝直,務必隐秘行事,暫緩推進,以免害人害己。

    ” 孟達地位低微,而龐統已經是太尉府長史,孟達又豈敢反駁?當下隻是唯唯領教而已。

     不過,虛心接受歸虛心接受,表完态之後,孟達還是委婉地提出了法正的又一個新設想: “孝直兄其實也知道太尉仁義,知道太尉不想先對不起别人。

    但是他說了,有時候正需要我們這些下面的人,為太尉分憂。

     所以……他最近思索得一條良策,想與龐長史印證一下。

    劉璋與貴軍,不是已經就撤軍問題,協商過兩次了麼?年初二月份的時候,第一批兩萬多人的太尉麾下部曲,便走長江水路,撤出了益州。

    後來五六月間,又撤了兩萬人,累計是四萬。

     孝直兄記得,當初劉璋隻是籠統要求貴軍至少撤走一半,而且給漢中守軍供給的糧草,也要等比折減,将來漸漸需要貴軍自給自足。

    但是當時并沒有談妥如何界定這個‘一半’。

     如今,若是按照劉璋的想法,貴軍差不多該第三批撤軍了,至少再撤走兩萬多。

    但如果把吳懿、費觀的兵馬,默認為‘依然是隸屬于劉璋的部隊,隻是暫時聽從太尉調遣’,那麼之前撤走四萬,就已經算是達成了‘撤軍一半’的承諾。

     如果以撤軍多少、供糧多少扯皮,其實孝直兄是有把握讓劉璋無禮在先、先對不起太尉的,然後,太尉便能有借口報複懲戒了。

    甚至孝直兄可以為了太尉的大業,暫時隐忍負責。

     将來太尉的兵馬‘攻破’孝直兄所鎮守的城池時,要拿問孝直兄‘斤斤計較、破壞宗室和睦’的罪過時,孝直兄也可以先降職或免職一段時日,等風聲過去了,或者另外因故立功後,才重新重用。

    孝直兄如此盛意拳拳,還請龐長史代為轉達!” 龐統聽到這兒,終于有些聳然動容。

     法正居然已經這麼急切了麼?他願意先幫着劉璋表達強硬姿态、得罪劉備,給劉備開戰的借口?!然後劉備真打過來,他甚至還可以先被抓後背鍋免職? 這誠意,倒是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了。

     不過,龐統轉念一想,這種事情還真是法正做得出來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