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這人,似乎有一股安撫人心的魔力。
能把上位者那威不可測的高深,變得推心置腹,讓人真正相信。
這種能力,并不是口才或者情商、待人接物可以解釋的。
而是存在于潛移默化的一貫行事作風上。
就好比哪怕讓曹操用同樣的語氣、同樣的表情,100%完全複刻,說跟劉備一樣的台詞,很多人也還是不會相信他的。
所以曹操更多隻能靠法度,靠賞罰分明來聚攏人心,安定局面。
但同樣的内容,劉備說出來,信他的人就更多,這是一種很玄學的狀态。
諸葛瑾在跟劉備重逢之前,心裡也有過一些疙瘩,一些顧慮,但是被這麼推心置腹說開了之後,他也就釋然了。
不就是司徒麼,當就當了。
劉備的話,讓他想起了前世高考前,學校裡挂的一個橫幅:今日我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
三公的名聲,在桓靈之時的賣官鬻爵中,早就被搞臭了。
劉協這些年颠沛流離,三公更是成了酬勳的虛銜。
從這個角度來說,曹操廢三公也是有點道理的,他就是想破舊立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既然如此,劉備現在打着“防止漢室孤弱”的旗号重建舊制,他諸葛瑾當了重設之後的第一個司徒,就要把司徒這個職位的名聲重新經營好。
從此以後,哪怕是百代之後,史筆如鐵,寫官制史的人,也要評價:三公之位,存廢數遭。
最後一次重設後,全靠諸葛瑾以身作則,挽回了司徒之位的令譽。
就以這個為下一階段的小目标,但盡人事,砥砺前行吧!
……
諸葛瑾都安心接受了劉備表的官職,有了他作帶頭表率,其他官位更低的人,當然完全不用顧慮“功高震主”的問題。
随後劉備就吩咐在武昌侯府内大擺宴席,先接着奏樂接着舞,樂呵幾天。
一邊讓人籌備冊封授印的典禮。
随着飲酒歡宴,關東諸文武因為兩三年沒跟劉備見面、而積攢的些許疏離隔閡,也再次徹底打消。
酒席之上,繼諸葛瑾表态之後,關羽也欣然接受了衛将軍之職——
關羽其實一開始就沒擔心大哥會不會嫌他官位高,雖說漢朝重号将軍的排序是“大骠車衛”,衛将軍就是緊跟在車騎将軍之後的。
但關羽并不介意自己和大哥的将軍号隻差了一個名次。
關羽擔心的,是曹操否決了對諸将的表官,唯獨讓天子批準了他關羽的衛将軍,還有捎帶着批三弟的右将軍。
關羽覺得,曹操對他的賞識有些過重了,讓他骨鲠在喉。
所以酒宴上,關羽也恰到好處地找機會表示“他可以不要許都送來的金印,讓大哥再給他鑄一個”。
但劉備卻非常坦蕩,直接了當說:“這說明曹賊雖然大逆,但眼光還是有的。
我二弟天下無敵,連敵人都知道!
那些枭雄之輩,他們隻是壞,并不是蠢。
他的歹毒用心,孤自會奉還,他的眼光,孤就認可了。
直接收下許都來的金印也無妨。
”
劉備都這麼說了,關羽還能說什麼?
隻能是在公衆場合裝出一副表面冷靜的樣子,虛心領受,回家再關起門來私下裡偷偷感動。
幾日歡宴之後,封官升爵的典禮也籌備完畢。
劉備便在武昌城外、鹦鹉洲邊,舉行了隆重、正式的典禮。
封官本身是不需要這麼隆重的,但劉備要做全套,得遙遙表示一下對天子被傀儡、欺壓的痛憤。
這也是在向在場衆人宣示:天子駁回了奏表中大部分的請封條款,并不是天子本意。
那些繁文缛節的過程,自不必贅述。
随後,劉備就在車騎将軍、宗伯的基礎上,當衆自行兼領了太尉之職。
其餘文武諸臣僚,都整齊稱賀。
走完這一步流程,後續才輪到其他文武。
諸葛瑾率先上前,恭恭敬敬領受了司徒的金印紫绶。
随後,就是關羽的衛将軍、張飛的右将軍——右将軍在四方将軍中,本不應該是最先領受的,但關于張飛官職的旨意是被正式批準了的,所以隻能單獨提前。
而既然四方将軍當中,已經有人提前了。
後續的流程,也就順勢把其他幾個表奏的四方和四征将軍流程,也一并走完,這樣也避免了典禮流程過于割裂。
其他高級将領的人選,并沒有全部到場,所以有些暫時隻是遙領,後續劉備自然會派使者把印绶送去——曆史上,劉備稱漢中王時,關羽也是獨自在荊州,劉備給關羽的前将軍印绶,就是讓費詩送去的。
這一世,趙雲、太史慈等人不在,要負責北方防務,當然也隻能照例遙領。
最後的結果,趙雲為左将軍,太史慈為征東将軍,甘甯為征西将軍。
這幾人,也都有兼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