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根本不需要專門規劃行軍。
部隊半夜開拔,走到淩晨醜時,已經趕到沔陽,開始進攻。
魏延來得夠快,夏侯淵逃回沔陽,果然沒怎麼來得及組織起新的防禦,就隻能靠一兩千守兵,和逃回來的那點殘部,跟魏延混戰血戰。
沔陽城防不堅固,魏延孤注一擲四面開花,終于打破其中一點,蜂擁入城。
夏侯淵見事不可為,還想搶運走一部分兵馬糧草。
最後還是賈诩火線勸說:“将軍!眼下當務之急,是不能讓劉備得到沔陽縣積存的糧草!還是趕緊放火吧!”
夏侯淵這次還算聽勸,拖着傷軀帶着騎兵,親自趕到府庫放火,隻帶走了些最值錢的細軟,其餘粗重全部燒了。
随着城中火起,沔陽縣也是徹底沒法守了,還在各自為戰的千餘曹軍殘兵,一時間不明敵情,被魏延一沖,徹底作鳥獸散。
至此,沔陽之戰也算基本結束,天色也已大亮。
魏延一夜之間連戰兩場,還行軍十五裡,至此已是徹底繃到了極限,隻能守住城池,轉入防守。
同時,他也盡量分人手救火,争取把曹軍倉促撤逃前焚燒的糧草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回來。
經過一番折騰,還真就給魏延救回了數千石軍糧,雖然不算多,但也勉強夠一萬大軍吃上半個多月的。
如果後續劉備軍能在漢中盆地跟夏侯淵速戰速決,這點糧食也算是不無小補。
另一邊,夏侯淵也是連敗兩場,手頭兵力基本耗竭,跟着賈诩棄城逃亡,很快面臨一個殘酷的選擇。
“連沔陽也失守了,是帶着這點殘兵,往西退往陽平關,還是往東退到南鄭?”
賈诩想了想,隻能是于絕望中盡量想辦法:“還是退往陽平關吧!若是退往南鄭,陽平關遭到魏延王平和甘甯的腹背夾擊,必然數日都扛不住。
一旦失守,劉備的主力都能走陽平關大路進入漢中盆地,到時候我軍就全完了!如果退往陽平關,有将軍親自坐鎮,守住幾日還是沒問題的。
等到曹休公子的援軍會師,就能再做打算。
隻是退守陽平關時,也要确保在關後另立一寨,萬不可全軍都縮回關内。
否則一旦被敵軍切斷了從陽平關後退往箕谷口的道路,切斷了曹休公子援軍來路,後果将不堪設想!”
夏侯淵一想确實是這個道理,隻好兩害相權取其輕,從沔陽往西撤往陽平關,并且在關後臨時另紮一寨。
擺出打算依托陽平關、東西腹背同時拒敵之态。
……
此後兩天,曹軍和劉備軍都進入了大戰之後暫時力竭的狀态,都沒法進一步進取。
魏延在沔陽城内已是強弩之末,隻能是肅清殘敵,恢複秩序,還要簡單搶修一下被大火破壞得過于嚴重的地方,以抵擋敵軍随時可能出現的反撲。
夏侯淵也在陽平關固守待援,同時派出信使傳檄漢中各縣,讓各縣各自謹守地方,緊閉城池,萬萬不可大意。
雙方的後續援軍在得知前方變故後,也是不顧山道危險,強行加急行軍。
說來也巧,兩天之後,七月底的一天,
曹休帶領的三萬曹軍援軍,就走褒斜棧道,沿着沔水出箕谷口,進入了漢中盆地。
隻因沔陽縣已經被魏延占領,曹休倒是沒法直接沿着沔水順流而下進城。
隻能是在沔北三十裡外,就斜刺裡走陸路往西南方拐,來到陽平關東側的大營,跟夏侯淵會師。
至此,曹軍的陽平關守軍、夏侯淵撤往陽平關的敗兵,以及曹休帶來的三萬援軍,三方順利會師,總算是在陽平關附近重新聚集起四萬大軍,重新有了一戰之力。
但與此同時,張飛帶領的劉備軍援軍,也有三萬人左右,也跟着魏延、王平開辟出來的道路,翻越米倉山出谷,經定軍山來到沔陽縣,幾乎跟曹休前後腳抵達。
如此一來,漢中盆地内,雙方總兵力差不多都在四萬五千人左右(曹軍在南鄭縣城還有五千精兵守城),而且都進入了盆地平原地帶,地利上也徹底拉平了。
糧草方面,曹軍在南鄭城内還有不少存糧,但沔陽被奪後,陽平關守軍隻剩平時存儲在關内的那部分糧食。
張飛剛來,隻有随軍攜帶的半個月幹糧,加上沔陽和定軍山的一些餘糧,一時間跟夏侯淵倒也旗鼓相當。
而與此同時,在陽平關再往西的方向,陽平關道口和陽安關等地,劉備和甘甯還在死死固守,掐斷陽平關以西的陳倉道,不讓曹操的主力過來和夏侯淵會師。
各方就如同三明治一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一層一層彼此隔開。
最西邊是堵在陳倉道上的曹操,
中間是堵住陽平關道口的甘甯、劉備,
再往東是陽平關裡的夏侯淵、曹休、馮楷,
再往東則是沔陽縣城和定軍山上的張飛、魏延、王平。
當然如果順着漢水繼續往東看,還有南鄭縣城裡的五千曹軍、再往下遊的南鄉縣曹軍,以及再下遊西城的黃忠、霍峻。
整個漢水沿線,整整六層夾心,敵我交錯,互相腹背受敵。
不過,曹操和劉備甘甯之間、劉備甘甯和夏侯淵之間,畢竟有山險關隘阻隔,一時之間也打不起大仗來。
地理因素注定了,這三方之間誰主動發起強攻,誰就要吃巨大的虧、承受巨大的地理劣勢。
而張飛和夏侯淵之間,卻是沒有什麼地理阻隔了。
大家都在漢中盆地内部的平原上,都無險可守,大家都是四萬打四萬,糧食也都不算多。
都很迫切想要在一個月之内把對方幹掉、這樣才能确保自己這一方重新全據整個漢中盆地。
在這樣的局面下,雙方也就沒有再拖延矯情,張飛僅僅休整了一天,就從沔陽縣西進,直撲陽平關背後的夏侯淵大營。
夏侯淵也把曹休和馮楷全部組織起來,出營列陣,跟張飛堂堂正正打這一場決定漢中盆地歸屬的決戰。
——
ps:抱歉,這兩天有點卡文……主要前面決戰策略的大綱被改了,稍微有點圓不回來。
争取明天寫到夏侯淵的最後一戰。
而且曹軍還有那麼多兵力,非要讓夏侯淵死在定軍山,也确實不科學。
因為現在的魏延确實沒這個實力,年輕的魏延跟黃忠還是有差距的。
哪怕不考慮刻闆印象,你寫魏延直接斬了夏侯淵,肯定一堆人跳出來噴不合理。
所以,讓夏侯淵親自指揮漢中這場四萬人打四萬人的大決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