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真正的盆地平原大決戰,才打得起來嘛。
不過,劉備還真就不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上,漢中之戰最後還真就是這麼打起來的。
曹軍一直握着陽平關,而劉備則真的另外找到了一條路,進入漢中盆地。
正因為曹劉雙方各有各的路能進入盆地,他們才能在盆地内部打死打活。
否則就一條路的話,有你沒我,有我沒你,還有什麼對抗性可言?
此時此刻,劉備反複扼腕歎息,覺得此事難以兩全,這場終極大戰,似乎打到眼前這一步,就已經夠了。
好在,他身邊總有一兩個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謀臣,天文地理,無有不通,兵法奇策,無有不曉。
正在劉備歎息的同時,這兩天一直在想長遠對策的諸葛亮,忽然抛出了一個方案:
“主公勿憂。
若是倒退數月時間,普天之下,要想從西向東進入漢中的路,自然隻有那陽平關一條。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如今,我軍有了‘木牛流馬’等山地運糧的奇巧車杖。
我軍或許能從如今駐紮的陽安關一帶、直接往東翻越米倉山,進入漢中盆地南側邊緣,然後在開闊的平原地帶與曹軍決戰。
”
諸葛亮一邊說,一邊揮手示意侍從取來地圖,直接在地圖上給劉備指點。
劉備立刻瞪大眼睛看了一會兒圖,但其實也等于白看——因為這張圖上,根本沒有畫有小路能翻越米倉山,從金牛道轉入漢中盆地。
地圖上,諸葛亮指的那個位置,就隻是畫了幾個山頭,然後寫着“米倉山”三個大字而已。
“這裡有路?”劉備不由不敢置信。
“有路,”諸葛亮回答得很果決,“隻是崎岖難行,而且無法通車運糧。
兵馬翻山後,所需糧草原本都得讓将士們背簍挑擔運入,還非常危險。
不過,我軍如今有了‘木牛流馬’,可以憑此運糧。
”
曆史上漢中之戰時,劉備軍最後走陽平關以南的米倉山翻進盆地時,可沒有木牛流馬能用。
所以劉備軍是調度了海量的民夫人力,才把大軍糧食運進去。
楊洪那句“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說的就是當時的危急情況。
要不是曆史上劉備全取蜀地後,諸葛亮的後勤組織能力強,這麼不惜代價地堆人力物力,劉備翻過米倉山後,還真有可能斷糧,實在是一步險棋。
另一方面,曆史上劉備麾下還有趙雲也參加了漢中之戰。
而趙雲在米倉山劫糧之戰、還有“據漢水趙雲寡勝衆”兩戰裡表現神勇,搶了曹軍大批辛辛苦苦運來的糧食給劉備吃,這也是劉備最終能赢的重要原因。
如今這一世,劉備并沒有徹底吞并蜀地,劉璋還依然存在在那裡,劉備還沒找到借口将其徹底吞并。
所以劉備軍可以動員的物資和人力,顯然是比曆史同期要少些的。
另一方面,這一世趙雲也沒有入川作戰,目前并不能想當然覺得,“劉備後續有能力搶了曹操的軍糧給自己吃”。
不過,好在諸葛兄弟提前造出了木牛流馬,造出了可以在險峻的山區上下坡随時刹停的運輸車輛。
此消彼長之下,諸葛亮提到的這個方案,也就還有幾分可能。
劉備把這些脈絡考量全部梳理清楚,心中總算也想明白,諸葛亮為他做的下一步局,具體要如何施展了。
“所以,先生是希望我軍逐次把曹賊放進去、再讓曹軍也看到通過陳倉道和陽平關長期運糧的希望。
等他們屯了一些糧之後,我們再分兵把陳倉道的糧道時有時無地掐斷幾下,讓曹操吞也吞不進、吐也吐不出。
然後,我軍主力就不要攻陽平關了,而是走陽平關南邊的米倉山小路,翻山進盆地跟曹賊尋求野戰決戰?”
諸葛亮和龐統相視一眼,不約而同點了點頭:“我等正是此意,此策最為穩妥。
既可以吊住曹操,又可以讓他拖不起、到時候被迫速戰速決。
同時,還能謀取一個開闊的決戰地形。
最後,我們還可以利用翻越米倉山、運糧困難為借口,讓劉璋進一步支持我們。
如果劉璋不出力,後續就能師出有名敲打他了。
”
翻越米倉山支持十幾萬大軍打仗,這成本有多高,原本的曆史已經證明過了,不然曆史上楊洪說不出那句“蜀地女子當運”的話的。
既然女子都該運糧了,現在你劉璋不想出力,那不就是連女人都不如了,還當什麼益州牧呢。
劉備把這些道理融會貫通,終于心中舒坦,敢拍闆了:
“如此甚好,我軍這次殲滅了曹軍四萬,此消彼長之下。
曹軍剩下的兵力,就算和夏侯淵、曹休順利會合,總兵力也不會比我們優勢多少了。
如此一來,就算在漢中盆地的開闊平原上決戰,我們也絲毫不懼。
何況,真到那天之前,我們肯定還有别的機緣徐徐削弱曹操幾次。
這次曹操真是吃不下也吐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