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7章 張飛:曹賊!想見我大哥,先過我這關

首頁
    曹操和郭嘉商定了後續的進兵計劃後,一切都按部就班推進着。

     僅僅兩天後,徐晃、樂進和郭嘉,就先推進到了陽平關西北七十裡外、那處由張飛和吳懿鎮守的阻擊大營。

     換言之,徐晃和樂進,此時才重新推進到當初龐德戰死前最遠抵達過的地方。

     隻不過,這次曹軍的推進要比上一次慎重得多,不但背後的釘子河池縣已經被徹底拔除。

    連谷道南側可能埋伏丹陽兵、闆楯蠻兵的山區,也都盡量肅清搜索了一遍。

     而魏延和王平,顯然也不可能長期潛伏在這片深山裡、就等着冷不丁殺出來偷曹軍一下,所以嚴格來說,曹軍被側翼偷襲的威脅,算是暫時瓦解了—— 之前王平做得到,完全是因為他的山地兵還有随身攜帶行糧。

    他從河池縣撤出來之後,能在山裡無補給窩上半個多月。

     如今半個月已過,魏延和王平也要翻山越嶺撤回大後方補給的,再想原路回來搞事情,就幾乎不可能了。

    除非是完全另起爐竈換一條路。

     曹軍的主力,這才算是毫無後顧之憂地推進到與張飛對峙的位置上。

     而張飛在跟曹軍接觸上之後,自然也會把敵人的最新部署、動向,毫無保留地彙報回後方。

    确保大哥和軍師能夠實時掌握前線動态。

     …… “曹操居然這麼容易被欺瞞?文長從河池縣全身而退,都能被徐晃諱敗為勝、還這般重重賞賜他們?” 一天之後,陽安關大寨内。

    劉備看了三弟送回來的前線軍情近況,也是頗有幾分詫異。

     早在張飛的軍情送到之前,魏延就已經提早一天翻山撤回陽安關了,王平也是在半路上跟魏延會合、然後一起撤回來的。

     當時劉備也親自出營迎接了,還斟酒給魏延、王平接風慰勞,感謝他們這段時間在敵後艱苦卓絕的騷擾斷路努力。

     所以劉備非常清楚,魏延和王平的部隊損失是非常微小的。

    今天從張飛那兒傳來的消息卻顯示,曹軍為了河池之戰重賞了徐晃和樂進,而且加重了重用的程度,讓他們帶了更多的兵來打張飛的營寨。

     這兩者之間的反差,當然會讓劉備詫異:老對手曹操向來精明,如今怎麼這麼容易被下面的人糊弄、欺上瞞下?連冒功都看不出來? 好在,劉備這一時的不解,很快被一旁的龐統解惑了。

     龐統最近沒什麼機會表現,他一直覺得,自己和孔明都留在主公身邊籌劃戰事,有點人才浪費了,其實一個就夠了。

     當孔明也把主要精力放在軍略規劃上之後,龐統也就隻能幫主公當當“解說員”,分析複盤一下。

     此刻,他當然要逮住解說的機會,連忙賣弄道:“主公不必多慮,曹賊豈是這麼容易被欺上瞞下的?他定然是看出徐晃等人諱敗為勝了,隻是為了穩定軍心、鼓舞士氣,這才假裝順水推舟。

     但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敵軍原本的士氣,肯定已經因為龐德之死低落到了谷底。

    所以曹操才要這樣捏着鼻子、不擇手段來鼓舞,這對我軍而言可是好事呐。

    ” “原來如此,這就說得通了,我說曹操怎麼突然這麼糊塗好騙了。

    ”劉備滿意地點了點頭,又順勢追問,“士元說這對我軍而言是好事,可是想到了什麼招數、來應對和反制曹操的虛假鼓舞?” 龐統立刻精神抖擻地說:“這也容易,比如,曹操重賞徐晃,必然是宣揚他重創了魏校尉所部、在河池大量殲敵。

     那麼,隻要我軍在決戰前,讓魏校尉帶着突圍的丹陽兵前去罵陣,現身說法撕破曹操的謊言即可。

    ” 劉備順着這個思路想了想,追問道:“那士元可有辦法證明、那些丹陽兵就是從河池縣逃出去的?” 龐統一愣,也隻能實事求是:“這個倒是确實沒法證明……” 劉備也不以為意:“無妨,你本就是臨時起意想到的計策,不完善也很正常。

    ” 龐統不由有些羞愧。

     如今的劉備跟諸葛亮龐統厮混久了,雖說還是不會自己出謀劃策,但聽彙報聽多了,評估能力卻是極大增強。

     讓他自己出方案他不行,乙方給他方案讓他看好壞,他立刻能看出不好。

     這個小插曲,也算就此揭過,并未再引波瀾。

     劉備不再糾結這些小打小鬧,便轉向另一側的諸葛亮,微笑着詢問起關于決戰的堂堂之策: “孔明,依你之見,曹賊已經親至,後續這場決戰,該當如何推進?士元也算是盡心竭力了,你也該拿出些新招。

    孤是否該立刻親自北上,去跟三弟會合、當面迎擊曹操?” 諸葛亮搖着羽扇,不疾不徐地說:“主公還不忙親臨一線,主公要是露臉過早,容易讓曹軍警覺,意識到我軍打算反攻。

     隻有主公暫不露臉,隻讓益德和興霸露臉,曹軍才會堅信我們還想步步為營、死守消耗一陣——所以,主公該熬到我們真心願意跟曹賊野戰決戰的時候,再露臉不遲。

    ” 劉備理了一下思路,點點頭,對這個判斷深以為然。

     同時他也想起,諸葛亮曾經分析過:可以利用曹操對夏侯淵的擔心,利用雙方之間的消息不通,逼得曹操關心則亂,分兵另走他道進入漢中盆地支援夏侯淵。

    那個時候,就是我軍抓住敵人兵力分散的契機、打一場野戰決戰的良機。

     可當初定的這個思路,隻是一個籠統的原則。

     具體的出擊時機呢? 陳倉道那麼狹長,曹操的中後軍就算有調動了,劉備軍也難以滲透到敵後太遠偵查清楚近況。

     劉備意識到這個問題,便忍不住追問:“先生曾教我趁曹軍分兵時反擊,如今又教孤等決戰時再露臉——可我們如何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曹軍分兵分得最薄弱的時候呢? 就指望靠闆楯蠻斥候,滲透數百裡山地,一路往陳倉、散關哨探、摸清沿途全部敵情部署麼?” 諸葛亮也意識到之前說的方略有點過于籠統、理想化,但對于這個問題,他依然堅持實事求是: “主公,兵者詭道,豈有對敵情全知全覺而後再戰的?隻能是盡量哨探,随機應變,不能提前一概而論。

    還是先讓益德堅守一陣子,觀望一下敵軍的攻打動向,才好判斷。

    主公若是不放心,可讓我或是士元分一人去益德營中,就近觀察,或能看出戰機端倪。

    ” 劉備想了想,總覺得更離不開諸葛亮一些,想把諸葛亮留在陽安關。

    但又怕這樣的決策讓龐統覺得被冷落、讓他去前線更艱苦的地方。

     正在劉備猶豫之際,還好立功心切的龐統主動跳了出來:“主公,這事兒還是交給我去辦吧!隻要曹軍敢來攻,我就能看出曹軍還有多少餘力後勁。

     要是判斷出曹軍已經病笃亂投醫分兵繞路,我便飛鴿回報,主公自可以後軍壓上,與益德、興霸合兵一處,趁着曹軍分兵發起反攻!” 劉備沉默地站起身,拍了拍龐統的手掌:“這次務必要小心,可别忘了,當初墊江之戰時,我們攻進夏侯淵第一層營壘,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