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龐德的真實武藝而言,哪怕略遜于馬超,那至少也是西涼第二的存在。
曆史上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除了張遼有殺穿重圍斬殺敵酋的勇略事迹,可以和龐德一争高下。
其餘于禁、樂進的個人武藝,都是遠遜于龐德的。
張郃、徐晃,怕是也略遜一籌。
而這一世,張遼高順等呂布系的武将,都被劉備全盤接收了。
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隻剩下四個,而龐德又比曆史同期早投曹了七八年,按說将來曹魏修實紀的話,多半也是會把龐德收進“新五子良将”裡湊數的。
(注:這裡沒說曹魏将來要修正史,隻說他們會修備用的史料,最終是否用得上不劇透。
)
畢竟龐德僅憑潼關之戰擊破馬超、随後又複奪長安城的這兩場勝仗,就已經能在史料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
可惜,如此一員悍将、猛将,敢打敢拼,對建功立業執着到無以複加,最後卻在面對張飛時,被十合之内挑落馬下。
這隻能說,龐德輕敵冒進,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占。
張飛的武藝本就略高于他,還有初次使用雙側金屬馬镫和高橋馬鞍的奇利,打了龐德一個措手不及,再加上龐德當初被馬超割傷的舊瘡留下了隐患。
三重因素疊加,一切的一切歸因到一處,成就了張飛徹底雪恥的神威一擊。
“身是張益德也!龐德已誅!還有何人來受死!”
随着這一聲震天動地的大喝,随着龐德的屍首被抛飛後再次重重落地,張飛徹底洗刷了十年前徐州被偷後,一度擡不起頭的人生軌迹。
到了這一刻,他終于有底氣說:咱也不比二哥差太多。
咱也終于有了萬軍之中重重潰圍、擊殺敵方主将并且擊潰敵方全軍的酣暢大勝。
還是這種雙方各自帶了兩三萬兵力的大戰。
“龐将軍被殺了!”
“那厮是人是鬼!”
“聽說這張益德之前三戰三勝,打得夏侯将軍敗退八百裡,從巴西一路逃回漢中!”
龐德身邊的西涼軍将士,很快被張飛的威勢所鎮。
張飛繼續猛打猛沖,趁着敵人喪膽又趁亂連殺十餘人,剩餘的西涼騎兵終于全都一哄而散。
一些跑得慢的,被張飛軍追上,穿插切割,沒了退路,就紛紛棄械投降。
張飛裹挾着西涼潰兵給自己打免費的先鋒,一路滾雪球一般,把西涼軍的崩潰之勢越打越大。
無數中後軍的西涼步兵被沖亂踐踏,隻能沒命地往兩側的山坡上跑、躲避敵軍鋒芒。
但他們并不擅攀援,又不熟悉附近的地形,不可能直接翻山遠離戰場。
等厮殺結束後,這些人還得乖乖原路下山受俘。
張飛沿着谷道一路沖殺,俘獲降兵很快達到了數千人的規模,還有更多的敵人逃散。
終于,張飛驅趕着敵軍潰兵,來到龐德此前臨時紮營的所在。
他老遠便看見一名曹軍将領,正在帶着數千上萬的曹軍潰兵,蜂擁想往營地裡逃。
隻是營門太窄,沒法快速通過海量士兵,所以撤退的潰兵都擁堵在門口,形成了自相踐踏。
那名曹将瘋狂揮舞佩刀砍殺胡亂沖撞的亂兵,也維持不住秩序,反而有更多亂兵開始攀援營寨的夯土鹿角,試圖不走尋常路回營。
張飛一看機不可失,當然是繼續擴大攻勢,就攆着曹軍潰兵,想要趁機奪營。
随着張飛的部隊殺到營外,曹軍潰兵愈發恐慌,徹底不分敵我亂沖。
營内負責留守的曹将一看情況不對,連忙下令強行關閉了營門,把己方潰兵也堵在了外面。
如果有試圖攀援爬過陷坑鹿角防線的,那就直接無差别放箭。
一時間,曹軍陷入了自相殘殺,被堵在營外的那部分将士徹底絕望。
尤其是負責帶兵出戰的那名副将,直接扯着嗓子開罵:“楊秋老豬狗給我開門!快放我們進去!”
張飛卻趁勢撕開亂軍陣勢,直逼那統兵敵将而去。
對方眼見背後張飛越逼越近,終于心理崩潰,直接大喊願降,帶着身邊數百親兵一起投了。
張飛原本已經作勢欲捅,見狀才硬生生收住,隻是輕輕一挑将對方的佩刀挑落,然後吩咐左右士卒:“綁了!”
……
一個時辰之後,戰場上的紛亂漸漸平息。
被堵在營外的西涼潰兵,大半都投降了張飛,隻有少數繞路逃跑成功。
張飛倒也試過趁亂攻營,但敵軍留守将領防禦得倒是很堅決。
而張飛此前并未做好攻堅的準備,倉促間什麼攻城武器都沒有,沖了一陣沒沖下來,也就見好就收。
雙方重新拉開距離後,張飛很快吩咐屬下把精力花在搜剿逃散到山谷兩側山坡上的敗兵,多抓俘虜擴大戰果。
至于攻營的事兒,磨刀不誤砍柴工,張飛準備花上一夜時間,讓輔兵準備好攻堅器械,明天再試一次。
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張飛才有時間慢慢審問那個臨陣投降的敵将,得知對方乃是西涼八将之一的梁興。
之前投馬超時這個梁興倒是挺積極的,但曹操反攻長安時,他也是第一個再次反複、在馬騰的叫門之下直接開門投降的。
張飛對于這種人自然是頗感鄙夷,但既然對方都投了,該留的面子還是要留一點,張飛也沒有羞辱對方。
從梁興口中,張飛得知被龐德委派留守營地的,是西涼八将中的另外一位,楊秋。
他也仔細打聽了楊秋的行事風格、作戰能耐,打算知己知彼,明天針對性攻其弱點。
可惜,張飛的這番準備并沒有起到什麼效果。
當他第二天一早準備好簡易的木排和門闆、去進攻楊秋的營地時,發現營内的曹軍居然連夜拔營撤走了。
張飛見狀,不由懊悔地對吳懿說道:“早知道就該請大哥把龐軍師派到前線,時時提點我們作戰。
但凡有個軍師在,就昨天這戰況,肯定能判斷出西涼軍已經破膽,不敢再守了。
可惜!錯過了趁敵撤軍、銜尾追殺的機會!”
吳懿也連忙随口安慰他:“張将軍今日之功,已足夠煊赫,何必貪多求全?孔明、士元二位先生,都是要統籌天下的奇才,哪能在我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