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而位卑”的下屬一個交代,借機給他們升一升官,讓他們名實相副。
既然要名實相副,當然要借機刷點功勞,這樣才能服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諸葛亮有打探到董和雖然是南郡人,但他祖籍巴郡,跟葭萌關守将費觀有些遠親關系,還是故交。
這次主公要設法勸降費觀,當然要把董和也派來。
在原本的曆史上,因為劉備遲遲沒有崛起,董和在荊州時覺得劉表不能成事,就被費觀的兄長費伯仁召到蜀郡,投靠了劉璋。
費觀還有一個侄兒,就是後來“蜀漢四相”之一的費祎,跟董和的兒子董允年紀相仿。
因為董家費家交情好,董允和費祎也成了同窗關系。
費家的長輩自覺才學人品德望不如董和,也放心把侄兒放在董和這裡教導。
費家敢把自己的侄兒交給董和教導,可見費家和董家之間的親緣和交情是很鐵的。
隻是這一世形勢發生了逆轉,荊州那邊的劉備先崛起了,并且赢得了人心,讓董家死心塌地跟随。
于是,就再也看不到費家勸誘董家的戲碼了,反過來輪到董家勸費家“早日改投明主”。
……
劉備原先對這些事情也隻是略有所知,但對于費家和董和的交情則不太了解,還是這次諸葛亮書信提醒,他才意識到。
既然可以利用董和勸降費觀,劉備也就不客氣了,接風酒過三巡,劉備直接開誠布公跟董和表态:
“隻要幼宰能順利勸說費觀為我軍效力,以梓潼供奉我軍軍需。
孤自當論功行賞,升你為巴西太守,由費觀留任梓潼太守。
你去了之後,盡管讓費觀放心,不用怕族人被牽連,也不用擔心孤會和季玉賢弟鬧出不快。
孤并無吞并季玉賢弟郡縣之意,這都是為了抗曹大業,為了前線各軍能就近統籌糧草。
隻要梓潼歸我軍管轄,我軍就可以沿着涪江籌糧運糧,還能以梓潼縣雙季稻的額外産出,彌補軍需,大大減少千裡運輸的損耗,這對我們兩軍都是有利的。
”
董和連忙應命:“能得主公如此信賴,屬下豈敢不用命。
”
劉備起身,親自給董和斟了一杯酒,握着他手囑咐:“此番可跟随吳子遠同去,必能事半功倍。
”
安排妥當一切,也備好了禮物後,次日吳懿就帶着董和上路了,還随行帶了幾千軍隊,多是原先的益州軍為主,但也有一兩千人的荊州軍随行。
從新造的陽安關,快馬走了不到兩天,吳懿董和就回到了葭萌關。
費觀前陣子聽說夏侯淵被劉備擊退了,葭萌關面臨的威脅已經消除,他也就沒再繼續留在前線、親自督守關卡。
吳懿來的時候,費觀本人在後方的梓潼縣城,留在葭萌關的人官職都還不如吳懿高。
于是驗明身份後就直接放吳懿的部曲、以及随行的千餘荊州兵進關了。
吳懿倒也不急着控制關牆,雙方氛圍和睦,完全是友軍盟軍的姿态。
過關之後又走半天,一路行到梓潼。
又是吳懿喊開城門,帶着少量士兵大模大樣進城,求見費觀。
費觀聽說吳懿歸來,也是稍有驚疑不定,連忙出迎:“子遠兄?你居然回來了?上個月聽說你出戰中伏、被夏侯淵斷了歸路,小弟一直焦急不已,隻恨力有未逮,不能親率援軍救出你們。
好在前幾日,聽說伱和車騎将軍聯手,在陽平關外大破夏侯淵,終于脫出絕境,小弟也是真心為你高興。
車騎将軍竟能仁德至此?他救了你,還放你全軍回葭萌關?”
吳懿面容一肅,朝東北方遙遙一拱手:“車騎将軍帝室之胄,仁德布于四海,我軍冒進搶功,他還不計前嫌,全力救援。
為了救愚兄出困,連張益德張将軍都受了傷,愚兄心中慚愧,實在是無地自容!
所以此後愚兄痛定思痛,決定為了讨逆興漢的大業,我們既然是分屬同盟,臨戰自當接受車騎将軍的統一調遣指揮,這樣才能合則力強,不至于各自為戰被曹賊各個擊破。
賢弟,恕愚兄直言,主公雖也仁善,但暗弱不能節制部曲,還多被讒言左右。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我輩為将者,為同盟讨逆大業計,還是當‘将在外主命有所不受’。
此番曹賊失利,必不會善罷甘休。
後續面對曹賊報複時,我們還是該統一聽車騎将軍調遣!”
吳懿把話說得很委婉,同樣沒說另投明主,隻說戰時統一接受“盟主”的直接軍事指揮,費觀聽了,便能容易接受一些。
而趁着費觀正在動搖,另一名劉備直接派來跟費觀交涉的使者,也恰到好處露臉了。
隻見吳懿不着行迹地介紹道:“賢弟若還有狐疑,不敢相信車騎将軍的至誠,便可問這位董先生,他乃是車騎将軍新封的巴西太守,專為賢弟之事而來。
”
費觀這才注意到吳懿身邊還跟着劉備的使者,他跟董和十幾年沒見了,一時倒也想不清對方長相。
聽吳懿報了身份後,才終于想起。
“這不是幼宰兄麼?你如今已是巴西太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