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昂被高祚逼迫,雖然心中發虛,但也是無可奈何。
隻能硬着頭皮,帶着五百騎兵先沖大開的空門,試探着進攻一下。
他帶的這五百騎兵,也不是曹軍的騎兵,而是在漢中時、張魯麾下的舊部。
張魯雖然地處山區,騎兵比較少,但上千人還是湊得出的,畢竟漢中那地方隔着秦嶺就是涼州了,此前關中大亂,一批批被西涼軍互相攻殺逼得活不下去的關中百姓南逃進入漢中,也帶來了一些馬匹。
高祚要讓人試水,當然會讓張魯舊部的騎兵先上,這樣萬一中計了,也不像曹軍嫡系那麼心疼。
魏延在城頭同樣看得分明,他看到敵軍近兩千騎,隻分了前軍五百人試探,不由有些惋惜,但同時也有些慶幸,總之心情很複雜。
惋惜,自然是因為沒有機會一下子重創全部敵軍,一旦敵人發現城内将士有備而來,衆志成城,後續的騎兵就不會再中圈套了。
慶幸,則是因為敵軍來得少,他非常有把握把這先頭的五百人重創。
看到敵軍沖過來,魏延心中忽然靈光一閃,吩咐道:“城樓上堆的那些土擔,暫時不許往下推!不許堵門!就堂堂正正靠弓弩和近戰擊退這五百敵騎!這麼點人,還不配我出全力!”
魏延本人就站在城樓上,所以對城樓上的守兵約束極嚴,幾句話就可以控住場,确保所有士兵都嚴格聽令。
楊昂的五百騎兵終于沖到了弓弩射程内,城頭的弓弩手立刻對着敵人放起箭矢來。
不過騎兵沖得極快,臨陣不過兩輪箭雨,就到門口了。
第一輪箭雨也就射落了五六人,第二輪倒是命中率高不少,有十幾騎落馬。
但因為城門洞狹窄,楊昂的五百騎也不能齊頭并進,必須拉成長蛇陣奔馳,同一時刻隻有三五騎能并辔奔馳過門洞。
相互之間還要保持距離避免相撞,五百騎要全部進城,不得花個幾分鐘。
這點時間,隻要魏延确保夯土新堆的“内甕城”不失守,他就可以一直在城頭以弓弩俯射殺傷下面的敵騎。
楊昂還算是聰明,并沒有親自沖在最前面。
他前面還有百餘騎,作為最初的探路炮灰。
這些騎兵剛拼死沖進門洞,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對。
眼前一道簡易堆築的土牆,呈倒梯形把城門口内的道路圍斷。
好在土牆并不堅固,也不算高,堆得零零落落的——因為這道牆本來就是順手為之,是把拆房子遺留的建築垃圾掃攏堆到一起,連夯都沒專門夯實過。
那些張魯舊部騎兵覺得有機可乘,也就一咬牙拼死沖殺,試圖沖上土坡,直接殺穿敵圍。
一路上魏延部丢了無數建築垃圾、天然形成了鹿角、拒馬,讓前排開路的敵騎又付出了數十人的傷亡,才勉強掃開障礙物。
但就在這時,“内甕城”土牆後的弓弩手也開始對着門口方向攢射。
魏延甚至還集中了城内僅有的四台床子弩,提前就調整好射角、确保對準門洞,此時四台床弩輪流放箭,每一根長達六七尺的鐵杆床弩巨箭射出,都會在密集擁堵的騎兵人群裡,留下一道血槽。
城頭的士兵,則是停止了放箭,直接拿起滾木礌石往下丢,門口擁堵的敵騎時不時被砸落馬下,頭破血流。
“不要慌!敵人隻是随便堆了一道土牆擋路,隻要随便突破一個口子,那些劉璋手下的烏合之衆就會跑了!”
楊昂此刻也跟着手下将士一起沖進了城門,眼看着前面上百名袍澤用性命趟出來的道路,他也是頗為不甘,雙目血紅。
但他知道這時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要是一口氣沒撐住,前功盡棄,之前都白死了。
楊昂的騎兵很快沖到了土壘上,跟魏延麾下的士兵展開了短兵相接。
好在魏延的兵力本就比高祚和楊昂多,他有三四千人在墊江城中,而且既然早就設想好了城東是主戰場,他就集中了近三千人在這處口袋陣。
其他西面北面城牆都隻有幾百人站崗,南面沿江更是幾乎不用防守,整段南城兩百人都用不到。
楊昂的騎兵剛沖到土壘邊肉搏,就看到一根根灌鋼鍛造的蔔字戟迎面攢刺而來,還有手持灌鋼斬馬劍的鐵甲兵巡邏堵漏,看哪邊形勢危急就沖上去肉搏。
楊昂雖有騎兵之利,但土壘可以抵消掉騎兵沖鋒的絕大部分動能,騎兵也不敢全速沖上來,隻能是減速靠近然後肉搏,否則就會直接撞死在土牆上、人仰馬翻。
在騎兵一方減速肉搏的情況下,擁有鐵劄甲和灌鋼長兵器的步兵自然不虛。
何況還有三四倍的人數優勢、站在高處以逸待勞。
血腥的攢刺肉搏拼殺了許久,楊昂的部隊始終左沖右突打不開缺口,卻還要頂着城牆上的魏延部士兵丢滾木礌石放箭。
曹軍的傷亡越來越大,終于漸漸支撐不住。
随着曹軍騎兵越來越稀疏,魏延也在人群中定位到了一個相對甲胄鮮明的敵将,連忙就近指揮牆頭的弓弩手都朝着那邊放箭:
“都給我往那個穿魚鱗甲的敵将處攢射!不用瞄了!越快越好!”
一時間,百餘名弓弩手都朝着那個方向抛射。
沒過幾輪箭雨,楊昂身邊的親衛騎兵越來越稀疏,楊昂本人雖然戴着鐵盔、穿着魚鱗甲,能抵擋掉絕大多數的箭矢,但他的坐騎連中四五箭,悲鳴不支倒地,把楊昂甩了下來。
楊昂背後插了好幾支箭矢,雖然隻有兩根從狹縫中射入,透入肌骨,但那刺猬般的模樣着實吓人。
加上他墜馬摔斷了一側的手臂和大腿,一時無法撐起身體,其他曹軍騎兵以為主将陣亡了,士氣愈發崩潰。
魏延連忙抓住機會,讓人齊聲呐喊:“下馬棄械、降者不殺!”
曹軍騎兵一陣動搖,位置靠後的紛紛潰散奔逃,從城門洞原路逃回,一路上還得再白白挨兩輪箭矢掃射。
而已經陷入肉搏逃不了的,隻能下馬投降,很快被繳了械。
楊昂帶來的五百騎,至少折損了三百餘人,隻有後軍的一百多人逃了。
折損的三百多人裡,還有一小半是陷在城内,不得不投降保命的。
為了防止他們反複,魏延軍在繳械受降後,都先把俘虜簡單捆起來,集中看押,以免後續敵人再進攻時,這些俘虜鬧出不穩。
……
“高都尉,楊司馬陣亡了!敵軍在城門内修了一道土牆,守兵人數還比我們多!弓弩也不少!”
随着敗兵潰出城外,被高祚收攏,高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