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大手一揮,船隊非常張揚地分兵齊頭并進。
他原本也想謹慎一點,但是駛到黃海東岸後,這一兩天内也沒看到岸上有強敵,更沒有水軍攔截,讓他對敵情有了新的評估,敵人應該很弱,可以冒進些。
果不其然,當天随後的時間,徐盛和蔣欽各自進展順利,徐盛登陸後,上岸推進了數十裡,先後遇到兩座沿海縣城,長岑縣和昭明縣,都被輕易拿下。
當地隻有數百鄉兵,很多還是韓濊土著兵,戰力低下。
這些土兵用的武器,倒是跟中原的軍隊差不多,都是刀矛弓弩。
但着甲率極低,隻有軍官有皮甲,普通小兵就穿粗麻布防具,鐵甲完全沒看到。
更關鍵的是,這裡的縣城沒有正經的城牆,隻有幾道光秃秃一丈多高的夯土牆,牆頭也沒有女牆垛堞等掩體,隻是高些,配點木質望樓讓弓箭手在上面射箭。
一開始看到漢人軍隊入侵,當地鄉兵就紛紛登樓放箭。
這些東夷人的射術倒是挺精良,射箭很準,可惜箭的材質不行。
徐盛遇到抵抗,就暫時退後整隊,讓鐵甲兵先登。
東夷土人弓箭手看到鐵甲兵便大驚,瘋狂攢射,也隻是把人射得貌似刺猬,但根本沒什麼殺傷。
那些铠甲表面嵌着幾十根箭矢的鐵甲兵架好簡易飛梯,爬上牆頭,東夷土人弓箭手直接就崩潰逃散了。
“這些漢人是人是鬼?!怎麼射都射不死?”
徐盛發力猛攻,兩座縣城都是一鼓作氣拿下。
“在中原跟曹賊的精兵厮殺久了,來到這種化外之地,功勞就跟白撿的一樣,這些蠻夷敢守城,簡直就是求之不得!下次也不用圍三缺一,直接四面合圍好了!”
徐盛帶兵沖進縣衙,接受了當地縣長的投降,尚且覺得一絲意猶未盡,内心不由如是暗忖。
這仗打得太不痛快了,沒挑戰性。
樂浪郡一共七個縣,兩萬多戶。
漢制五千戶以上的大縣才有縣令,五千戶以下小縣隻有縣長。
樂浪平均下來每個縣也就三千多戶,所以其中六個縣都不配設令,隻有郡治朝險縣超過五千戶設了縣令,也就是後世的平攘。
這七個縣城,兩個在甕津半島沿海平原上,三個在浿水沿岸,最後兩個在北面的沛水(鴨陸江)沿岸和長白山區。
南邊的帶方郡,如今才四個縣,加起來也有兩萬多戶,帶水南北岸各兩個縣,大緻相當于後世漢城、開城一帶的漢江平原。
整個朝險半島黃海沿岸的平原農耕區拿下,總共能增加五萬戶齊民編戶的農業人口,以及周邊幾萬沒有編戶的漁獵畜牧土人,也算是不無小補了。
如果放在中原,一個郡多半也要十萬戶起步,大的能有幾十萬戶。
似樂浪、帶方這種兩萬多戶就立一個郡的,也隻有極為偏遠的地方才會出現了。
徐盛這邊進展都如此順利,周瑜和蔣欽那兩路當然也沒什麼挑戰性。
蔣欽僅僅帶了五千人,加上“公孫度已死、公孫恭已降”的消息威逼,就把帶方郡拿下了七七八八。
相當于後世開城的海冥縣,隻打了一場小規模戰鬥,便告破城。
帶水上遊的另外兩座小縣提奚縣、含資縣,更是打都沒打,隻是吓一吓,就直接投降了。
帶方郡隻剩下最後位于帶水南岸的帶方縣(漢城),有公孫康派來的嫡系部隊駐守,并且把周邊數縣的漢人部隊提前收縮聚攏,想要相持觀望。
因為帶方縣好歹有正規的城牆,蔣欽速攻無效,隻能先圍起來,慢慢造攻城武器。
周瑜本人坐鎮的那一路情況也差不多,基本上是兩天一個縣的往前推,隻在樂浪郡治朝險縣遇到了還算堅決的抵抗。
朝險縣居然有公孫度生前的主要幕僚之一、名士邴原領銜駐守,還配有幾個公孫家的部将。
邴原在東北有非常高的威望,無論胡漢之人都願意為他效命,他不肯投降,城池也就能堅持下去。
而周瑜聽說邴原在城内時,也是有些摸不着頭腦,他印象裡邴原不是應該留在襄平麼?怎麼幾個月沒見,跑這兒來了?難道就是利用了劉備軍冬天的時候沒有團團圍住襄平,公孫康派邴原突圍離開襄平,兜了個大圈子來樂浪了?但是這兒應該沒那麼重要才對。
周瑜想了想,也不願多造殺孽,就吩咐人派幾艘船渡海回去,找幾個邴原的朋友來攻心,能勸降就最好。
“你們派幾艘船,分别去東萊和沓氏,接兩個人,然後盡快趕回來。
去東萊找名士劉政,我聽說劉政當年也是遼東名士,被公孫度追殺,邴原冒死庇護他,然後派船送他離開遼東,去東萊隐居避禍。
當年送劉政回東萊的船,聽說還是子義所駕,子義就是那次從遼東回的東萊,也算有交情了。
去沓氏的那一路,把另一個遼東名士管甯找來。
管甯跟邴原齊名,也算十幾年的交情了,務必告訴管公,我不是攻不破朝險縣,我隻是不想多造殺孽,在這種蠻夷遍地的偏遠之地,我和邴原打起來,死的都是漢人,将來導緻胡人坐大,何必呢。
”
——
ps:朝險半島沒什麼好寫的,就流水賬過一下。
這些地方都是公孫家原本就打過的,已經是熟地了,也就沒太多整合胡人推進漢化的戲份,内政戲也寫不出彩,就不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