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過東海太守,元龍為廣陵太守,恰好是這兩個作為最初根據地的郡的太守。
也因二人功勞資曆相若,所以徐州内政之權分得比較細。
如今子仲被調走了,可讓元龍負責徐州全境之民政内務,為雲長之副手。
雲長名義上還是徐州牧,但實際上主要行使防禦使之職權。
未來理想中的防禦使、布政使、刺史應該是平級互不統屬的,現在草創階段,可以逐步過渡。
先讓雲長名分地位上略高于元龍,而元龍實際上有内政全權。
将來人事調任之後,就能漸漸平等。
”
諸葛亮的思路,那就是關羽在徐州時,徐州肯定是關羽說了算,比同期的内政官地位更高半籌。
但這是給關羽個人的特事特辦,将來關羽再立功,肯定會升遷調任,等關羽離開徐州後,徐州的治理就可以順利過渡到新模式。
劉備對此也深以為然,大家沒有任何異議,就直接通過了這一條。
如此一來,此番的州級人事調動和制度設計,也算是徹底梳理明白了:
幽州是全新的班子,文武都按照新制度。
徐州則是因為糜竺調走,文官圈子裡陳登一家獨大,讓陳登負責。
荊州可以給張飛将來提防禦使,現在先欠個名分。
而且襄陽在劉表手中,劉備也不宜立刻調整荊州的官制,現行的制度至少要保持幾年,反正劉表病死之前别亂動。
揚州已經徹底變成了大後方和平地帶,暫時不用動。
其餘青州還是袁譚的,袁譚這個青州牧會長期保留,也就特事特辦不動。
此輪新升到“副州級”的官員,總共就是四人:武有趙雲、張飛,文有糜竺、陳登。
他們試點得好,幾年後再推廣到其他人身上。
如此一來,也可以給其他文武示範一條新的上升通道。
畢竟劉備麾下如今實權的太守級老臣已經不少了,而如果按原本州牧制度,能升到州級的也沒幾個,大部分人沒有了後續上升空間。
州牧太少,又容易集權,将來幾代人過去形成藩鎮。
現在把州級官員職權一拆分,一個州能有三個主官,各自分管一塊工作。
如此一來,下面那些郡太守也更有奔頭了。
畢竟隻要好好幹,幫着劉備把地盤越打越大、最終成功匡扶漢室。
那麼目前的那些郡太守,将來估計有近一半都能上升到州級幹部,這奮鬥動力一下子就點燃了。
劉備便照此施為,把人事調度一項項走完流程,按部就班分配了下去。
……
三天之後,同樣身在合肥城内的趙雲,就正式接到了劉備的調令。
他前往車騎将軍幕府正式接令時,諸葛瑾也在。
劉備也沒見外,直截了當吩咐:
“子龍,自袁譚附庸我軍後,其在幽州的軍力難以為繼,無法自行抵抗曹賊未來可能的進攻。
所以孤打算趁着如今休戰,派伱去幽州,全權負責防務,由子仲負責籌措錢糧軍需,兼管内政。
幽州苦寒,靠當地内政也籌不出多少錢糧,所以駐軍開支,相當一部分要靠外運。
你去之後,日常所需,就近問子仲籌措。
若有軍機大略不能委決者,就派人去琅琊請示子瑜,不必事事來合肥請示了,路途過于遙遠,會耽誤事的。
孤已托付子瑜全權處斷青幽冀各州軍政事務,并徐州北部——這也是因為其餘各州此前都是袁譚領地,也不好完全指望袁譚。
所以把徐州北部的琅琊、東海劃歸子瑜直轄,也好有一個根據地。
而徐州南部的彭城、下邳、廣陵,依然由雲長獨斷,提防徐淮曹軍。
”
趙雲自然不會有任何異議,直接就領受了命令,表示後續就全聽諸葛瑾的。
劉備又點撥了幾句,分派了其他一些武官安排:“北方各州防務,冀州的渤海郡,就交給公瑾了,公瑾擅水軍,可固守南皮、以及新築城的天津,依托渤海沿岸和漳水河道固守。
青州位于泰山以北、黃河以南的防區,也略有漏洞。
子義跟顯思賢侄合作最久,最能取信于他,就讓子義負責濟南郡布防,駐守東平陵,避免曹軍從黃河與泰山之間滲透入侵青州。
你和公瑾、子義,都調給子瑜差遣,其他還需要什麼文官武将配合的,等子瑜列了名單,隻要合适,孤也都會派遣。
”
劉備此番決斷,對諸葛瑾的信任也是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名義上給諸葛瑾三個半州事務的管轄權,比原先讓他管揚州的事務更加放權了。
當然,實際上并沒有那麼多,幽州隻剩東邊半壁了,還缺了遼東。
冀州更是隻有渤海一個郡,也不完整。
青州還有袁譚名義上坐鎮。
也就徐州的琅琊、東海二郡,是實打實原先就經營得不錯的。
全加起來的話,諸葛瑾的實權大緻相當于實控兩個州不到一點。
而揚州是大州,如今管的都是小州,二換一實權提升其實不明顯,主要是名分好聽了。
這種事情,劉備也就隻放心對諸葛兄弟和關羽放權。
再往下其他人,劉備是絕對不放心的,張飛趙雲也不行。
他們在劉備眼中最多也就是一州之才,管幾個州多半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