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5章 你管我是不是虛晃一槍,反正你非救不可

首頁
    具體誰殺的。

     這一世,劉備官渡之戰期間在打孫策,沒去汝南,蔡陽等人也就一直活到現在,還在幫曹操守安豐。

     李通和蔡陽二人,李通還算是有點謀略,得知曹仁危急後,他還有點狐疑,擔心會不會是劉備軍“指東打西”的詭計,所以不敢把淮南最前沿的守軍調走,隻想從後方抽調一些預備隊,以免自己防區的一線防線出現漏洞。

     可惜蔡陽就是全無謀略可言了,隻是一員絕對執行命令的勇将,曹仁讓他救,他就果斷執行, 蔡陽讓外甥秦琪帶着先鋒即日起行,他本人略作整備,也會在三天之内,從安豐帶走相當一部分兵力。

    先去谯縣,再繞路到睢水上遊、兜個大圈子走水路進入符離包圍圈,幫曹仁頂住趙雲的威脅。

     這樣的行軍路線,也是怕淮北平原上趙雲來去如風,會半路截殺他、各個擊破。

     …… 蔡陽帶着汝南的曹軍北上渡過淮河、增援曹仁的消息,當然不可能瞞住對面陽淵、壽春一帶的劉備軍哨探細作。

     諸葛亮對此可是心心念念,一直在關注。

    蔡陽本人提兵北上之後第三天,駐紮在陽淵的魏延就親自火急火燎跑回壽春,當面向諸葛亮禀報: “軍師,蔡陽果然中計了!已經親自北渡淮河!現在汝南已經空虛,尤其是汝南的淮南部分,安豐、蓼縣、弋陽應該都沒什麼兵力了,末将願為前部先鋒,即日逆淮而上,先攻安豐,以報主公!” 魏延因為太年輕,打仗立功機會少,至今隻在荊南和交趾立過點功勞,打的敵人也都很弱,不顯本事。

     他太希望趕快參與打曹操,立個大功證明自己,也好擺脫軍司馬的身份,當個都尉,算是光宗耀祖了。

     畢竟都尉再往上,才能算高級将領,否則就隻是“中層部将”。

     諸葛亮跟魏延認識不過三年,不過也挺能理解他的心态,當下隻是勸他戒驕戒躁:“不要急,蔡陽這不才剛剛過淮河嘛!他要救曹仁,還有颍川、渦水兩條大河要渡。

     我軍有水軍之利,蔡陽多渡一條河,将來他想回頭就難幾分,隻要他沒流露出掉頭的趨勢,我們有什麼可急的?再探再報! 而且蔡陽李通身邊缺乏智謀之士,他們會中計我絲毫不奇怪。

    彭城那邊卻不一樣,張郃身邊還有郭嘉,我擔心郭嘉還是能從我和大哥的意圖中、看出些許端倪的。

     現在最怕的是打草驚蛇,我們放任蔡陽安全北上增援、汝南也沒出事,才能給張郃那邊更大的壓力,讓張郃也不敢落于人後。

    要是現在就襲取汝南,豈不是因小失大,給了張郃龜縮死守、見死不救的理由?” 魏延被諸葛亮說得啞口無言,細細一想,确實是這麼個道理。

     要不說諸葛兄弟想得遠呢,自己終究太年輕,隻看汝南戰場這一畝三分地的得失。

     那就再等等吧,網撒得越大越深,收網時所獲才越多,不能急。

     …… 李通和蔡陽派出援軍的同時,彭城郡的張郃,也果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的壓力是比李通、蔡陽更大的,因為關羽至今還有萬餘人的部隊堆在彭城郡的取慮縣,跟張郃的部将王忠對峙呢。

    張郃和關羽,已經處在了交戰狀态。

     但曹仁的求援送到他手上,他也不能無視,曹仁可是他的直屬上級,軍令不可違。

     張郃思前想後,親自去郭嘉府上拜訪他,向郭嘉讨要一點“定心丸”,也是讓郭嘉幫他分攤一些決策責任。

     “曹将軍發來軍令,讓我從彭城、泰山抽調兵馬協防符離,但彭城這邊防務同樣重要,不知該派多少人去為好?” 郭嘉去年摔斷的腿已經愈合了,但是他身體還有點虛弱,重傷後總是小病不斷,為了止痛又亂吃藥,所以看上去臉色有點蒼白。

     他平時也不去太守府議事,都是張郃有問題主動上門請教。

     郭嘉靜靜聽完後,又親自要過曹仁的手令細看了一番,皺起眉頭,捋着山羊胡子說道: “我覺得此事……總歸有些不妥呐。

    其實,子孝将軍當初就不該想着死守符離、竹邑,應該更加進退自如一點。

    符離周邊,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

     隻要守了兩個月、三個月,拖住足夠時間後,仗着雙城夾河、劉備的戰船不可能滲透到睢水上遊,最終不支時,也能随時水路後撤,撤到相縣甚至睢陽都沒問題。

     用地盤換時間,等到司空破了邺城,回軍南下,到時候數倍之兵反壓回來,劉備麾下諸将還能在這符離周邊站穩腳跟?最後還不是被我軍打回去。

     所以符離這地方,精髓在于需要守,但又不要死守,隻是一點點退,換時間的。

    現在憑白被趙雲在蕲縣留住這兩萬人,情況倒是棘手了不少……” 張郃聽得焦躁,但還是隻能耐住性子,聽到這兒才恰當打斷,追問:“先生說這些,我也不甚明了,可能教我具體該出多少兵救援曹将軍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