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8章 慫是真的慫,穩也是真的穩

首頁
    太史慈挑戰未果,就換周瑜帶着船隊走漳水逆流而上、直抵南皮城下。

     擺出試圖把糧船隊運進南皮城的樣子,以逼迫呂曠呂翔應戰。

     次日一早,周瑜就帶着六千水軍,乘坐數十艘大型艨艟級别的戰船,沿着漳水進攻——這種戰船,跟去年南皮之戰時用過的也差不多規格。

     這也是因為更大更堅固的戰船,實在開不進漳水這樣的河流,或是至少掉頭轉向不便,而艨艟在強化舷側射擊孔防護後,用于北方戰場已是綽綽有餘。

     周瑜沿着河流推進,兩岸很快就都是呂曠、呂翔的圍城營地了。

     岸上的袁軍能躲在營壘的夯土矮牆和木栅後面,對着河面上的船隊肆意放箭,漳水寬度不過數十丈,哪怕躲在河流最中央的位置,總要被南北兩岸至少一側的弓弩覆蓋。

     好在周瑜已是輕車熟路,讓弓弩手全部躲進船艙,甲闆上也沒有留什麼操船人員,極個别需要臨時操作帆篷纜繩的,也都是身着鋼盔鐵甲,桅杆旁邊還額外豎着盾牌。

     雙方一番激烈對射,周瑜的船隊很快被射成了一艘艘的刺猬,但将士們卻沒什麼損傷。

    周瑜以強弩對着岸邊的弓箭手瞄準點射,反而還是袁軍傷亡更明顯一些。

     打了一會兒之後,袁軍果然意識到光放箭沒用,開始沿着營壘工事,點起一排排火炬,然後弓箭手們都把裹了破麻布的箭矢,沾染少量油脂,随後在火炬上引燃放箭。

     在戰場極個别河段比較窄的位置,袁尚軍士卒還調集了臂力強勁的士兵,直接把一個個火把甩飛出去,朝着周瑜的戰船投擲。

     可惜這些火把做工實在是不好,連燕尾炬都算不上,尾部沒有鐵爪鈎,飛到木闆上後根本無法紮進去。

     丢在甲闆上或許還有點效果,如果丢在船舷上,那就直接彈開掉進河裡了,縱火效果還不如火箭——火箭好歹能确保紮進木闆,然後持續燃燒一段時間。

     而沒法紮住的火把,就隻有接觸的那一兩秒能加熱,随後就一閃而逝了。

     這種程度的火攻,簡直讓周瑜在應對的時候,都有些提不起勁兒。

     他甚至覺得藏在底艙的那一桶桶膨潤土泥漿,都沒必要用了,可以省着點等滅火壓力大的時候再用。

     現在直接讓水手們靠船舷外放的滑輪絞桶、從漳水裡打水上來澆甲闆,就足以把這些小火滅了。

     而對面呂曠、呂翔麾下那些指揮火箭手的部将們,看到劉備軍如此好整以暇就防住了火攻,也是大驚。

     在南方常見到不能再常見的船舷設置滑輪絞索機構,在北方至少在冀州軍眼中,那都是新玩意兒。

    雖說這東西跟水井邊絞水桶的轱辘差不多,但北方人就是沒想到能把水井轱辘裝到船舷上。

     冀州軍對于水戰技術的應用和整合,實在是太差了,連已有的常用技術都不會整合、不知道能用于水戰。

    被周瑜碾壓也就不足為怪。

     呂曠呂翔用盡了各種阻擊對射的手段遲滞拖延周瑜,最後毫無戰果,反而在持續的對射中折損了數百上千的士卒。

     袁軍的弓弩手雖然也有掩體,但畢竟不如周瑜的防護嚴密,持續高烈度作戰,導緻死傷不斷提升、士氣也越來越低落。

     打到後來袁軍弓弩火力密度越來越低,很多士兵發現無論怎麼射都是在做無用功,直接往夯土甬道背後一蹲,開始消極偷懶。

     而周瑜觀察到這一情況後,他麾下的弓弩手們甚至敢伸手出去船舷上、把敵人射過來的箭矢拔出來再射回去,以補充不足的箭矢—— 這樣的事情,江東的水兵們還真是經常幹,正史上記載,當年孫堅生前打劉表的時候,就這樣跟黃祖所部對射過,荊州兵對着戰船瘋狂放箭,全部射在船闆上了。

    船上的守軍箭不夠用,就從木闆上拔出來射回去,哪怕有折損,哪怕質量變差了,好歹能湊合用用。

     這事兒據說還是羅貫中後來寫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之一。

    既然孫堅都習慣這麼做,周瑜會用也很正常。

     如此一來,周瑜的續戰能力也大大增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殺到南皮城下絕無問題。

     可惜,就在周瑜躊躇滿志的時候,不出意外還是出現了意外。

     呂曠呂翔畢竟不是弱智,他們已經抄了去年曹洪張郃失敗的答案,對于在同一個坑裡跌倒兩次這種事情,還是有所防備的。

     就在周瑜自以為得計時,船隊緩緩而進,忽然一陣颠簸,沖在最前面的幾艘戰船就發出一些沉悶的木料扭斷之聲。

     “校尉,是觸礁了!前面水下有淺灘沙洲,阻塞了航道!” 周瑜臉色一變:“怎麼可能!這條航道太史将軍去年不是就走過麼?當時都把糧船直接送到南皮城下了!走過的路怎麼會突然冒出暗礁?” 瞭望手和傳令兵也都默然不知,無法回答。

    周瑜摩拳擦掌了幾下,心念電轉,想到一種可能性: “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