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6章 以戰立威,言出必踐

首頁
    時,說“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翻譯過來就是“吳遲早是要被魏滅的,現在先投吳也是投降稱臣受辱,将來吳被魏滅再投一次,那就是二次受辱,不如直接一步到魏”。

     如今也是機緣巧合,袁譚内心的擔憂,跟曆史上劉禅最後的擔憂,性質是類似的。

    他就是擔心劉備打不過曹操,自己就要吃兩遍苦受兩遍辱。

     所以,一切的症結,還是要劉叔自己夠硬,侄兒們才會紛紛來投。

     諸葛亮看主公已經充分理解了這裡面的矛盾,才繼續往下解說袁譚的第三個條件。

     “袁譚這第三點,也算符合孝道,也是為了争一口氣。

    我總結下來,主要是他為了體面,要死撐兩個時間點: 首先,他要先看到袁尚被曹操滅了,看到袁尚走在前頭,他要讓自己代表‘袁家最後的旗幟’。

     其次,那就是等袁紹三年喪期滿——袁紹是去年二月底還是三月初沒的,按照三年之期實算二十七個月,那就是要到明年五六月間,才算期滿了。

     依我看來,如果曹操全力進攻袁尚,袁尚之滅,應該多半能在這個時間之前完成,這一點,我們肯定是能等的。

    所以袁譚堅持的這兩個時間點,應該還是袁紹的三年喪期更晚到期一些,這第二個時間點,就看主公的定奪了。

    ” 劉備對此倒是沒有斤斤計較,一揮手道:“答應他就是了,我輩做長輩的,豈能跟侄兒斤斤計較?自然要拿出長輩的态度。

     袁本初也算一時雄傑,我待他以兄禮,也沒什麼,讓他的兒子堅守袁家門楣到他喪期結束,也是該的。

     這樣好了,咱分兩步走:第一步,我們先幫他解圍,也先擊敗一次曹操,讓他看看我們的實力。

    然後,等曹操滅袁尚、騰出手來再要進攻袁譚時,袁譚就該立刻把軍權交給我們。

     至于青州和幽州東部的治權,我們可以暫時不要,讓其麾下的文官全部原職留用,依然聽命于袁譚。

    直到袁紹三年之期已滿,他盡孝堅守門楣也仁至義盡了,再正式歸順我軍。

    ” 劉備覺得,在這種戰亂之世,隻要把軍權都接管了,其他都可以暫緩,一兩年的過渡期,也不是不能等。

     曹操費勁兵力,靠着打硬仗各種破壞,才能得到一兩個州的土地,自己如果能靠和平手段,以及利用友軍對曹操的恐懼,主動和平來投,相比之下已經是占了大便宜了。

     在占了大便宜的情況下,時間上比曹操慢一點,過渡期長一點,完全是應該的。

     就好比一個人生病,直接動刀子當然治得快,但也傷身體。

     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吃君臣調和溫補的藥物,那肯定不如“哪兒病了切哪兒”的手術療法見效快了。

     見主公如此大度,諸葛亮也不再糾結什麼了,就按照劉備的意思,給大哥寫了一封回信,咱大度一點,不讨價還價了。

     …… 諸葛亮代筆的回信,兩天之後就能送到諸葛瑾手上。

     不過就在諸葛瑾收到回信之前,劉備軍在青徐的人馬,就已經按諸葛瑾下達的命令,調動備戰起來了。

     太史慈和周瑜,也早在剛剛四月下旬的時候,就從東萊集結啟航,水陸并進,往冀州境内推進。

     太史慈坐周瑜的戰船渡過黃河,随後以騎兵為主,陸路前往南皮。

    因為部隊機動性比較高,所以也容易脫離戰鬥,不用擔心被敵人追上圍堵。

     周瑜帶着主力,包括水軍和步兵,走渤海邊的漳水入海口,轉入漳水,逆流而上,又走了兩天内河水路,逼近南皮。

     出發之前,諸葛瑾已經交代過此戰的任務了:至少要撕開袁尚派來的呂曠、呂翔對南皮的包圍圈,把軍糧運給守城的管統。

     這個要求,跟去年打曹洪、張郃、高覽時是差不多的,太史慈剛剛做過一遍,已經熟門熟路了。

     隻是時過境遷,隔了一年,敵人從曹軍變成袁尚軍。

     敵軍的總兵力,并不比去年少,隻是敵将變弱了,從曹洪張郃變成了呂曠呂翔。

     而太史慈和周瑜這邊,他們的總兵力是比去年下降的,因為這一次袁譚已經派不出援軍來策應進攻了,隻能靠劉備軍自己。

     劉備軍兵變少,袁尚軍将變弱,但太史慈和周瑜依然非常有信心。

     就靠這一戰,先小立一威,讓袁譚看清劉叔能救他一次,就能再救他第二次,無非換個敵人而已。

     “諸将務必努力,此戰雖然隻是解圍南皮,但伏波将軍已經說了,這影響到袁譚是否信任我軍,所以一定要打得漂亮! 伏波将軍還說了,呂曠呂翔本就是阿附谄谀之輩,把他們打回去了,他們也未必會為袁尚死戰到底,說不定将來袁尚勢弱,他們還會降曹! 所以我們在這兒多殺點敵将、多抓點俘虜,也是在減少将來從賊降曹的力量!話就說到這份上了,後續看大家的表現。

    ” 太史慈在進行完簡單的戰前動員後,就準備帶兵逼近南皮戰場,随時迎擊可能出現的袁尚軍攔截部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