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5章 袁譚約三事

首頁
    尚不能持久,随着漳水上漲,我們守南皮會更有利,而以曹賊之奸詐,他很有可能趁着淩汛撕毀去年與袁尚的和解,進攻邺城。

    所以我們隻要頂住袁尚這一波攻勢,就不會有下一波了,情況會比我們想象的容易不少。

     車騎将軍也正是因為相信了諸侯的判斷,不想誤導主公,不想乘人之危要挾盟友、騙得主公為了此輪新援軍付出太多代價,這才實言相告,并不漫天要價。

    他說……希望主公想明白袁家的處境、為長遠計。

    大将軍遺澤的威望和号召力,已經被袁家内戰消耗殆盡了。

    ” 袁譚聽了這番圖窮匕見的話,一方面不由被劉備的誠懇所感,一方面也意識到了一股悲涼落寞之感。

     劉叔這是希望他好說好散和平歸順呢。

     袁譚眼神稍稍一冷,問郭圖:“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郭圖:“茲事體大,唯主公自專,無論主公如何決斷,圖都支持主公,圖指天盟誓,絕不為背主求榮之人。

    ” 袁譚嘴角一抽:“那此番諸葛瑾就沒開什麼條件?你知道的,我說的不是此番給援軍的條件,而是後續……長遠的條件。

    ” 郭圖:“諸侯豈敢開這樣的條件,不過他倒是急報請示過車騎将軍,車騎将軍也很重視,親自回書承諾了一些意向,在下和佐治倒也有目睹…… 但都隻是意向,在下豈敢擅自将這些東西帶回?諸侯還說了,這事兒不急,車騎将軍仁德,願意以德服人,以事實證其心迹。

     還說等主公親眼目睹了曹賊是怎麼對已經服軟的袁尚的之後,再想想他是怎麼對你的,你自會有決斷。

    ” 袁譚不由陷入了沉默。

     劉叔這是希望靠曹操的狡詐、反複無常,來襯托他,讓自己主動認清現實。

     但袁譚還是從郭圖的叙述中,聽出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比如諸葛瑾怎麼可能這麼快請示得到千裡之外的劉備,時間上也該來不及。

     郭圖自然是胸有成竹地說劉備陣營如今在馴養信鴿,革新品種,通訊聯絡上頗有進步,解開了袁譚的多疑。

    然後還順勢潛移默化宣揚了一下琅琊郡在劉備陣營治下、一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暗示諸葛瑾非常得琅琊民心。

     對于這一點,袁譚倒是絲毫沒有懷疑,隻是露出了一絲苦笑: “諸葛氏之治,豈是凡俗可比?若論治民理财,天下人皆不如矣。

    何況,諸葛氏本就是琅琊郡望,他們回到當地治理,官民誰敢不服?自然是上下井井有條,這還用說麼。

    ” 袁譚顯然覺得諸葛瑾諸葛均回到老家,那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全了。

    琅琊郡發展得好,天下人都會覺得那是理所應當的。

     郭圖察言觀色,見袁譚也有松動之意,便潛移默化地旁敲側擊,試探袁譚對于降劉的态度,然後還委婉地把劉備通過諸葛瑾透露的條件,大緻、隐晦地描述了一下,暗示“越早投待遇越好,要是被打得越慘再投,待遇會逐步下降”。

     袁譚也領會了這個條件,但思之再三,還有最後一絲疑慮,也就敞開了跟郭圖、辛毗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我也知道,事情到了這一步,袁家早已沒有争天下之心了,隻求保住祖宗門楣,有一方權柄,便是大幸。

    但眼下卻還有幾點疑慮: 對于車騎将軍的誠信,我已再無懷疑,但他有誠信,不代表他能兌現諾言,因為還得看他能不能和曹賊在天下之争中勝出。

    否則最終曹賊得了天下,車騎将軍許諾再多,又拿什麼兌現? 去年東海之戰,關将軍雖然勝了夏侯淵,但夏侯淵并不是曹軍全力,而且是曹軍先輕敵冒進,關将軍死守拖延、緻敵疲敝才僥幸獲勝的。

    如若将來車騎将軍能在正面戰場上,堂堂正正主動進攻曹賊并勝之、拓地擴軍、追亡逐北,我又豈會再疑慮? 其次,如今南皮之圍尚未解除,袁尚賊子尚且耀武揚威,我若是在袁尚都還割據之時,就先徹底歸順車騎将軍,那我袁家門楣榮辱,又當如何?先考在天之靈看見,豈不是會覺得我連袁尚那賊子都不如? 既然諸侯敢鐵口直斷,說曹賊會背盟攻打袁尚,我們就再看看,看看這個預言是否精準。

    如若精準,就說明他确實料敵如神、洞明燭照。

    他所勸的路子,也必是金玉善言,我自當聽從。

     最後,我畢竟身負袁家之重,所謂三年無改于父之道,我為先考守孝之期都未滿,将來縱然不可為,也隻能先把實權讓渡于人,袁家的招牌,是必須要撐到期滿的—— 公則、佐治,你們也别勸我了,我知道越晚去投,待遇越差,但我甯可子孫少享受一兩世富貴,也不能在袁家門楣名聲的問題上讓步。

    ” 袁譚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郭圖等人也是心中雪亮,知道袁譚已經是“願意在觀望一下的情況下,附條件歸順”了。

     隻看劉備方面是否給力,能不能展現出讓袁譚放心的實力,以及諸葛瑾那些預言準不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