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開戰不到一個月,奉孝就不得不另想新招了?看來劉備防守得很嚴密呐。
”
荀彧被曹操叫住,也頗有幾分意外,便接過曹操手中的郭嘉密信,看了起來。
“原來奉孝發現劉備軍中也早有智謀之士、算準了我軍也不願意擴大戰端,不敢貿然進攻東海郡、下邳郡,隻敢把戰局限制在琅琊境内。
所以劉備才提前在琅琊聚集重兵、囤積了大量物資,死守我之所必攻?
這确實對我們很不利啊,我們可以不攻東海,不攻下邳,但我們不能讓敵人笃定我們不攻。
這樣才容易在真正主攻的方向上取得進展……”
荀彧先略微浏覽掃視幾眼,把郭嘉在前線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摸清。
打仗,确實有些地方不能打。
但如果讓你的敵人知道你不能打,那就不好了。
最理想的狀态,當然是我不打、但敵人還得花力氣守。
搞清楚前線情況後,荀彧接着往下看郭嘉想到的解決方法:
郭嘉建議曹操,給臧霸、孫觀、昌豨等原本就在琅琊、泰山郡等地半獨立派系的首腦将領,額外加官進爵,名義上擴充他們的實力,然後塑造出這些人“尾大不掉,自作主張”的假象,
最終,讓夏侯淵把徐州曹軍的相當一部分兵力,僞裝成這些半割據勢力去打劉備,而實際上這些部隊當然還是在夏侯淵的控制下。
這樣,就能夠不再被“曹軍隻能打琅琊,不能打東海”的條條框框束縛住了。
荀彧看完後,也是心中一動,暗道奉孝此計果然好用,但也歹毒。
“确實是妙計啊,我們之所以怕打劉備打到後來局面收不住,就是因為我們是打着打袁譚的旗号在打劉備,束手束腳。
但既然劉備的軍隊能打着袁譚的旗号做事,我們的軍隊為什麼又不能打着臧霸、昌豨的旗号做事呢?”
劉備玩“代理人戰争”,曹操也可以玩“代理人戰争”,這很公平!
誰都知道,臧霸這些勢力,在兩三年前曹操滅呂布的時候,就根本沒有為呂布實質性出力過。
過去八年,臧霸都是“誰能入主徐州,我就聽誰的”,但實際上聽調不聽宣。
泰山諸賊的情況,也是類似的。
曹操名義上收服臧霸、昌豨之後,實際上是沒能力要求臧霸為别的戰場出多少力的,都是指望他們守好本來的領土,别出亂子就行了。
現在,曹操要是突然僞造“臧霸變成了一條不聽主人話的狗,主人沒讓他咬劉備,但他自己失控了,去咬劉備了”,然後讓打着臧霸孫觀和昌豨旗号的軍隊,去進攻劉備控制下的徐州淮北平原部分,吸引劉備的兵力,逼迫劉備野戰決戰。
那麼以劉備陣營麻杆打狼兩頭怕的心态,多半也會接受這個解釋,打落牙齒和血吞,最終隻能擺個“隻報複瘋狗,但不敢直接跟狗主人不死不休”的姿态吧。
曹劉兩家用代理人計策的差别,隻是在于“袁譚本來就不完全是劉備的傀儡,他想自作主張劉備也控制不住”,
而臧霸孫觀和昌豨,本來已經被曹操套上了籠頭,但曹操就是要推卸責任,假裝這些人臨時失控了。
至于臧霸等人兵力不足……這根本不是問題!讓夏侯淵的一部分軍隊,直接換上臧霸等人的旗幟,不就好了嗎。
實際上還是夏侯淵在指揮,部隊控制權絲毫沒有旁落,隻是學劉備那樣套層皮罷了。
就跟南皮之戰時,讓太史慈的軍隊打袁譚的軍旗一個道理。
荀彧也是聰明人,所以曹操沒必要把這些操作細節說出來,他相信荀彧已經腦補出來了。
荀彧看完後,默默放下郭嘉的密信,曹操觀其神色,就知道他已經領悟了,而且不反對,但眼神中還有一絲猶豫。
曹操便虛心納谏地主動追問:“文若莫非覺得此策還有不妥之處?”
荀彧歎了口氣:“大方向上沒問題,但也有一些小隐患。
此策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與劉備之戰的範圍,确保收放自如。
但朝廷假裝臧霸、孫觀不可駕馭,與劉備利用袁譚,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袁譚本就與朝廷為敵,就算劉備哪天不支持袁譚了,想收手,朝廷一樣會繼續打袁譚。
而臧霸等人原本和劉備無仇,而且他們頂着為朝廷守土的旗号,劉備原先也不敢主動進攻他們,怕戰事擴大。
現在我們打着臧霸的旗号,往死裡得罪劉備,若是戰事進展順利,推進有序,自然是皆大歡喜。
但如果我軍被劉備擊敗、反攻,到時候劉備就能名正言順進攻琅琊郡剩餘地區,乃至泰山郡。
這等于是一場豪賭,朝廷一方把臧霸、孫觀、昌豨控制的防區,擺上了賭局,對面劉備一方則被迫把東海郡的西半部、下邳和廣陵的淮北部分,也擺了上來。
”
曹操眉頭一擰:“未慮勝、先慮敗?文若果然持重呐。
不過,孤以為這點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