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0章 不怕無恥,就怕對比

首頁
    其他忠君武臣,最終才讓陛下忍無可忍。

     所以,曹操早年以天子名義下發的旨意,應該就是天子本意。

    我們尊奉的是天子,又有什麼錯?曹操與陛下的分歧,可以認定為是在趙彥請求允許陛下親政、被曹操殺害後,才漸漸不可調和的。

     迄今為止,主公奉诏興兵,不過兩次:讨袁術,滅黃祖。

    袁術确屬逆賊,天下自當共誅之,黃祖殺害朝廷天使,也當誅殺,并無疑慮。

     另外,主公在就任揚州牧之前,家兄與家叔也曾單獨領受陛下旨意,誅殺丹陽賊笮融、讨平祖郎,這些也都不是朝廷方伯之間的厮殺,而是與亂賊之戰,家兄自當問心無愧。

     至于去年秋天、主公收取下邳郡,那也是元龍勢迫來投,不得已而收留之,以免他被呂布、曹操報複。

    曹操曾假借天子名義下诏、讓主公不得介入滅呂之戰,主公也忍了,沒有打呂布。

     所以我軍所奉之诏,要麼是讨伐稱帝逆賊,要麼是攻打其他割據自立不尊漢之亂賊,或是殺朝廷使者之賊。

    從頭到尾,沒有奉诏進行過漢臣之間的内戰,主公又何必忐忑?” 諸葛亮一番分析,把劉備過去将近四年的時間裡,奉許都诏書做的事情,全部梳理了一遍,指出其中每一件都是“為了大漢的整體利益,沒有過同為漢臣之間的厮殺分贓”。

     劉備聽完後,終于豁然開朗:原來我過去四年的履曆這麼幹淨!要不是孔明幫着梳理,我居然都沒意識到! 那還真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了。

     而随行的其他将領,對于這番話倒是見怪不怪了,比如甘甯等人。

     他們有的是根本不在乎什麼大義,早就覺得這等亂世拳頭大就是道理,主公真是太小心太珍惜名聲了。

     有的則是雖然腦子裡有大義這根弦,但懶得費腦子多想,平時完全沒梳理過,此刻也聽得雲裡霧裡,索性不去想了。

     而剛剛投奔過來的高順,則是感觸頗深。

     他跟劉備原先沒什麼交集,此番也是勢窮來投,其實沒多想過劉備有什麼道德優勢。

    聽諸葛亮這麼一分析,高順居然有些慚愧。

     因為他下意識跟故主呂布對比了一下,然後就越想越覺得不好意思。

     過去四年,呂布打人哪有考慮義不義的?哪有考慮開戰借口、名分的?還不是隻要有好處就打,誰都敢打。

     不說别的,單說劉備當年收容了呂布、呂布轉手就把恩人的家偷了,這就逆了大天了。

     高順原先沒想過這些問題,也可能是刻意不去想,他總是能心理暗示自己: 雖然溫侯确實不要臉,但如此大争之世,天下諸侯都不要臉。

     袁紹鸠占鵲巢逼死韓馥,袁術逼死那麼多朝廷正式冊封的漢臣牧守,公孫瓒弑殺上司劉虞,曹操随意殘殺九江太守邊讓、因此導緻兖州全境叛亂迎接呂布…… 天下人不都這麼幹的嗎? 劉備幹過些什麼,高順原來沒梳理過,也就這麼混過去了。

     直到此刻,被諸葛亮當面嚴絲合縫盤點了一遍,搞得高順想裝聾作啞都裝不了了,被迫洗了一遍記憶,然後啞口無言。

     高順終于忍不住拱手拜服:“主公不必自謙、過去四年,天下諸侯誰人不曾奉诏?完全不奉诏的,那都是反賊了。

     而諸侯之中,唯有主公隻奉讨逆之诏、讨亂賊之诏,不參與漢臣之間的私利争奪,連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此番順帶着衛将軍與右将軍家眷、并奉诏讨賊的消息,來投主公,必是天意。

     定是蒼天有眼,知道天下外鎮諸侯之中,唯有主公一心為公,以匡扶天下為念,還請主公主持天下大義!” 其他将領這時候也反應過來了,甘甯也第一個帶頭,拱手請願:“請主公主持天下大義!驅除漢賊!” 劉備原本還在自責的邊緣猶豫,聽屬下一下子這麼齊刷刷表态,頓時有些不适應,連忙說:“奉诏讨賊自然是要的,但陛下的讨賊之诏,也不是給我的。

     依我看,不如先将此事知會河北的袁大将軍,糾合各州勤王義臣之力,再從長計議。

    我軍畢竟不比大将軍,大将軍所轄青冀幽并,再無後顧之憂,北達朔漠,南臨黃河,可全力讨逆。

     我處荊揚之間,四戰之地,與曹賊接壤處無險可守,兵力又弱于曹賊,還不知道天下有多少諸侯肯相信陛下的讨賊之诏。

    若是有些佞幸之人,為了己利,故意假裝不信陛下密诏、勾結曹賊以圖進攻我荊揚,我軍也不可不防!” 劉備這番話,也算是為後續讨賊定了調子,主要是安撫住高順用的。

     高順肯定是希望劉備直搗許都,給董承呂布報仇,但劉備必須先剪除其他尊奉曹操、而不奉衣帶诏的羽翼。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