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章 被迫兩線作戰的劉備

首頁
    宴套交情發賞賜之際,忽然孫乾着急忙慌沖進大堂,打斷了酒宴,還一疊聲說收到探子急報,淮南有變。

     劉備見孫乾神色凝重,知道事情重大,也不得不讓衆人先暫停喧嘩,抿了一口醒酒湯,然後正襟危坐聽取彙報。

     隻聽孫乾禀道:“午後剛剛得到的急報,袁術稱帝了!是兩天之前的事。

    而且聽說袁術在稱帝之後,當日便巡視了三軍,還發了賞賜,說了一番誓師的言語,應該是要圖我廣陵。

    ” 大堂上原本歡樂的接風宴氛圍,立刻被急報降到了冰點。

    劉備神色也變得凝重,不過倒是并不顯得意外。

     “這天果然還是來了麼,我提前來淮陰布防,果然沒有白費。

    公佑,今日便派人去廣陵,盡快把益德換來,廣陵那邊有叔至看着就夠了。

     劉勳那一路,不太可能從長江順流而下攻到我們,就算他出兵,江南的子瑜一定會想辦法幫我們留住劉勳的。

    所以,我們要集中兵力防紀靈從淮河順流而下攻打。

     另外,還得立刻想辦法聯絡在呂布那兒的元龍,看看他能不能繼續穩住呂布。

    隻要呂布不和紀靈夾擊我們,問題應該不大。

    ” 孫乾一一記下,表示回頭就去傳達。

     劉備交代完聯絡方面的事宜,便着手部署手頭現有的兵力,隻聽他吩咐剛才還在喝酒的田豫: “國讓,你明日就帶五千淮陰駐軍,率先前出到盱眙,擺出要攻城的架勢,離盱眙城三十裡先下一寨。

     我們并不是真要反攻盱眙,隻是擺出姿态,好以攻為守、拖慢紀靈的步調,有個緩沖。

    順便也好觀望一下,此番紀靈是否另得了别部兵馬增援。

     待益德從廣陵北上之後,我自會和益德同領主力跟進,與你會合。

    這兩三日,你就隻管加固營寨即可,不要出戰,哪怕盱眙守軍挑釁你也可以無視。

    ” “末将謹遵鈞命!”田豫立刻領受了命令。

     趙雲在一旁,見劉備都吩咐完了,劉備自己和張飛,還有田豫陳到都有交代,唯獨他還沒事做,不由焦急。

     他立刻主動請戰:“主公,雲三年前在麾下時,也算遇敵則先,此番強敵壓境,我軍捉襟見肘,為何唯獨不用我?雲願為前部先鋒,誓死破敵!” 劉備神色有些猶豫:“你今日剛到,伱招募來那些白馬義從、冀州勇士,也都才剛領到安家賞賜,還一天安穩富足日子都沒過過,我便讓他們上陣厮殺,實在是于心不忍。

     所謂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我以國士遇人,人以國士待我。

    我用人,素來都要我先以恩義結交于人,然後才讓人為我辦事。

    豈有恩義尚未施展,便立刻使喚的道理。

     而且北人驟然南來,必定水土不服,多生疾病。

    海上漂航半月有餘,也必氣力虧輸,一時虛弱。

    說好要撥給他們的馬匹,也還未騎乘适應,驟然上戰場,豈不是白白送命,還誤了大事? 這些人半年三月之内,必然是不能上戰場的,先好好調養操練才是,此事不必再提。

    ” 劉備在這方面有一條自己的原則,那就是不能臨時抱佛腳賣好、讓别人為他賣命,都得平時先知根知底,磨合明白。

     而且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劉備自忖如今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可不能把那些白馬義從舊部當步兵使,那才是浪費人才。

     趙雲一想,似乎也有點道理,也不敢深勸,但他還是堅持: “主公縱然恩義,不願使喚并未受恩之人,但我三年前便已受主公恩義,相從于患難,這總不在此列吧? 我帶來那六百騎,主公可暫時讓他們安頓家小、操練适應南方水土,将來再用。

    我願明日便随軍出戰!” 劉備聞言,又仔細上下觀察了一下趙雲,還是選擇了審慎一些:“子龍你雖勇武強健,可也一樣是海上漂航半月,也同樣從未來過如此南方,豈會沒有體力虧輸? 而且你舊日所騎戰馬,也是剛剛随你漂航半月,必然難以上陣。

    如今要厮殺,必然得給你另換戰馬,如若不能馴服,臨陣難免遇險!還是從長計議、先歇息吧。

    ” 趙雲神色剛毅,堅持不讓:“我已賦閑三年,每日打熬氣力,磨砺武藝,早已求戰心切,些許風浪颠簸,何須歇息! 主公不信,請另賜我一匹烈馬,今日我便試着當衆馴服,并騎着新馬演武騎射。

    如若不中,便不再厚顔請戰!” 旁邊孫乾、糜竺看趙雲如此堅決,也幫着趙雲勸說,劉備的态度這才松動,然後鄭重地吩咐了幾句,讓人牽一匹好馬到校場。

     劉備本人随後也起身,左呼右喚:“子龍既有此雄心,今日便喝到這裡吧,改日奏捷再繼續痛飲!有願觀武的,随我一起去校場。

    ” 糜竺孫乾簡雍幾個文官,倒也并不推辭,雖然他們馬術不精,也不怎麼會射箭,但看看還是有興趣的。

     一群人很快轉移陣地,來到淮陰校場,早已有馬夫牽來一匹銀白微微透粉的汗血馬。

     趙雲跟在劉備身後,看到那匹馬,便目露異彩,暗叫一聲好馬。

     劉備聽了趙雲的贊賞,心中也是得意,賣弄道:“子龍果然識馬,不過你可知此馬來曆?” 趙雲當然不知,劉備就繼續賣弄:“去年深秋,我曾派子瑜去許都為使。

    子瑜也是天下奇才,為使之餘,竟在許都鬧出偌大動靜,既幫将作大匠孔文舉規劃了皇宮營造、節省了民力,又辯論經義駁倒了名士祢衡。

     為此還上達天聽,被天子召見,辯對我大漢得天下之元德所在,天子大喜,最後賜了他兩匹大宛寶馬。

    子瑜原本打算自乘一匹,還有一匹帶回後留給其弟孔明。

     隻因孔明年少,如今也才十七歲,當時馬術不精,不能駕馭,這才留在我處——嗯,其實當時讓子瑜自己馴,他也是駕馭不住的。

    天子所賜二馬,本就有一匹相對溫馴,一匹相對悍烈。

    子瑜是一早就給自己挑了溫馴的,留下悍烈的為難弟弟。

     不過子龍是猛将,你肯定沒問題吧。

    ” 劉備提到的這匹馬,其實從去年冬天拉回來後,關羽、張飛也問他要過。

    隻是當時關張已經有自己的戰馬了,而且諸葛亮當時還沒試過能不能騎,劉備也不好直接奪了挪用。

     幾個月前,諸葛亮來了一趟廣陵,辦完公務之餘,也抽時間試了試,此馬太烈實在騎不了,才算正式放棄。

    又過了兩個月,趙雲就回來了。

     此刻趙雲聽說此馬乃是子瑜先生跟天子講解大道,所得天子親自賞賜,不由振奮,連忙表示自己一定盡力。

     趙雲說完,就手綽弓箭、長槍,翻身一躍上馬。

    那大宛汗血馬果然極為悍烈,半年不曾被人騎在背上,立刻人立而起,要把趙雲甩下去。

     但趙雲縱然沒有雙側馬镫和高橋馬鞍,僅靠單側皮繩镫和軟馬鞍,也依然穩穩夾住馬腹,雙手持弓箭,連缰繩都不用拉。

     饒是劉備久知趙雲武藝馬術,見狀也不由暗暗喝彩。

    看來三年未見,趙雲果然一直有磨砺自己,而且航海漂泊似乎并未讓他身體虛弱。

     那大宛馬無法把趙雲摔下來,便發性狂奔,而且是每每四足同時騰空地躍行,但剛才的人立都甩不掉趙雲,這些比耐力的小折騰就更甩不掉了。

     趙雲好整以暇任由大宛馬狂奔,甚至還能在馬匹騰躍到最高點時,上行速度剛剛降為零、而下落速度還未出現的滞空瞬間,射出一箭,正中箭垛。

     此後數箭,也都是如此,趁着馬匹滞空的最高點出箭,皆中箭垛。

    那大宛馬折騰累了,漸漸汗如泉湧,肩窩處汗水呈粉紅色,也把銀白色的馬身染得更加粉紅。

     劉備、田豫與諸文官見狀,無不喝彩歎服。

     劉備終于拍闆:“子龍如此武藝,便是航海歸來又如何?盡可上得戰場,明日你便與國讓一同出兵,迎擊紀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