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3章 賀齊需要幾個月完成的任務,關羽幾天就可以

首頁
    陳仆就算再莽,在他聽說漢軍統兵将領是關羽時,也知道自己中計了。

     如今的關羽,威望已經比曆史同期要大得太多。

    畢竟是在淮陰、柴桑兩場戰役,都打出過指揮萬人、擊潰三倍之敵的戰績。

    笮融這個對手或許垃圾了點,但紀靈、劉勳勉強也算中規中矩了。

     在這個時代,連續兩次萬人以上、以少勝多的勝迹,就已經能算名将。

     而同行的祖山聽說關羽來襲,也很快慌了神,立刻商議道:“陳兄,怎麼辦?要據守樂安山險要,以逸待勞跟關羽一搏麼?” 被祖山的話一激,陳仆終于回過神來,立刻否定了這個想法:“留在這據險而守?那是嫌死的不夠快!立刻讓部衆把煉好的銅帶上,礦石就不要了,順流下山,争取能迂回回到黟縣。

    ” 陳仆一邊下令,讓部隊盡快收拾起身,一邊才拿過珍貴的地圖,跟祖山解釋: “你也不想想,我們來的路上,是下了林曆山,便順着鄱水順流而下,直到鄱水與樂安河彙流之處,再逆流沿着樂安河而上,一路到這處支流盡頭,才是銅山。

     關羽在我們通過鄱水和樂安河河口後,便從下遊的鄱陽縣城出兵了,逆流而上來堵我們。

    如今我們原路返回,就會直接在河谷中撞見關羽,狹路相逢。

     我們走得越晚,關羽就能逆流而上越遠、迎擊我們。

    既如此,我們豈能不搶時間盡快返回!而且這一路上還要多派斥候,一旦發現關羽逼近,我們就要放棄走河谷大路,提前往北翻山而走。

     至于留在這兒,那是找死,一座荒山、銅山,靠漁獵樵采能得多少糧食?養得活我們這麼多人?關羽把河谷一堵,我們就算守住險要也得活活餓死!” 陳仆這番話,祖山自然是一聽就懂。

     其他旁人如果不看地圖,或許會有點蒙蔽,但稍微打個比方,也就容易理解了——鄱水和樂安河,就像是組成了一個丁字路口, 陳仆他們來的時候,是沿着丁字那一橫南下,然後往東拐到那一豎的岔路上。

    而他們剛抵達那一豎的底部,來路的丁字路口就被關羽堵了,沒法原路返回了。

    隻能是盡量搶時間靠近路口,然後翻山走險峻之地迂回。

     哪怕是山越人,在黃山周邊的群山裡,也是不可能随便硬翻一道道山嶺行軍的。

     最好要沿着山谷、尤其是有大河的河谷行軍,地勢才相對平坦易行。

    強行翻越山脊,那都是逼不得已的時候才做的事兒。

     祖山把這層道理想明白,也就果斷聽從了陳仆的建議,把他的主力部民都集結好,立刻原路逃回。

     跟着他們來混日子助威的金奇、毛甘二部,每部各一兩千人,也連忙跟着一起跑。

     不過,即使形勢危急,這四大部族也沒考慮立刻對官府服軟,或者投降合作、為官府服役。

     這倒不是關羽的威名不夠,他們非要一戰。

    而是陳仆等人,世世代代對自己故鄉的險峻程度太有自信了。

     他們深知從秦朝開始,官府的大軍就沒法深入黃山山區追剿這些山越部落。

    隻要能安全回到老巢,在黃山上據險而守,混個與世隔絕自由自在,還是做得到的。

     在原本的曆史上,“黃山老巢無法被攻破”這個紀錄,能一直保持到建安十三年,才被東吳的賀齊打破。

    而曆史上賀齊一輩子最大的功勞,就是滅了這陳仆、祖山。

    隻不過如今陳仆、祖山提前十一年便事發了、招惹到了不該招惹的人。

     但不管怎麼說,在他們自己的視角看來:這次的遇險,完全是因為貪了。

    主動從地勢奇險的黃山老巢出擊,來到相對容易被包的鄱水流域作案,才龍遊淺灘遭蝦戲。

     隻要回得去,就還有希望!先搏一把試試。

     …… 陳仆、祖山下定決心後,在山區撤軍的速度還是非常迅捷的,足以讓漢人軍隊歎為觀止。

     山越人走山路的速度,本就比漢人翻倍還不止,陳仆還靈機一動,讓士兵們磨刀不誤砍柴工,逃跑前先花了點時間、在樂安山砍伐了不少木材、竹子,然後用臨時搓的草束草草捆出木筏、竹筏,讓士兵們沿着樂安河谷漂流。

     山區陡峭,河流落差也大,水流非常快。

    關羽軍是從下遊逆流而上登山,陳仆卻是從高處流淌沖下來,那速度差距,就更是達到了三五倍以上—— 後世但凡玩過“浙西大峽谷漂流”的遊客,應該都不難理解。

    順着河水沖下來的速度,能比你去的時候登山要快多少倍。

     陳仆等人僅僅花了不到一個白天,就漂出去近百裡,堪稱神速。

    而他看天色已是申時初刻(下午三點半),估摸着跟關羽軍的距離可能不遠了,就讓部隊稍事休息。

     并且派出足力最健碩的斥候,漂流去下遊偵查,一旦發現敵情就棄筏跑回來報信。

     等了半個時辰後,斥候回來回報,說發現關羽的部隊才從鄱水、樂安河口逆流而上,走了二十多裡,距離我軍還有二十多裡山路。

     陳仆得到這個消息,也是微微驚訝:“我軍順流而下行了近百裡,關羽才走出二十多裡?果然這些漢人不擅登山,從清晨到現在,才爬了二十多裡山。

    ” 祖山在旁邊聞言,便商議道:“既然我們還差二三十裡,還要往下遊繼續漂麼?” 陳仆兩眼一白:“當然不能了!要是兩軍再繼續接近,我們想往北翻山而走,都會被關羽沖上來咬住後軍,到時必然損失慘重! 我之所以在這兒停下讓士卒休息,就是因為這一帶有一個垭口,可以翻越樂安山北嶺,繞過冷水尖,直達鄱水岸邊的昌南鎮(今景德鎮),如此便繞過了關羽的截擊!” 陳仆說完,也不容祖山質疑,立刻下令已經歇息夠的部隊,把竹筏木筏全部棄了,或者沿着山溪往下推、看看能不能誤導阻擋敵軍。

     然後所有士卒輕裝上陣,準備翻越冷水尖附近的垭口。

     …… 陳仆的部隊,開始準備翻山後,相關情況也很快被關羽軍的斥候發現了。

     甚至關羽軍的斥候,回來得比陳仆的斥候更快——因為陳仆的斥候西下哨探時,可以順流而下漂流,返回報信時,卻得靠兩條腿爬山。

     關羽的斥候卻恰恰相反,他在東上偵查時,需要爬山,到了地方後可以提前紮木筏隐蔽在暗處,發現陳仆軍動向後,才漂流西下返程。

     聽到了斥候回報的陳仆動向後,關羽終于提起了精神,吩咐部隊加快行軍。

    六千人的部隊一改上午慢吞吞的表現,開始加力強行軍,走完這最後二十裡,準備咬住陳仆的後軍痛擊。

     到了這一步,不難看出關羽其實是在釣魚。

    故意假裝以漢人為主的征伐部隊不擅爬山,行動遲緩,把陳仆逼到冷水尖附近,就不得不往北翻越山嶺險要。

     他麾下的其他軍官,也有對這個決策不理解的,不由提醒:“關将軍,我們就算現在全速攀登,這二十裡路也要走不少時間,到時候陳仆的先鋒和中軍已經跑了吧?就算堵也隻能堵個後軍。

    ” 關羽卻非常有把握:“放心,陳仆翻不過冷水尖的。

    ” …… 與此同時,冷水尖附近的山嶺垭口,甘甯帶着兩千多丹陽兵,以及他自己的錦帆營,一共三千人,早已提前抵達、以逸待勞埋伏着了。

     千萬别小看甘甯的嫡系部隊,錦帆營雖然是水兵,但畢竟都是巴郡人,爬山也是不含糊的——就好比後世的重慶人,哪個不會爬山? 關羽那邊在明處、之所以逆流而上爬山行軍那麼慢,就是在給甘甯拉扯時間差和路程差,好讓在暗處的甘甯提前迂回到位。

     這一切,都是諸葛瑾在戰前就算好時間,提前吩咐過的。

    當然也離不開關羽和甘甯的臨場執行力,否則後方計劃想得再好,前方實戰部隊節奏跟不上,也是白搭。

     陳仆并不知道漢軍中也有那麼多擅長山地戰的攀登高手,對兩軍行動速度和軌迹發生誤判,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