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當主語換成諸葛亮,就很合理了

首頁
    門戶,我無子可教,劉家願以束修百金,求我教其幼女。

    我實在是慚愧之至,最後才找借口推脫, 說我雖與阿瑾分戶,但畢竟還有那麼多諸葛家的親人多年未見,想先見一見,再接受劉家的延師邀請——所以,便修書讓你們來一趟廣陵。

     我也深知阿瑾顧慮,不願你們兄弟出仕之前,受人話柄,被人說成是‘其母先得玄德公妾室延請教女’,然後你們才得玄德公重用。

    我這般拖着不從,就是想先看到你們兄弟二人建功立業,再想我自己找點事做。

    ” 諸葛亮聽完後,對宋氏的良苦用心大為感動,他完全理解這種顧慮。

     饒是諸葛亮心性理智,也為繼母的這點小犧牲隐忍而落下淚來,語帶哽咽地恭敬說道:“母親不必擔心,孩兒如今也已建功立業了,在豫章時設計幫大哥擊滅了叔父的仇敵。

     此番到了廣陵,又助玄德公假借了劉揚州的旗号,還幫着廣陵百姓治水,長遠造福一方。

    今後史書,會明明白白寫清,我諸葛亮,是為國殺賊、治水救民出仕,與母親教導玄德公之女那點交情毫無關系。

    ” 宋氏不太靈通外界的消息,也不知道兒子這一個月在幹什麼,現在聽了諸葛亮親口彙報,她才心懷大慰:“好,即使如此,我也不差這些時日了,我再婉拒拖延甘妹妹數月,等你名聲顯揚後,再答應她所請。

     唉,其實我一直心虛,自家本事自己清楚。

    阿瑾和你有這般成就,與我的教導何幹?都是伱們天資穎悟,自學成才,我最多教你們一些做人道理罷了,從小到大哪裡教得了你們學問。

    被甘妹妹請去,可别誤人子女才好。

    ” 諸葛亮聽母親還打算等幾個月,内心依然有些不安,就想再勸勸:“母親何必糾結這短短數月呢?若要等待,有些事情便遙遙無期了——母親能等到我功成名就、正式出仕,難道還能等到阿均也正式出仕?他才十三歲啊,母親從小最疼的就是他。

    ” 諸葛亮說這話的本意,是告訴宋氏等是等不完的,等他諸葛亮出名,可能隻要等幾個月,但等諸葛均都出名,起碼等五年了,所以還是算了吧。

     然而,這番話聽在宋氏耳中,卻完全不以為意: “沒關系,等你先出名就夠了,阿均不用等。

    自家兒子什麼本事,我最清楚。

    阿均真的隻能靠繼母的人脈、兄長的威名,混個富貴閑人就夠了,他沒這本事靠自己功成名就的。

    ” 諸葛亮内心有那麼一瞬間,似乎遭受了暴擊,本能反應地苦笑了一下:原來母親從來沒指望阿均靠真本事努力出一份功業麼?隻有大哥和我是需要不斷努力的…… 好在,諸葛亮倒也不排斥努力,很快接受了母親的要求。

     …… 跟宋家人最後以母、舅身份見完最後一面後,諸葛亮也算心事盡去。

    (以後還可以見,但就不是喊阿母,而是喊宋姨了) 他決定好好把治水的活兒治好,盡快讓自己揚名。

    說不定事成之後,廣陵百姓還要在運河邊給他造個亭子、樹碑立傳呢。

     到了那時候,繼母就能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用被人擔心嚼舌頭了。

     諸葛亮也算又多了一層把手頭事做好的額外動力。

     運河的新分岔河道,當然沒那麼快造好,不可能一個半月就搞定,哪怕有幾萬民夫挖也沒那麼快。

     不過先挖一條稍稍淺窄一點的試航性通道、測試一下閘門的可用性,還是比較快的。

     加上諸葛亮的規劃中,有一半裡程本來就可以借用廣陵城原有的護城河,實際上要挖的也就十幾裡,情況就好辦了很多。

     到四月下旬時,南北雙向岔道的閘門都已施工完畢,新挖的岔道雖然通航能力還不行,但完全可以等今年秋收農閑之後、把對應閘門一關,重新放幹水後拓寬挖深。

     甚至平時日常,也可以利用省下來的漕工勞力,轉行來拓寬修河——諸葛亮的新閘門造好後,船在河口段能順着水流航行,所有原本拉纖的纖夫就能省下來了,光這一個階段,廣陵和淮陰兩縣就能各節約出一萬壯勞力。

     讓這省出來的兩萬人繼續挖河,效率絕對會很快,幾個月就能搞定。

    而且這些本來就不是農業人口,不用種田,雇傭他們也就不存在耽誤農時。

     …… 四月二十二這天,廣陵城東、城西的兩處工地,同時迎來了征南将軍劉備的親自視察驗收。

     兩條分岔河道上,各有一座V型楔合的拱狀閘門,已經完工,可以靠着底部滑槽推拉開合,最後榫卯互楔固定。

     下旬雖然距離每月潮水最大的農曆十五至十八,已過去了幾天,但潮水也還不算太小。

     當天下午漲潮時,劉備親自站在河堤上觀望,就看到新閘門非常完美地擋住了海潮,還确保運河水位始終比原先擡升了好多尺。

     總而言之,海水倒灌進運河、進而倒灌射陽澤,導緻湖水變鹹的問題,這就算是從原理上解決了。

     當然,要治理鹽堿地,肯定沒那麼快,那還需要此後數年的反複灌溉、把射陽澤裡的水徹底換幾遍。

     堅持始終使用清淡的淮河水為運河和射陽澤補水,不要用帶海潮逆流的長江水。

    如此一兩年内把射陽澤變回淡水湖,再三年左右,能靠淡水沖刷灌溉把已經略微鹽堿的土地調整回來。

     鹽堿相對嚴重一些的田地,或許光靠淡水反複灌溉沖刷洗不幹淨,以後還要再想辦法多施酸性的磷肥,比如靠挖鳥糞石類磷酸鹽肥田,才能徹底解決。

     但這些都是後話了,起碼要三五年後才用得到。

    諸葛亮也還完全不懂這些,普天之下如今隻有一個諸葛瑾懂這些初中、高中化學知識。

     …… 不管怎麼說,當劉備看到運河船能夠不用纖夫、僅靠水位落差便自行從高處往低處流淌航行。

    而且廣陵潮帶來的海水,也被閘門堵在了長江上。

     僅僅這兩點治水收益,就已經足以讓劉備震撼。

     至于能不能治理好鹽堿地,需要多久,和其他的長遠受益,他們目前并不擔心,眼前的收益已經足夠巨大了。

     諸葛亮能把這事兒做成,那他描繪的遠期好處,也肯定也能實現!大家無不信心爆棚。

     而始終負責這一項目的陳群,以及其他廣陵文官,在看了第一階段的驗收後,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先生能為此鬼斧神工,造福一方百姓不受鹹水之害,真乃功德無量。

    ”陳群發自肺腑地贊道。

     (注:功德無量不是什麼佛、道用詞,是本土詞彙,《漢書》裡就有了。

    ) 糜竺也在一旁附和道:“我看這兩道攔截海潮入侵的閘門,不如就叫‘諸葛閘’好了。

    當在運河口立一碑亭或祠廟,選上好玄武巨岩,樹碑立傳,篆刻諸葛兄弟澤及萬民之功德,便如蜀人為李冰樹碑立傳一般。

    ” 諸葛亮連忙遜謝:“诶不敢當不敢當,其實這主意是家兄所想,我不過擅長巧思,把此構思具體勘測、設計出來罷了。

    ” 糜竺湊趣笑道:“在下隻說命名為諸葛閘,具體功勞分潤,那是你們兄弟之間的事嘛。

    ” 諸葛亮臉皮薄,還要想辦法推脫,忽見有信使從廣陵城方向策馬飛奔而來、直撲這處閘門工地。

     那信使在馬上便朝劉備大喊:“主公,孫卲孫别駕從許都回來了,帶來了諸葛一門的封賞旨意。

    ” 此言一出,滿場頓時轟然。

    其他原本在遠處看熱鬧的工曹吏目、資深工匠、挖河民夫,無不側目露出敬仰之色。

     “諸葛公一家都是利民君子呐,就是要給這樣的人升官,這大漢朝才有希望,朝中不幹人事混飯吃的迂濫之徒太多了!” “真是老天開眼,不知諸葛公一家能不能來這廣陵做官。

    ” 諸葛亮内心自然更是激動,這一個月他可是憋了一口氣,就想要盡快功成名就,好讓母親不用再擔心自己的出仕第一步被人嚼舌頭。

     他大腦有些空虛地策馬跟随劉備回城,準備聽取旨意——旨意在向他宣讀之後,還要再轉送去豫章,給叔父和大哥看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