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盞茶的工夫,諸葛亮就把“因式分解”徹底弄明白了——當然,這也得感謝諸葛瑾的教案寫得實在是通俗易懂。
後世很多基礎數學教材,都是直接列公式,讓人死記硬背諸如“(X+Y)²=X²+Y²+2XY”之類的結論。
而對諸葛亮這樣絕頂聰明的人,如果直接報答案不告訴原理,肯定是容易穿幫、引起懷疑的。
所以諸葛瑾給的最新卷軸裡,都是用圖示法,進行最為直觀的演示。
比如畫一個正方形,寫明邊長等于(X+Y),然後在邊上距離定點X長度的位置、畫兩條垂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塊。
這樣分割出來的四塊的面積,就分别是X²、Y²和兩塊XY,加起來可不就是X²+Y²+2XY。
以此為例,其他所有分解公式,諸葛瑾都能用圖示畫出來,諸葛亮也都能瞬間秒懂。
甚至諸葛亮學會了思路後,還能自己推導出一些大哥密卷裡沒提到的式子的分解法,自己舉一反三創造複雜公式。
覺得因式分解太沒挑戰性,諸葛亮乘勝追擊,繼續猛攻以此為基礎的二次方程。
這次終于能讓他熱熱身了,整整花了半夜時間,才把二次方程的主要知識都弄明白。
不過這也非常可觀了——對于正常初三學生而言,為了照顧學渣,這兩塊内容一般會反反複複講半個學期,真學霸半個月搞定。
諸葛亮的一夜,就等于學霸半個月、學渣半學期。
搞完這一切,諸葛亮才安然睡去。
……
次日醒來,或許是休息質量好的原因,諸葛亮神清氣爽,勇氣也倍增,正準備實施自己的開溜計劃。
說來也巧,上午時分,襄陽黃承彥家就有仆人駕着一輛小馬車來到諸葛家。
車停穩後,下來一個比諸葛亮還年少兩三歲的頭發枯黃瘦弱女子。
肩上搭着根改良過的釣魚竿,手上捧着一個木盒子,也不跟諸葛家人見外,直接就往院子裡闖,還一邊走一邊招呼:
“亮哥哥,今天有空一起釣鳜魚啊。
我又改良了你的延繩釣竿子呢,可惜我力氣小拉不動。
你上次讓我做的整套三角闆,我也讓家裡匠人做好了呢。
”
諸葛亮聽到黃月英的聲音,倒也幫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他連忙洗了一把臉,難得在見黃月英之前簡單收拾了一下儀表,然後才開門出來。
雖然不收拾其實也夠帥了,但收拾過後,自然是讓黃月英愈發砰砰心跳。
“今天的亮哥怎麼比平時愈發俊朗了?”黃月英一時懵逼,捧着一木盒三角闆不知往哪兒放。
諸葛亮看着黃月英拿來的新魚竿,還有那堆直角三角闆,内心也是有點感動的。
所以在聊正事之前,他還是非常鄭重地檢查了這些東西,以示對對方成果的尊重。
自從大哥兩個多月前、送來第一波密卷後,諸葛亮就有陸續跟黃月英分享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想法。
黃月英跟他志同道合,也幫着做出了一些東西,兩人還經常一起出去、用自制的新魚竿釣釣魚——
當然,以諸葛亮的自律,他絕對不會浪費時間。
所以都是帶着書和油紙傘,或者找樹蔭下釣魚,一邊等魚上鈎一邊看書學習、閑聊讨論,剛好娛樂進步兩不誤。
今天黃月英拿來的新魚竿,比諸葛瑾一開始送他的樣品,改良了浮筒和配重塊,讓所有鈎子都更容易定深。
諸葛亮是很想試一試的,但他沒時間。
至于那一盒直角三角闆,或是想辦法做成特定的頂角角度,便于直接用尺子量出該角度的三角函數值,不用瞎計算。
要麼就是諸葛亮用來“利用勾股實驗法、測量整數開根号數值”的工具,讓自己更好地理解“無理數”。
這兩樣都算是諸葛亮自己琢磨出來、對大哥當初第一波數學教材内容的舉一反三、自我驗證,也是諸葛亮這兩個多月苦學的縮影。
此時此刻,看完黃月英幫他做的東西,諸葛亮言辭禮貌、但心不在焉地表示了感謝和誇贊。
但黃月英聽了卻并不開心,因為直覺告訴她:亮哥的點評雖然說得很精确,但并沒走心。
就算一個男人說話再理性精準,如果沒有情緒,女人是聽得出來的。
“你有心事。
”黃月英直來直去地指出。
諸葛亮也就順勢認了:“其實……我昨日收到家書,叔父在豫章再次被賊軍威脅,大哥讓我去幫忙。
”
“那你要離開荊州?那還回來麼?”黃月英一陣莫名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