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08章 倫敦大混亂

首頁
    司機此時也是一臉懵圈,根本搞不清這是怎麼回事,自然沒法回答首相,隻能傻傻的看着前方的變化。

     因為橋邊的拉索都已斷開,導緻橋面完全失去了支撐力。

     由水泥和鋼筋打造的橋面,有鋼索拉着的時候非常的堅固,哪怕上百輛車在上面行駛也沒問題。

     可現在拉索已經全部斷了,兩個作為支撐的橋墩也被炸倒了。

     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沒有拉索拉着的寬大橋面上,因為承載了太多的汽車,橋的中間像被掰餅幹一樣裂開了一條縫。

     這麼多的車子也都不能動彈,隻能眼睜睜看着前面越來越寬。

     下車的人想跑都沒地方跑,隻能發出絕望的哀嚎聲。

     就在這時。

     橋上最高的橋柱也轟然倒塌,直接把下面的車子壓得癟癟得,同時也将橋梁打塌了一大截。

     上百輛車跟着塌下去的橋裡面,一起埋葬到了泰晤士河裡,成了魚的肥料。

     再牛逼的人。

     也都隻有死路一條了。

     就這樣随着橋面的不斷斷裂,前面一段接着一段掉入河水裡,橋上的車子也都失控的全面掉入水裡。

     哀嚎聲一片,慘叫聲一片。

     宛若世界末日! 日本首相的轎車也不能幸免,當官再大在這一刻也被一視同仁,并不能繼續保他高高在上。

     随着橋面搖搖欲墜不斷的傾斜,手上的車也因為慣性連連後退。

     最終在總統哀嚎的亞麻得裡,從橋上滑進了水裡面,又被掉下來的前面砸中,一直壓到了河底。

     日本首相和司機都嗚呼哀哉了。

     這座始建于1937年,于1937年5月6日正式開通的英國倫敦切爾西橋,就這麼倒塌成為了曆史。

     說起來這橋還挺有故事,在英國屬于很有名的景點。

     該橋是一座自錨式懸索橋,位于倫敦西部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橋,聯接北岸的切爾西和南岸的巴特西。

     全長213m,寬20m,最大跨度101m。

     切爾西區屬于倫敦的繁華區域,是整個英國地價最高的地區,平均房價超過220萬英鎊。

     等于人民币兩千多萬,妥妥的隻有富人住得起的地方。

     因為隻有富人在這裡住得起,窮人根本就沒辦法進來,切爾西區也就成了倫敦最安全的區域之一。

     周邊有切爾西皇家醫院,建于1673年是年老的士兵退休之後的家園。

     當初這裡還收留了400名切爾西衛士。

     自從亨利八世的上議院院長湯馬斯·摩爾爵士于都铎王朝時期來此居住之後,切爾西就是一個時髦的地方。

     切爾西郡的藝術傳統,被它的藝術館和古董店保留着。

     這些藝術館和古董店,散落在帝皇之路上專賣流行服飾的小商店之間,國王路是位于倫敦切爾西地區,一條東西方向的道路。

     西端以斯隆廣場為起點。

     在嬉皮士的時代,這裡曾是反文化的中心,聚集了衆多青年人。

     這讓連接着切爾西橋梁的國王路,也成為了切爾西乃至倫敦,至今為止最時尚的地區之一。

     有着如此價值意義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