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個宦官得到如此大的權力?”
朱祁鎮這個祖孫他不認!他沒有這樣的後代!
朱标想到自己的兒子朱雄英,他也下定決心要好好看着,千萬不能讓孩子長歪了。
如果像朱祁鎮一樣,他是真的受不住。
永樂年間
幾個人都被天幕的話氣到失語,偌大的宮殿中隻有呼哧呼哧的喘氣聲。
突然,朱瞻基失聲,“皇祖父!”
朱棣被氣的暈了過去,一群人慌的不行,連朱高煦也失了分寸,他雖然不滿父皇冊立朱高熾為太子,但是不代表他想要朱棣死啊。
一時間宮內十分混亂,太醫匆忙前來為朱棣診治,把脈之後,太醫欲言又止,心想這分明是怒火攻心的脈象。
宣德年間
朱瞻基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耳朵不好使,他是不是聽錯了?不然自己怎麽會聽到這麽離譜的事情?
朝臣上下認宦官當翁父?說出去誰信?
“将王振拖下去,格殺勿論!”朱瞻基聽見自己開口。
回過神的時候,他看見朱祁鎮鼻涕眼淚都挂在臉上,朱瞻基冷眼看他,見他害怕瑟縮,朱瞻基忽然冷笑,“哭什麽?大明基業都被你敗壞至此,無顏面對祖宗的是朕又不是你!”
怪隻怪他生了一個這樣的兒子!
正統年間
張太皇太後面色大變,“那王振日後竟如此禍亂朝政?!”
她也顧不得繼續聽天幕,直接起來去找朱祁鎮,那王振今日必須死!
此時的王振雖然身份水漲船高,但還沒有到那種地步,聽到自己日後會被那些臣子叫翁父,他輕蔑笑了笑,有皇上在,誰動得了他?
他一點也不慌,換了身衣服連滾帶爬地去找朱祁鎮。
朱祁鎮聽完天幕的話惱羞成怒,天幕的話什麽意思?不就是在說他識人不清嗎?他可是皇上!再加上王振的哭訴求情,朱祁鎮很快就心軟,“先生莫怕,有朕在,誰也不能動你。
”
剛到門口的張太皇太後聽見這句話瞬間兩眼一黑,天幕說的對,她這個孫子就是被王振給蠱惑了!
康熙想到自己的兒子們也從小有太監跟着服侍左右,他沉聲問,“天幕說的話可懂了?!”
衆位阿哥紛紛點頭一個個回答,說的都是不會放權給太監,不管是真是假,康熙反正滿意的不得了。
【王振的這些行為,朱祁鎮真的不知道嗎?怎麽可能,再怎麽說他也是一國之君,估計隻是不在意,畢竟死的又不是他。
】
【朱祁鎮即位之後也不止有王振這一個隐患;朱元璋所創建的衛所軍在正統年間瀕臨崩潰,糧饷不足、難以養家糊口,也就造成了軍人逃亡的現象,再加上朝廷腐敗,此時明朝的軍隊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4]。
】
【除此之外,還有流民現象,比起洪武年間,戶口減少36萬;田地減少将近一半[5]。
社會逐漸變得動蕩不堪,也頻繁爆發起義,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祁鎮還想着打仗,被王振慫恿用兵麓川,‘發兵十五萬,轉饷半天下’,這一戰就讓明朝國力大損[6]。
】
【趁你病,要你命,瓦刺部趁明朝用兵麓川,開始逐漸侵蝕明朝的勢力以及領土,甚至在之後找借口開始入侵明朝。
這一戰也被稱為土木之變,也是朱祁鎮‘瓦刺留學生’的稱號由來。
】
嬴政已經差不多能猜到結果,怕不是這個朱祁鎮也被俘虜了,瓦刺留學生,呵,聽着還怪好聽的。
扶蘇張開口想說什麽卻說不出來,盛世、亂世竟然隻在一瞬之間,唐朝不就是這樣嗎?
一切的一切都是當權者的原因,扶蘇頓斯壓力倍增,他甚至有些迷茫不安,自己日後能不能做一個好皇帝?
劉徹嗤笑,“一國之君什麽都不知道,簡直是在放屁!”
他可不相信朱祁鎮什麽都不知道。
李世民嘆氣,當權者不作為,社會就開始動蕩不安,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怎麽就有那麽多人不懂啊。
貞觀群臣心疼那些百姓,那些百姓是最無辜的。
趙匡胤閉上眼睛,感覺到明朝似乎又要走宋朝的老路,一時心情相當複雜。
洪武年間
朱元璋震驚,“衛所制度竟然崩潰了?”
怎麽可能?
朱标抿唇,他看過後世的歷史,謹慎開口,“父皇,衛所中現在也有這種現象....”他去查的時候自己也很震驚。
朱元璋頓時和朱标讨論如何整改這種現象,朱棣揉着屁股,這下沒被打,但是他好想揍朱祁鎮啊,聽着他做的事就讓人生氣!
永樂年間
剛醒的朱棣還沒緩過來就又聽見噩耗,咬牙切齒地抓着朱瞻基的衣領問,“他是不是被俘虜了,是不是?!”
朱瞻基艱難回答,“......是。
”
朱棣驟然松開抓着衣領的手,呼哧呼哧喘氣,顯然是被氣的不輕。
想他被稱為‘馬上皇帝’,五征蒙古,後代子孫竟然落得被瓦刺部俘虜的下場,哈,這是不是對他篡位的懲罰?
宣德年間
朱瞻基沒忍住打了朱祁鎮一巴掌,“你做的好事!”
他現在都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正統年間
朱祁鎮不傻,聽出了自己被俘的信息,他臉色突然變了,“怎麽可能?!”
大明軍隊所向披靡,怎麽可能連小小的瓦刺部都阻攔不住?!
張太皇太後冷笑走進來,并命人拿下王振,“有什麽不可能?!”
按照祖訓後宮不能幹政,可是現在她也不能眼睜睜看着大明衰亡,隻能暫時違背祖訓。
康熙深深吸氣,又要再一次見證一個王朝的滅亡,雖然接下來是他的大清,但是他并沒有很開心,反倒是很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