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貞觀群臣也豎起耳朵,想聽聽這個朱高煦到底怎麽樣,竟然敢說像他們陛下。
趙匡胤啧了一聲,太重感情也不行,在皇家可是大忌。
洪武年間
在後世沒有看那麽仔細的朱元璋糾結起來,一邊是‘仁宣之治’,一邊是像李世民的孫子,怎麽選都是損失。
朱棣絲毫不糾結,拍着胸口,“父皇,等我打下美洲,讓我的兒子們都去那邊當皇帝。
”
這樣不就不用擔心了?他覺得自己真聰明。
其餘人哽住,但是聽起來好像也有幾分道理。
永樂年間
朱棣聽到‘仁宣之治’的時候就笑得合不攏嘴,又聽到朱高煦自比李世民,他的笑容收斂了幾分,凝眉看向進來的朱高煦等人。
做了違法事情的朱高燧努力縮小自己的存在感,怎麽也沒想到天幕竟然還提起他做的事情了。
站在最後面的朱瞻基目不斜視地走旁邊走過去,“皇祖父。
”
看到朱瞻基,朱棣果然面色柔和下來,其餘三人面色不變,隻是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
康熙想到九龍奪嫡,他的心情瞬間不好,阿哥們紛紛噤聲,不知道哪裏惹他生氣了。
【那麽朱高煦真的和李世民一樣嗎?答案是不一樣,在朱棣五征蒙古的時候,朱高煦跟着一同前去,在這期間說盡了朱高熾的壞話,挑撥是非,而後更是縱容自己的軍隊劫掠商民、肢解無辜百姓并投屍于江,當然還有私造兵器、養死士等行為[3],這樣的品性隻能說幸好他沒有當皇帝,不然百姓恐怕是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那麽正統太子朱高熾品性怎麽樣?在朱棣面前不錯,但是在朱棣去世之後嘛,嘿嘿。
】
【朱高熾即位之後,取消了明成祖在位時期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赦免了明成祖處置的建文時期的舊臣、給他們平反願獄;下令停止鄭和下西洋;面對明成祖時期的遷都行為,他不感興趣,想定都在南京;即位之後更是盡情享樂、沉迷酒色[4],是不是和他監國時期完全判若兩人?】
【在李時勉勸谏之後,惱羞成怒将其下獄,感覺朱高熾其實同李承乾很像,都是父皇喜愛別的孩子勝過自己,從而造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不一樣的是朱高熾最後當上了皇帝,而李承乾逼宮失敗。
】
【朱高熾有明顯的怠政傾向,隻不過因為在位時期才十個月,也沒有釀成大禍,這樣一看朱高熾其實也不行,但确實比朱高煦要好得多,起碼朱棣在時,他會裝。
】
嬴政想起天幕還沒有出現之前,胡亥也是這樣在他面前裝模作樣,皺起眉慢慢地看向扶蘇,頓住許久。
這個兒子可不屑于裝模作樣,多次與自己對着幹,這是裝模作樣?他搖搖頭,以前确實很惱怒這個兒子,但現在卻覺得耿直一點也不錯。
劉徹的心情也瞬間沉下來,這一段時間的天倫之樂讓他都快忘了巫蠱之禍,他嘆了口氣,果然兒子都是債,就一個皇位,給誰都會被其他的孩子說偏心。
李世民再次聽到兒子的名字,他的表情沉下來,心中滿是懊悔,看來還得再看看天幕放的育兒課程,他要學做一個好父皇。
此時已經被流放的李承乾聽着天幕的話,竟然在這一瞬間與朱高熾共情了,皇位隻有一個,父皇疼愛的孩子卻有很多個,他苦笑一聲,怪隻怪他當初沒看清。
趙匡胤也蹙眉看向自己的兒子們,趙德昭等人被看的身體僵住。
看着自己的兒子們,趙匡胤決定還是先讓他們去軍營裏訓練一番,之後再說冊立太子的事情。
洪武年間
朱元璋差點就上不來氣了,原本以為開創仁宣之治的朱高熾是個好的,結果竟然耽于酒色?原本以為朱高煦是個不錯的,結果竟然殘害無辜、養死士?
他指着朱棣的鼻子罵,“你養的好兒子!”
幸好隻在位十個月,不然大明豈不是會三世而亡?
朱棣梗着脖子不接受隻有自己挨罵,“父皇,那也是你孫子。
”都說孫子肖祖,說不定就是他遺傳的。
朱标捂着他的嘴将人攔在身後,朱元璋想打也打不着。
永樂年間
朱棣是真的沒想到自己這個長子竟然在裝?他詫異地看過去,隻見朱高熾垂着頭看不清表情。
朱高煦趁機挑撥離間,“大哥,就算你不滿父皇,也不應該停止讓鄭和下西洋吧?說不定發現新大陸的就是我們大明了。
”
朱高熾還是沉默不語,一旁的朱瞻基仔細偷瞄朱棣的表情,發現他并沒有太生氣放下心,随即安靜地靜候在一旁。
“閉嘴!”朱棣呵斥他,“你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說出這句話,朱棣感覺一陣頭疼,感覺到身體被人撐着,他看見了自己的孫子朱瞻基,心想果然還是孫子好,兒子啥都不是。
康熙掃過一群兒子的身影,卻也分不清哪個是在裝,或許隻是他太多心,畢竟這些兒子最大的也才十幾歲。
當兒子的敏感多疑,當父親的又何嘗不是?要怪就怪他們生在了帝王家。